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视野声音 >> 正文

用双语教育推动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发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14日10:51 来源:中国民族报 吴正彪

  “母语文学”,是指作家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的叙事表达。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精彩的呈现。如公元1069年至1070年间,由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尤素甫用母语创作的古典长诗《福乐智慧》,就是一部融社会道德与宗教信仰为一体的伦理教化的长诗。该诗教导人们如何得到“幸福的智慧”,强调“人的首要品德是行善行”,教育人们“做人要诚实、宽容、克制、谦逊、和蔼、谨慎”。类似的母语文学,还有彝族的说唱文学“克智”、苗族的曲艺文学“嘎百福”和民间文学《佳理辞》、水族的曲艺文学“旭早”等。

  这些少数民族母语文学作品所宣扬的主题和蕴涵的文化本义,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诸多契合之处,值得广为传播。

  然而,当前我国的母语文学发展十分滞后。尽管国内现有120多种还在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23种少数民族文字,但据有关学者统计,在1981年至2009年间,《民族文学》杂志共发表了16个少数民族的1028篇(首)母语汉译作品,其中维吾尔族373篇、朝鲜族215篇、蒙古族176篇、哈萨克族117篇、藏族52篇、塔吉克族21篇、壮族21篇、柯尔克孜族19篇、乌孜别克族11篇、傣族6篇、彝族4篇、景颇族4篇、达斡尔族3篇、哈尼族3篇、东乡族2篇、黎族1篇。这些数据表明,母语文学作品在国家层面的文学刊物中的呈现,相对于汉语言文学作品而言,在数量方面少之又少。

  语言不仅是一个民族所固有的文化内核,同时也是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相互认同的重要依据。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丰富多样的民族语言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而母语的使用则是一个民族特有的自信心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一个民族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动力。然而在我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少数民族作家用汉文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这些汉语作品在本民族群体中的读者市场却不尽如人意。

  双语教育不仅为少数民族阅读和写作奠定了本民族语言基础,也是促进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发展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提倡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母语得到继续保存和使用的少数民族地区,兼顾母语教学的双语教育,让双语教育推动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健康发展。

  首先要在高等院校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或民族学专业及民族地区中小学开设民、汉双语专业(班),建立民族语文的学习平台,全面推动双语教育的发展。有了这些前期工作铺垫,还应创建母语文学作品的发表平台。目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已经形成了《凉山文学》、《凉山日报副刊》以及凉山州彝语广播电台等比较成熟的彝族文学发表平台。此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及西南民族大学和贵州毕节学院等高校,也有类似的民族文学作品发表平台,值得广泛学习和借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