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电影《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剧照
截至7月9日, 《变形金刚4》中国内地票房突破14亿元,超越《阿凡达》在2010年缔造的13 . 78亿元纪录,登上内地票房冠军宝座。目前该片内地观影人次已达3200万,同样创下了新纪录。 《变形金刚4》 11天即轻松胜过《阿凡达》 112天创下的中国最高票房纪录。目前《变4》仍在热映当中,业界普遍预计,该片最终票房成绩将有望锁定在20亿元左右。不过,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 《变4》在上周末北美地区的票房成绩累计为1 . 74亿美元,远不如中国内地同期票房。目前看来,中国票房超过北美,对于好莱坞超级大片来说还是第一次。让我们聚焦这部现象级“爆米花电影”的背后,看看 电影学者对此的细致分析。
中国元素是这部电影的表面
左衡(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
这是《变形金刚》系列里最乏味的一部。 《变4》没有让我感受到导演的投入与热情,而前三部我还能多少看到点热情,他好像就按照工业的标准把每道菜重新炒一遍,只是再加一些新鲜的作料,但是无任 何原创性可言了。导演迈克尔·贝在执导《变形金刚》之前基本上是在走下坡路的,而通过《变形金刚》系列,加上3 D和IMAX技术,他回到一线的位置,但他的原创性本来就不强。
《变4》比《变3》在中国的票房要好很多的主要原因是,现在我们的银幕数比《变3》上映时翻了一倍有余, 2011年9286块银幕,2013年已经突破两万块银幕,而且增加的银幕数中不少是在二、三线城市里。在二、三线城市中,很多人多年不看电影,他们现在 就像当年北京出现大量银幕时一样,这些观众要到电影院里看新鲜,这些观众要看所谓世界上最先进电影的感觉,与当年《阿凡达》在北京等大城市市场引起的效应 是一样的。所以不是特别难理解为什么票房这么高了。
至于下一部《变形金刚》是否还会创造这样的票房奇观,要看中国电影的成熟程度。不过根据普遍的规律来说,五年之内,中国电影院线的建设会基本到 位,中国电影市场会达到一个稳定的规模和状态。五年之后,中国电影观众的成熟度也会提升很多,五年足以换一到两代电影观众了,那时候,他们的观赏品位是怎 么样的,现在很难预测。但从普遍规律来推测,五年之后,电影观众对这样的电影不会这么感冒了,就像在北美市场上,很多的商业大片的票房已经开始慢慢回落, 一是因为观众看过很多,二是电影没有本质性突破,三是在艺术指标上下滑得很厉害,在美国重要电影打分网站“烂番茄”上的新鲜度会骤减。当然这是从国际普遍 规律来说的,落实到中国市场就不太好说了,中国电影文化有太多的特殊性。
对西方主流观众来说,可能他们分不清楚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区别,所以在多大程度上,把这部电影看作对中国示好,我表示怀疑。 《变4》里,有一个变形金刚是日本武士,他使用的武器是刀,配音是渡边谦,与此同时,李冰冰饰演的角色还是个奇怪的花瓶,很明显,你会发现日本文化与美国 商业大片在精神上的合作是一种暗通款曲的心态。这一点在前一段时间的美国大片《哥斯拉》里看得更明显。这种对日本文化元素的主动塑造,与国家间的关系有 关。中国元素只是这部电影的表面。
任何电影市场都需要“爆米花电影” ,只不过“爆米花电影”里的添加剂有多少,哪些是好的成分、哪些是坏成分。这些“爆米花电影”背后,有可能它的一套话语有点像在捧你,实际并不如此。中国 目前还生产不出这样的“爆米花电影” 。我们缺的是时间,以及我们为长成这种果实的环境做出的努力和我们种下的种子。我们没有成熟的工业,没有从事现代科幻商业片的导演。
影片中的中国植入广告效果可能是负分的。迈克尔·贝努力地想要做好广告的植入,中国合伙人也有这样的要求。可是,为什么《变4 》里的中国植入广告都有点不对劲呢?比如,美国的植入广告就算是一辆原型车,又破又旧,也会让人感到一股酷劲,合作客户是谁可能对创作者的心态是造成了影 响的。在潜意识里,可能人家不会实现我们想要的效果。让人郁闷的是,中国广告客户的要求,人家都实现了,没有实现的,也诚恳道歉了,让你说不出任何话来。 这一点点不对劲就在于他们对于中国元素不管是认同的,还是排斥的但不得不用罢了?
“逢片必争”考验市场活跃度
李春(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电影所副教授)
我是看过《变4》之后又看了《分手大师》 ,反而感觉类似B级片的《分手大师》更有惊喜,国外的一些所谓“烂片”或者B级片数量很大,如世界著名导演马丁·斯科西斯都表示过B级片推动了电影艺术的 探索,在这一点上应鼓励和允许更多尝试和探索。其实现在对于《分手大师》以及《变4》的争论其实都充分体现了电影市场的活跃度,“逢片必争”其实是鼓励多 元化的表达,而不是某一种言论压倒性,这有利于电影发展。
从观影过程中能明显感觉两部片的不同受众,当然也有很多两部片都看的观众,像《变4 》是非常典型的合家欢电影,合家欢电影往往带动了非主流观影群;而《分手大师》的主要观众是青年恋人或朋友,在这个大热的暑期档也是比较合时宜的。那么从 现在票房14亿与4亿来看,从排片比与受众群来看,也还算是客观且正常的。暑期档对于春节档来说,今年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就是《变4 》势如破竹般的吸金能力,电影观众的基础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变形金刚》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当年在汽车人感召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具消费欲的“钱包” 。从另一个角度看, 《变4 》其实给中国电影市场试一试水深浅,从中能看到中国电影市场多大的量它都能吃进去,中国观众的观影热情和消费欲望其实并未完全挖掘,还有巨大潜力。
《变4》让观众着魔,且有这么强的粘合力,并非简单的美学而是心理学的问题,这其实更值得研究,其实说白了就是是否摸到了脉。而我们国产影片对 这类合家欢电影的开掘和尝试还远远不够,它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另外,影片中琳琅满目的中国品牌植入使得不少观众抱着好奇心走进影院,《变4》对市场不遗 余力地追逐以及对品牌尽心竭力地展示也是符合市场规则的。
娱乐观众追逐快感
秦喜清(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
从电影叙事和节奏的角度看《变形金刚4》 ,并不合格。整部影片拖沓,粗糙,前后不统一,比如美国科技公司KSI的总裁乔伊斯,在影片一开始特别威风,到影片后半段竟然拿着舒化奶变成了搞笑的小丑。其人物前后没有一贯性,扭曲得这么厉害,整部影片的质量可见一斑。
但“爆米花电影”主要是靠噱头吸引观众的,娱乐性特别强,能够充分满足观众的观影诉求。变形金刚属于典型的男孩儿玩具,是个“玩意儿” ,能够满足男孩儿的物恋心理。但在中国票房火爆,可能不光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还跟档期、系列品牌有特殊的关系, 《变形金刚》已经锁定了相当一部分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我座位后面都是年轻人,我能感受到电影带给他们的快感。像我这个岁数,依然觉得《变形金刚》变形的 部分最好看,特效做得逼真,而且变身的过程本身特别有一种快感在里面。我女儿小时候,我给她买的认字母的玩具,也是按照变形金刚的模式来做的,通过玩具变 形来认识字母,其中有一种把玩的感觉。我觉得这可能是最有吸引力的。人的儿童时代体验过的愉悦感很难放弃,很多观众小时候看过《变形金刚》的动画,他们成 年后依然会追逐这种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