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木偶剧创作的新标高(刘闽生)

——论木偶版《赵氏孤儿》的艺术传承与创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09日09:37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闽生

  中国木偶艺术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等。其中,提线木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如今真正成建制的团体惟有福建泉州木偶剧团。近些年来,该团业绩显赫、影响力大,无论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或是联合国总部的晚会,以及国内级别最高的艺术赛事上,皆能见到该团的精彩演出,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木偶版《赵氏孤儿》是泉州木偶剧团近年创排的大型剧目,在2013年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应主办方要求多次加演,成为“十艺节”中上演场次最多的剧目。在演出中,古老的提线木偶在演员颇具功力的表演掌控下,那原本没有生命的木偶,居然将剧中人物丰富多变、复杂生动的情感演绎得栩栩如生、扣人心弦。该剧是惟一入围“十艺节”的木偶戏,在与众多“人戏”的角逐中,以其深厚的艺术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创新风貌,博得剧界专家、同行及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也许,这正是该剧之所以能捧走第十四届“文华奖”多个奖项的原因所在。

  一

  近十余年间,元杂剧《赵氏孤儿》接连被戏曲、话剧、影视等艺术门类改编上演,或许有人会认为木偶版《赵氏孤儿》的改编有跟风凑热闹之嫌,其实不然。笔者以为,王景贤、范晓宁改编的木偶版《赵氏孤儿》,更多地是从木偶艺术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考量的。可想,一个势单力薄的稀有剧团要想立足,必然要有超乎他人的独特之处,故只有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并进才是剧团的立身之本。

  当下恰逢剧团培养出一批正当盛年,且行当齐全、传统技艺纯熟的演员,如能趁热打铁地排练几台思想艺术含量高的剧目,尚能让演员从提弄傀儡的“技”向塑造人物的“艺”升华,从而成长为真正的艺术家。鉴此,由易到难,在创排完大型喜剧《钦差大臣》之后,则进一步地改编创排了大型悲剧《赵氏孤儿》,该剧情节进展波澜起伏、矛盾冲突扣人心弦、角色行当门类齐全、台上人物个个有戏、戏剧效果出彩动人,确实是磨练演员成长的绝好剧目。由于该剧故事在国内民间几乎家喻户晓,排演该剧自然很有市场潜力。故木偶版《赵氏孤儿》在改编中也非常尊重元杂剧作者纪君祥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理想。改编者秉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强化了忠诚正义的核心价值,并认为:“任何轻薄古人或将其剧中的忠义之士猥琐化、粗鄙化的‘创新’之举,非但无功,甚或有罪”。因而在木偶版改编中,充分塑造了庄姬、卜凤、韩厥、公孙杵臼、程婴、程妻等为正义而前赴后继、舍身赴难的感人形象,以悲剧的震撼来强化仁义的崇高。

  与其他的《赵氏孤儿》改编本相比,多数改编本突出的是忠、奸斗争,而木偶版《赵氏孤儿》并不囿此,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制度本身,显示出改编者对民主法制具有的自觉意识。其根据《元曲选》中“把奸贼全家尽灭亡”的唱词加以浓墨重彩地渲染,把16年与义父屠岸贾形影不离、耳濡目染的赵氏孤儿,塑造成与屠氏性情相像的人物,于是在最终复仇中出现了令程婴等人不敢想象的、比16年前更为残忍的杀戮场面,形象地揭示了封建专制所无法改变的凶残本性,以及统治者为维护自己利益而滥杀无辜的可恶本质,赋予了剧作更深层的思想内涵。木偶版《赵氏孤儿》是我国首部木偶戏悲剧,实如剧作者王景贤所言:“木偶挑战悲剧,是一次对题材跨越的创新。

  二

  提线木偶搬演大型剧目的难度本身就大,再加上是悲剧,故难上加难。其体裁本身就决定了人物造型与表演动作不宜太夸张,在提线木偶表演上应尽力仿效、强化人的动作,从而创造逼真感人的视觉效果去赢得观众的情感共鸣。于是,木偶版《赵氏孤儿》的木偶造型选择了立足传统的大胆创新,让传统写意夸张的表现手法在写实化偶头创新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面目一新的写实造型透着潜在的传统意蕴。那一个个写实中带夸张的生动形象,一张张忠奸分明的脸部雕刻,无论是男女老少角色,都显示出富有个性的典型特征。而且在偶头雕刻中融入了设计者对剧中不同人物的深切感受,制作时流淌着一股真真切切的情感,以充满激情的线条、造型、色彩刻画出各个角色纠结与复杂的内心世界,在不断融入写实雕刻手法中增强木偶真实生动的形象感染力,在恰如其分的意向夸张表现中呈现传统的韵味。有好的木偶造型,当然更要有好的演员,傀儡二字从人旁,其意指人的操纵,通过演员的操控赋予木偶以活的生命,在模仿人的形态中宛如真人一般。

  该剧木偶身上系有4米长的提线30多根,远比传统木偶1米多长的16根提线多得多,且演员又要在舞台高搭的天桥架上操纵,难度大为提升,要想在30多根线的掌控中准确生动地表现拟人化的高难度动作绝非易事,可演员们却凭着过硬的本领,通过指头挑、拨、提、勾、扭、抡、闪、摇等自如的操作,将自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及内心情感传递给木偶,从而塑造出一个个血肉丰满、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台上线偶一举手、一投足,是那么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例如:当屠岸贾见到从夹墙中搜出的“赵氏孤儿”时欣喜若狂地拔剑挥斩,动作逼真生动,令人如临其境,见之生畏;又如:程婴在剧中对每一句台词的节奏把握,每一段唱腔的旋律拿捏,每一个动作的生动表现,都显得那么准确到位,如同真人一般;再如:当屠程决定复仇之时,木偶在演员的操控下,五官顿时大变,双眼球伸出足有4厘米,张嘴露出长而尖利的獠牙,如此动态夸张的可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他与屠岸贾心狠凶残的相同心性。此外,还有木偶抱婴儿、开药箱、牵手、甩发等高难度动作,使表演显得细腻逼真。总之,凡人所能做的或人所不能做的动作,观众皆能在剧中大开眼界,得到审美的满足。如此高超的演技,不禁让人想起自古以来傀儡师们所颇为感叹的一句话:“十年出一个状元易,而出一个好角难。”顿时,笔者心中不由得生出对木偶演员的深深敬佩之情。

  三

  木偶版《赵氏孤儿》的演出之所以达到以情感人的美妙境地,音乐可谓功不可没。该剧乐器配置做到兼收并蓄,以本剧种传统乐器为主,兼收西洋乐器为辅,在突出本剧种音乐特色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加强木偶音乐新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赵氏孤儿》演出中,观众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泉州提线木偶传统音乐唱腔“傀儡调”风格独具的艺术魅力。其唱腔曲牌紧密依附在生、旦、净、末、丑等行当的表演中,创造出适宜剧情演绎的戏剧氛围,或庄重严肃,或威武豪迈,或粗犷刚烈,或悲怆沉郁等等。在乐队中,主乐器唢呐“吞吐浮沉、喜怒哀乐”,曲尽其妙;而在南鼓演奏中,脚与手的动作配合不断控制着鼓音的强与弱、徐与疾、收与放,做到轻重缓急、丰富多变,打出戏剧的节奏、氛围、特色,从而达到完美的音响境界。

  在第二场中,为了体现程婴抱赵氏孤儿出宫时紧张、危险的情形,以傀儡戏独特的打击乐演奏,营造出一种极富动感的节奏氛围,以此强化人物不畏艰险、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而在第七场中,音乐与唱腔更是贯穿全场,音色的轻重、强弱,鼓点的疏密对比,以抑、扬、顿、挫等多变的艺术手法,强有力地表现出程婴为保忠良之后所付出的艰辛。最后一场那优美、温柔的音乐抒情感人,当“摇篮曲”随着徐徐落下的大幕消失时,观众却依然还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情境中。可以说,该剧音乐设计充分发挥了音乐在戏剧中的作用,其成功的音乐构思赋予剧中每个角色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传承和创新中与各艺术部门配合默契,提升了剧目的艺术品位。我很赞同本剧鼓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志杰对音乐的总体评价:“传统音乐也要吸收新的音乐养分来丰富自己,这在《赵》剧中尤为明显,主题音乐、多声部织体、和声、复调等创作手法都已运用,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丰富了表现技法,使本剧的风格更浓郁,艺术欣赏性更强,从而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四

  舞台美术设计的优劣,是直接影响剧目成败的重要视觉因素之一。木偶版《赵氏孤儿》在这方面表现得颇为出色,景物造型巧妙,总体上秉承了传统戏曲意向化空间的本性,采用整体写意、局部写实的造型语汇加以表现,以平台和台阶等物体组合构成中性化的舞台基本空间。在此基础上,根据剧情演绎需要加以不同的组合变化,并点缀立面的写实物象,如:背景的宫殿影像,门阙、柱子、摇篮、香炉、石灯等具像物,分别示意王宫、驸马府、程婴家、太平庄、郊外、密室等符合剧情所需的特定环境。其景物造型简洁精练,表演空间空灵自由,充分突出了以表演为中心的戏曲舞台空间效果。

  舞台的空灵必然为灯光艺术的自由发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剧情的演绎中尽情渲染,营造符合剧情需要的良好舞台氛围,舞台上那一道道不同的光色都有它的特殊用意。如:在剧情演绎中,反复投射在屠岸贾身上的白色灯光,不断强化出该人物冷血无情的邪恶本质;在庄姬托孤时,程婴的出现,舞台面光的渐开,顿时让人感到在山穷水尽的无望氛围中看到了希望。随后屠岸贾带兵火烧驸马府,由橙红转火红色的灯光夹着喷放的烟雾,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屠氏极力赶尽杀绝的嚣张气焰与狠毒的丑恶心境,同时也为程婴救孤的艰难与惊险做了有力的铺垫;当公孙杵臼舍身救孤时,灯光、音响配合默契,舞台瞬间雷雨交加,一束强烈的光束投向公孙杵臼,强有力地烘托出忠义之士舍生取义的感人形象;此外,又如用光色营造的幽暗深邃的密室,用紫外线灯制造刀剑交锋的场面,用变幻的灯光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心理,用强光划分不同的表演区域,用追光集中观众的视线与突出人物的形象等等。总之,布景与灯光的巧妙结合,共同创造了情景交融的美妙画面,不少画面让人过目难忘,仅尾声的表现就足以让人回味无穷。由复仇带来更为惨烈的杀戮过后,在充满萧瑟冷清的蓝光之中,雪花飞落,“漫天大雪里,孑然一身的程婴,迎接着从天而降的无数摇篮,谛听着充斥天宇的无邪婴声,和我们一道守望着亘古不变的对真善美的憧憬和理想……”舞台在充满希望的优美、温柔的乐曲声中落下帷幕,梦一般的唯美画面深深留在人们的脑海中,让人回味,引人深思。舞美的成功表现,揭示出剧作的深层内涵,为剧目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综上所述,颇能见出木偶版《赵氏孤儿》的艺术水准与实力。其选择传承与创新并举之道,显然为该剧创排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传承中弘扬传统艺术精华,在创新中适应时代审美需求,从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观众,以良好的演出效果捧走了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集体表演奖、舞台美术奖等多个奖项。该剧在“十艺节”前就已上演了近80场,此后仍演出不辍,不停地艺术实践,旨在让艺术的质量得以不断地提升。毫无疑问,通过不懈的努力,其艺术水准会更高,审美效果会更好,影响力也会更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