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评论 >> 正文

守住我们的“底线”——评王蒙新作《守住中国人的底线》(孙小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08日14:3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孙小波

  “底线”曾几何时,距离我们日常的生活起居很远很远,这个词几乎不会在我们的脑中停留。但是面对近来食品安全、空气质量、边缘道德、贪污腐败等一系列的问题络绎不绝地砸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时,我们才豁然发现,“底线”这个词原来已经不知不觉间存在我们的意识里很久很久了。它又重新崛起了,焕然一新了。用著名作家王蒙的话说,这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笔者无意去挑拨人们的神经线,只是被一件一件匪夷所思的荒诞事给震蒙了,给吓住了。当你悠闲地走在马路上,突然无意识地和另外一个人发生碰撞,你自己都分不清楚到底是谁先撞了谁的时候,人的底线在哪里?当自己走在天桥或者电梯里,发现摔倒的一位老者,分不清楚他是故意摔倒还是意外发生并为此犹豫不决的时候,人的底线在哪里?《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有云:“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底线”二字皆在“不能”与“不为”之间。王蒙在新作《守住中国人的底线》里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可谓一针见血,引人发醒。王蒙,1934年10月生于北京。《礼记·王制》中有云:“八十杖於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王蒙先生已入“杖朝”之年,八十年的人生经验,依然坚守着知识分子的那片已经渐渐被侵蚀的净土。19岁发表的处女作《青春万岁》依然不断改版。22岁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始终在被最新的青年热捧拜读。这说明王蒙是接地气的一位作家,他说,他在写《守住中国人的底线》的时候,心中一直旋绕的句子,就是要让这本书对现代社会有一种直接介入,要给时代留下点什么,要给当代的青年提个醒。“也许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大贡献、大创造、大德行、大智慧,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尽量少做那种连常识都违背了的坏事与蠢事。”

  其实,坚守“底线”已经是人性阵地的最后一隅,正如攻坚战中人们脚下的最后一块地盘。“底线”再丢掉,那我们就所剩无几了,或者说就已经一无所有了,尽管有些人依然拥有财富,依然享有豪宅,依然占据高位,依然手握大权,依然可以站在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里。如果没有“底线”,现代社会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不可想象,正如历史不容假设一样。王蒙在新作里还对德国、日本、苏联等国家有过一番游历和思考,一个是被腰斩的国家,一个是需要反省的民族,而我们这些人呢?是不是也需要做点什么?

  本书为作家王蒙的最新作品,作为原文化部部长,里面当然有对国家顶层设计的看法;作为年过八十的老者,当然有对年轻人的谆谆告诫,有对自己之前的总结。王蒙虽写自己的生活感触和人生领悟,但每句话都是对当下的一种介入。从个人反应社会,从社会发现问题。以高屋建瓴的思想谈论人生哲学,处世之道,社会问题,文思之矫健,逻辑之缜密,这足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自然随和的文风,不事雕琢的干练,既可让作者心灵从容,也可让读者充满领悟。

  怎么坚守“底线”?作家自己的话,看似朴实,却也真实。“我们不可能建议人人成为炸碉堡的烈士,就像不能建议人人成为赚大钱的企业家;我们无法建议人人都去搞发明创造,就像无法建议人人都去当一辈子老黄牛。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建议他们不要去做什么,不要去做蠢事、坏事,不要去做愚而诈的事,不要去做逞一己之私愤而置后果于不顾的不负责任的事,等等。”

  人生苦短,百年一瞬,可以让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可以让人寻找“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鄙、生活庸俗而愧疚”的人生价值。正如书中王蒙说言,我们无法要求大家都有一样的成就,却可以希望人人都不把生命和精力,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最不应该有的行为上。没有这些本应该没有的行为,没有这些劣迹和笑柄,没有这些罪过和低级下作,即使你的成就极有限,起码你还是正直地、正确地、正常地从而是心安理得地度过了一生。你回忆起自己的一切的时候,至少不必那样惭愧、那样羞耻、那样懊悔。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从正面要求自己达到这个,做到那个,得到这个,感到那个,等等。同时,也许更重要的是树立反面的界限,即不可这样,不得那样,摆脱这样,脱离那样。如此这般,也许你的人生反而更清晰、更明朗了,你将得到更多的光明与智慧,离开黑暗与愚蠢的苦海。

  读完此书,再次翻看封面,有着“大师的高度,百姓的视角,知识分子的情怀”几个大字。其实应当是三种视角,三种身份,但却是一种感受。借用别人的一句话,作者在此书中,似乎就是为了让你看清自己,认知他人。当信仰开始瓦解,道德渐入膏肓,人性逐步溃烂,著名作家王蒙就是要告诉我们“底线”在哪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