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他是群众中走来的领袖”(李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03日11:0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李彦

  近来,一批纪录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反响强烈,其中尤为令人关注的是刚刚获得优秀纪录片奖的6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和正在热播的5集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这两部纪录片是如何创作的?为什么能引起社会强烈共鸣?它们的创新看点有哪些?

  2014年6月13日,对于6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的总编导夏蒙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上海电视节上举行了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表彰典礼,对2012~2013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进行表彰。其中《习仲勋》荣获优秀长片奖,夏蒙也因此荣获优秀撰稿奖。

  站在领奖台上,夏蒙感慨万千,他说:“这部纪录片是从2001年开始酝酿,2002年开始拍摄,到2013年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问世,经历了整整12个春秋……”

  获奖归来,他接受了《中国新闻出版报》的独家采访,对记者表示要把他个人获得的奖金捐给有关教育基金,也算代表摄制组完成一个心愿。

  难忘的一组数据

  谈起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夏蒙给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

  这部纪录片拍摄时间长达12个年头;积累了近500小时的拍摄素材,整理出了70多万字的采访笔记;拍摄采访了300多位重要历史见证人;拍摄行程20多万公里,遍及全国12个省(区、市)和多个海外城市;还专门对包括陕西、甘肃、广东、河南、北京等省(市)的40余处革命旧址和外景实施了170余架次的航拍摄影;先后有十几位摄影师参与拍摄……

  夏蒙说,拍摄《习仲勋》的初衷很单纯,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习仲勋,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知道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为国家和人民所作的非凡贡献。

  在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许多场景让夏蒙至今不能忘怀。2002年5月24日,北京305医院,凌晨5时34分,习仲勋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夏蒙带着十分复杂的思绪,将这一幕记录下来了。他说:“那一刻如此安静,我甚至能听到摄像机带舱里磁带转动的声音。”

  而让他感动的是,那些带着家乡黄土和小米、从陕甘高原风尘仆仆赶来的乡亲们,在灵前以古老的长叩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夏蒙说:“我们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踏上了追寻习仲勋同志革命生涯的纪录片拍摄之旅。”

  第一次披露的珍贵影像

  你见过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勋授衔仪式的彩色影像吗?当然没有,一般人以前所看到的都是一组黑白的电影画面。但在文献纪录片《习仲勋》里,就有一段毛泽东给朱德、彭德怀等人授勋和习仲勋在将官授衔授勋仪式上宣读命令的彩色影像。而这些珍贵影像,是夏蒙在中央新影专家的帮助下,从废弃的胶片中找到的。

  在上海电视节的颁奖台上,夏蒙在答谢词中特意说道:“我要感谢老一辈电影工作者,是他们拍摄的珍贵画面,让我的这部纪录片呈现出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夏蒙对记者说,这是我早就想说的一句话,我们必须向老一辈的纪录片工作者们致敬。

  找到这段彩色历史影像资料,算是意外收获。1955年,中央新影在拍摄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勋授衔仪式时,使用了彩色胶片,但由于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彩色胶片的拍摄和洗印技术,这些拍坏的彩色胶片一直躺在废片库里无人问津。“在中央新影的老朋友马英魁的帮助下,我们从废片里淘出了40尺的胶片,最后还原了一段特别棒的彩色历史影像。”

  夏蒙掩饰不住欣喜的心情,特意在影片脚本里写下一段动情话:“这是一段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胶片,我们运用最新影像修复技术鲜活地让它复原了,第一次让观众看见了共和国首次授勋授衔仪式是如此光彩夺目。”

  当然,在中央新影找到的珍贵影像还不止这些。他们在素材带里找到了一些从来没有播放过的影像资料。比如,从素材里找到了1958年习仲勋同志视察三门峡水利工地的影像资料;发现了1962年2月他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发表讲话的影像资料;找到了一段他和喜饶嘉措大师在一起谈笑风生的画面;还在从没有剪辑出来的素材里,找到了他和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在一起的画面资料……

  追寻那些历史见证者

  这部纪录片里,采访了大量历史的见证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百姓,访谈内容涉及习仲勋同志革命生涯的每一个阶段。记者注意到,在每个被采访人的画面上都标注了采访时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采访镜头是在2002年拍摄完成的。

  夏蒙介绍,由于习仲勋同志少年就投身革命,在他同时代的革命家中年龄小、起点高,采访对象十分有限,在12年的拍摄过程中,经过不懈努力,他们采访了300多位相关人士。待到纪录片播出时,许多人已经去世了,许多被采访者的名字都加上了黑框。不仅如此,由于采访的地点不同,采访的设备不同,在画质和音质上有较大差异,到后期制作时,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人物的采访,这是一个遗憾。

  为了尊重历史,最终呈现在片子里的大部分采访人员的镜头,都是在2008年以前拍摄完成的。“所以,这个片子的可看性和可信度是非常高的,那时候被采访人相对没有那么多顾忌,因此我们在使用上,也有意地多保留了这一时期采访的谈话。”

  当聊到摄制组到陕甘地区采访村里的那些老百姓时,夏蒙深有感触地说:“许多年长的乡亲如数家珍地讲述当年习仲勋同志的故事,只要是他生活、战斗、工作过的地方,老百姓对他都是记忆深刻。他是非常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一位革命家,就像毛泽东说的那样:习仲勋是群众中走来的领袖。”

  难忘的一家人

  2013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记录频道承制的6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从10月14日至16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出。

  著名文献纪录片导演刘效礼将军在看过之后评论说:“史家笔法,纪实探源,所以感人。”该片还创造了央视近年来同时段播出的纪录片最好的收视成绩,比同时播出的电视剧收视率高出30%。

  这部纪录片还吸引了国际友人的兴趣,因为“这个家庭的所有人,都出现在了这部纪录片当中,都亮相了,有的还接受了采访。”这在许多重要人物的文献纪录片当中,是不多见的,而这也是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看点之一。

  夏蒙说:“他们家风很好,一家人经历过大风大浪,有大家的风度也有平民的情怀。家庭成员都很自然地出现在这部纪录片当中,说明他们把自己当做普通人,与我们这个国家的百姓同呼吸共命运。”

  记者翻阅了夏蒙导演的创作履历,发现他在2004年就摄制完成了5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在西北》,当时在国内的陕西卫视、甘肃卫视、宁夏卫视播出过,这几个省正好是当年的陕甘宁革命老区。

  而这部6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是于2011年8月立项的,到2013年10月14日习仲勋同志诞辰百年之际由央视首播,历时3年,参与撰稿的有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相关领导和专家,有总局的相关领导,而央视对这部纪录片的拍摄也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相关会议讨论创作上的问题。整个写作和拍摄的过程,都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拔高,不夸大,追求朴实自然的纪实风格。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