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诗歌 >> 翻译天地 >> 正文

传播中华诗词的美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02日11:05 来源:天津日报 叶嘉莹

  常常有人问我:什么是中华诗词之美?其实,我也多次在讲座中提到过这样的观念:中华诗词之美体现在语言文字的本身。中国文字具有独体单音和单音四声的独特特征,而这些特征就使得诗词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文字与声音的美感。当然,这不是全部,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诗人、词人内心的感情和生命之悟,更是中华诗词最具独特性的美感。因此,我是不赞成在英文课堂之上将诗词进行英译的,当语言文字发生改变时,诗词的感觉和所蕴含的情志可能就完完全全改变了。所以,当我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需要用英文教授本科学生中国古典文学课的时候,和向中国学生讲课时是一样的,就是“掰开了、揉碎了”地向他们进行讲解,最重要的就是将诗词中感情的力量讲出来。当然了,中国诗词英译中也有极好的翻译,我曾经听过,将唐诗中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翻译成“I returned you the pearls with my tears/ that we didn’t meet in earlier years。”这就属于声音与感情结合得很好的翻译,达到这种水平的翻译是很难的。而像我这样没有很好的英文基础的讲授者是不能及时地发挥,将翻译做好的。所以,在英语课堂之上,我只将我对诗词的理解表达给学生,将诗人真正的、本质的美好讲述出来,如是而已,和对待中文读者、中国学生是一样的。所幸的是,我大概天生就是吃教书饭的,尽管英文的语法也不完全正确,发音也不见得标准,每日的备课都需要查字典这样的笨笨的方法,学生们对我的教学还是极感兴趣,课堂的积极性很高。我想,这还是与我将我个人对于诗词的真挚的理解传达出来,或者说,我真正用生命将诗歌的情感、意志诠释出来有极大的关系。当然了,我在课堂上的吟诗诵词,也深深吸引着学生们陶醉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常说,中国诗词蕴含着久远的文化传统,只有对中国的古典文化理解得越多、越丰富,才能更好地、更多地体味诗词中所表达出来的意味。以诗词中的用典现象为例,只有真正理解了所用典故的涵义,才能更好地体味诗人、词人在文本中使用典故的良苦用心。所以说,外国的汉学家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困难。而实际上,真正的外国的汉学家对中国诗词的研究真是非常用功与认真。我在U.B.C有一名学生,叫做施吉瑞(Jerry D. Schmidt)。他的硕士论文研究的是韩退之,博士论文关注的是杨万里。毕业后,他留在U.B.C教书,我退休之后,他就接了我的课,教授中国古典诗歌。他十分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累积,做学问时,会把中国古典的书籍、材料查得非常清晰、详细,会在书上标满了注解,以便深入理解中华诗词。就这种做学问的态度与方法来看,他真的比许多中国学者都要做得更切实。也正是因为他这种切实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得他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

  我与海陶玮先生(Professor Hightower,哈佛大学东亚系主任)初识于1966年之夏,之后的合作也持续了数十年。在与他合作的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了跨国合作这种形式对于中华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性。当然,跨国合作更需要合作者双方都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初识海陶玮先生时,海先生正在研究陶渊明的诗,他具有极佳的眼光:认识到了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和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进行合作,打通中西文化交流的路径。因此,他诚挚地邀请我与他合作。我常想,现在的一般情况是,学术知识程度好的人,不肯坦率真诚地与人合作。这是很不对的,我的观点是“文人不应相轻,而应该相赏、相敬”。所以说,我本人真是很幸运,海陶玮先生有这样的胸襟愿意与我一起合作,我将我对古典诗歌的理解讲述给海陶玮先生,让他能够更深入、更清晰地理解中华诗词,而他也帮助我翻译了很多我的作品。这样的跨国合作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将中华诗词更好地向西方世界传播。所以说,真正好的学者都不是骄傲的,而是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大家应该胸襟开阔,谦虚而诚恳地与人合作,这才是学术界的幸事。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计较名与利,因此,凡是跟我合作的人,我们双方都有很好的合作体会。再转回到中华诗词在国外传播的话题之上,跨国合作确实是应该而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合作者需要有极好的品格与胸怀。

  如果说,要我总结出最希望将中华诗词的哪一种美感向西方世界传播的话,那这一美感就是诗词中的中国人的精神。只有字里行间流淌着的中国人的情感、意志与品性,是我最希望传递给西方读者的。

  本文作者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获得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