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文学现象综述 >> 正文

文学繁荣要靠“走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02日10:1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冯巍

 

  在这个“全媒体”争分夺秒开疆拓土的时代,资本、科技与艺术的结缘互动也不断深入。当资本和科技巍然屹立起一尊又一尊神像,艺术,尤其是文学的“高大上”形象却逐渐荣光消退。文学“化”文化的传统,如今已经演变成了文化产业“化”文学的新潮。艺术生产领域已经从整体上发生了产业化转向,文学不仅自身商品化了,同时也被拽进了这个时代巨大的文化产业链条中。其出版不再局限于纸质形态,其交换价值不再局限于读者市场,而变化之一就是作家兼剧作家的身份流行开来,而且大有后者逾越前者在艺术界主导地位的趋势。

  一方面,文学俨然就是影视与戏剧艺术的备胎。一些文学作品潜在的影视化特征、舞台化特征日益明显,一些文学评奖开始增设“剧本奖” 。另一方面,影视和戏剧作品缺乏原创精神和优秀成果。一些影视同期书的火爆,也无法改变那些非文学改编的作品更容易文化内蕴苍白的流弊。文学作品的交换价值在极度膨胀,作家的劳动在接受货币的审判,文学创作和作家群体的生态在走向失衡。

  毋庸否认,文学不应该像以往一样高高在上,产业化转向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文学改编有其存在的历史传统和现实价值。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借力与融合,是当代艺术发展的特点之一。但是,各种艺术门类也必须保有自己的本性,才能发展下去。文学要走下神坛,也要保有自己的本性。文学迷失了本性,就会最终丧失文学存在的意义。“文学性”的弥散,不可以等同于文学自身的成功。

  “纯文学”乃至“纯艺术”的乌托邦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它们所蕴含的理想主义元素是不应该抛弃的。在经历了市场经济带来的狂欢与阵痛之后,艺术创作的精神引领与物质回报之间的关系,迫切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先不必说,精神引领的当代价值在向艺术创作发出深情的呼唤。就算是资本和科技一直以来都在肆意挥洒的力量,也开始遇到自身的反作用力,也开始感受到精神被遗忘或禁锢于空中楼阁的危害。

  艺术生产的产业化,在推动文学深挖生活、多元传播方面发挥了强大的力量;同时,其消解文学传统、重构文学经典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争做商业时代的宠儿,甚至成了作家栖身于“剩余价值评价体系”中扩张文学话语权的一种选择。文学的“人民币属性” ,在挑战文学的“人民属性” 。既然产业化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那么,文学创作的文化生态和产业生态之间的博弈与均衡,就是一个必须解答的问题。文学的繁荣,不能靠曲线救国地“走银子” ,而要靠脚踏实地地“走心” 。借产业之风,扬文化之帆,敬畏传统,坚守理想,让文学焕发出新的光晕,照亮当代人的精神航程——这是所有肩负历史责任的作家的当代使命。现在是踏上征途的时候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