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文艺评论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30日09:15 来源:中国作家网 黄尚恩

  第二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探讨

  文艺评论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文艺评论是文艺整体生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引导文艺创作、探索文艺规律、推介优秀作品、提高鉴赏水平、批评不良创作倾向等方面具有不 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我国的文艺批评比较活跃,但文艺批评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甚至一些批评家自身也对文艺批评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因此,如何找到 文艺批评的新方向、新可能,成为作家、艺术家和批评家们关注的话题。

  6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在京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文艺评 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评论家围绕“文艺评论:新的方向和可能性”,就“新时期以来文艺评论的 历史演变”、“西方理论、中国经验与当代文艺评论的关系”、“当前文艺评论的现状与前沿问题”等论题展开讨论,对30多年来中国文艺评论的道路进行总结与 反思,并呼吁建立一种与当下中国经验、中国文艺自身的发展道路相契合的新型文艺批评。

  批评家要翻新自己的阐述框架

  文艺评论要关注新的文艺现象,要深入把握新时代的特征。王文章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30多年,我 国各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世界上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转折点,中国人正走在文艺复兴的伟大道路上。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文艺工 作者有必要也有可能讲述出新的跟以往不同的中国故事,这是研究一切文艺现象的出发点。

  但是要准确地表达和阐释中国当下所发生的这一切变化,绝非易事。冯敏说,现在很多文艺作品对现实、历史的表达是不准确的,或者是没有提升的,如 果依托于这些作品进行批评,文艺评论的面目也非常可疑。陈福民认为,批评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的实质,最终要回归并诉诸一种知识活动。面对中国当下的转型,我 们很多旧有的知识和观念已经失效。今天,文艺批评的知识困局已经呈现出愈演愈烈的状况。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思想淡出”抽空了批评的精神基础, 另一方面,文艺批评又束手无策地面对着破门而入的一个庞然大物: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各类写作。由于原有知识格局的解体,文艺批评与大众消费写作之间几乎 难觅可以共享的知识基础。因此,传统的文艺批评在知识格局上无力介入和判断新的文化现实,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白烨看来,现在的文化结构跟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具有更大的混杂性。这使得文艺批评要面对的问题空前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文艺 批评要抱有一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作为批评家个体,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实和文艺的发展。同时,要为年轻批评力量的成长提供一个较好的平 台,他们有新的观念和视野,可以为文艺批评注入新的活力。

  文艺批评要积极应对媒介革命

  媒介的更新换代给文学艺术带来了新的形态,整个阅读、评价的机制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阎晶明认为,在数字时代,人们需要的可能是即兴的互动 交流——几个字的点评,甚至是一个表情符号,而不是所谓的“权威评论”。特别是对于那些网络作家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普通读者阅读作品之后的感受,并根据 这些回应对作品进行书写。在新媒体时代,批评家也不可能通过微博、微信“刷屏”来增加自己的话语权,那么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真正有效地介入到新的批评实 践中,并被大众所认可,这需要解决好对接的问题。

  在邵燕君看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不仅仅是载体的不同,更有写作策略、文学生态等方面的不同。这要求我们不能抱着任何既有的观念来界定、 评价网络文学,必须再建立一套新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和批评话语体系。与此同时,在纸质媒介向数字媒介转型的过程中,“作为人类精神的触须”的文艺创造者也 面临这样的选择:要么明知大势所趋但甘愿“抱残守缺”,做传统的文字艺术的守护人;要么与时俱进地进入数字时代,为同代人触摸新的情感模式和认知模式。如 果是后者,我们必须重新自我定位。批评家不再被要求保持中立的、客观的“学院派”超然态度,而是被召唤“深深地卷入”。

  对于从印刷媒介到数字媒介的转型,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抱有乐观的态度——人类打破印刷文明建构的“个人主义”,在地球村的愿景上重回彼此密切相 关的“部落化生活”。邵燕君说,只有在“重新部落化”的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网络空间的“粉丝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体,创作者和分享者组成了一 个“情感共同体”。这就要求研究者如果不是“地球村”的“有机知识分子”,至少是某个“圈子”的“学者粉丝”,不能进入“圈子”就不再具有“入场”资格。 那种站在门外进行的故作严肃的批评,在数字时代可能会逐渐失效。

  文艺批评要有立场和伦理

  在论坛上,多位批评家还谈到了文艺批评的立场和伦理问题。吕品田谈到,我们现在老是说批评观念要多元化,这本身没有什么错,但不能因为“多元 化”而放弃我们的批评立场。没有批评立场,批评家面对任何问题时都是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那文艺批评的有效性就值得质疑。因此,文艺批评要有一定的立场。 这种立场很多时候是出于批评家的“一己之见”,但是它又与整个时代氛围、文化症候等因素密切相关,它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

  在贺绍俊看来,要保持文艺批评的有效性,应该讲解重申批评的伦理问题。强调文艺批评的伦理,并不是要求批评家都成为道德圣人,也不是要求批评家 所写的文章都是道德文章,而是为了让文艺批评能够成为真正的文艺批评。批评的伦理,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真诚,二是从文本出发。有了真诚,意味着批评是有 一说一、言之有据的;真诚还意味着一种善意,也就是说,即使是最尖锐的批评都是带有善意的。从文本出发,就是说不认真研读文本,就没有批评的资格,不能用 理论来硬套。

  李准谈到,我们现在有这么大的批评队伍,有这么多的发表阵地,但是文艺批评界却没有形成一些集中研讨的热点,这是一种缺憾。实际上,应该对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找到基本的共识,这样才能有利于文艺批评更顺利地往前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