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军事文艺 >> 作品 >> 正文

生命高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30日09:04 来源:冉启培

  已是5月中旬,只有那一片历经冰霜日晒的高原红柳懒洋洋地长出了新绿,给两公里外的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官兵带来几许春的气息。事实上,这片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海拔峪地,除了6月至9月这4个月,其他季节由于早晚始终有10—15℃的温差,其实际时令无一例外属于冬季。因而,这里常常 是一天有四季。即使是所谓的黄金时节,早上一阵淅淅沥沥的雨水,中午升起带有强烈紫外线的这个世界上最慷慨的明洁的阳光,但一过下午3点,劲厉的季风总是 夹带着雪片甚至沙尘如期而至。我来这时,是2014年5月12日上午11点。

  那个大名鼎鼎的“巡逻王”——B连班长杨祥国两天前上山巡逻去了。此行,我的愿望是与杨祥国一起巡逻一次,亲身感受一回“巡逻王”的风采。正在连队蹲点的军分区政委张晓说,我到的正是时候,另一个巡逻分队中午将出发,明天傍晚会在某山口与杨祥国所在的巡逻分队会合。

    这条路上,最刻骨铭心的是生死巡逻情

  

  ——引自杨祥国日记   

  我们离开B连大约500米后即开始爬山,其实这就是巡逻,除了准确掌握边防政策,大胆机智处置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最基本的恐怕就是要能走路和 爬山了。不知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跟随,连长说今天走的这条路看似陡峭,但并不险峻,而杨祥国他们走的那条路,除了走路、爬山,还要涉水、蹚冰、攀悬崖、过雪 山。是啊,对于西藏军区边防一线官兵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可能就是体魄和体力了。一路气喘吁吁地爬山,我纳闷:一个战士,一个班长,他怎么就是“巡逻王” 呢?连长说,杨祥国除了熟悉路线,有充沛的体力外,还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判断、处置突发情况的果敢和能力。

  西藏的傍晚姗姗来迟。远远地,杨祥国朝山下走来,看得出,在山上走了3天的他们有些疲惫了,上山容易下山难,边防战士们也不例外。杨祥国还是前 年的模样儿:167公分的身高,体型显瘦,身板还算结实,嘴唇干裂布满血丝,黝黑的脸庞脱着皮,一看就是历经强烈紫外线和高原季风侵袭而长成的高原红,眼 神透着坚毅的光芒。膝盖以下全是湿漉漉的,脚上的迷彩鞋已经看不到丝毫迷彩的颜色了。仔细端详他的身高,才发现他的背似乎有点儿驼,这正好印证了一早上山 时团卫生队队长的话,由于巡逻道路险峻,路程较远,杨祥国是老兵,他每次都尽可能多背一些物资。路上,新兵走不动了,他会把物资卸一些放在自己肩上,久而 久之,巡逻中的杨祥国有一个绰号“三最”:兵龄最长,体型最瘦,肩上的物资最重。他长期超负荷背运物资,特别是上山时很多路段是爬着上去,导致脊椎变形, 第11年,从入伍时的168公分降到了167公分。

  “小小1公分,感觉不出来的。”杨祥国不在乎这1公分。见我双手放在他的背上比画着不说话,杨祥国笑着说道,“每次一上巡逻线,班长的背就向他抗议了。”全班战友都在一旁爽朗地笑了。

  “部队的大米饭、白面馒头很养人,部队的训练锻炼人,你倒好,越长越矮了,看你回家咋个向女朋友交代。”我这么问杨祥国的时候,他却说:“身高矮了1公分,学到的东西长高了不知多少倍,划得来。”

  上山前,就听说杨祥国一直有写巡逻日记的习惯。我问他,厚厚几大本,哪一篇最难忘?杨祥国说,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巡逻。13年前的那天中午,走到 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崖时,连长突然命令停止前进。杨祥国以为要休息,谁知连长把他们带到山崖脚下,抬眼望去,红色的“将军崖”三个字映入眼帘,这时,连长大 声命令敬礼!连长低沉地说道:“你们知道吗?这就是西藏军区第5任司令员张贵荣牺牲的地方。1984年1月15日,首长在考察这条巡逻道时因劳累过度牺牲 在这里。”连长话音刚落,杨祥国举手大声喊报告,连长问他:“杨祥国,你有事吗?”杨祥国说:“连长,首长牺牲的那天正是我出生的时间。”连长怔了一下, 说:“现在你是这条巡逻道上的一员了,首长走过的路和没有走完的路,就由我们来继续……”

  是啊!在这条巡逻线上,一代代边防战士把生死置之度外,无怨无悔地争做戍边精神的传人。就在张贵荣司令员牺牲后的10多年里,团长高明诚牺牲在巡逻途中,还有3名战士在巡逻途中不慎坠入深谷长眠于雪山。

  看着杨祥国满头大汗,正在手把手地教着新战士如何搭建帐篷,B连连长说,杨祥国这名战士很实在,要说巡逻途中令他这个连长感动、难忘的事实在有 很多,只不过,如今在他和杨祥国本人看来都是一些平常小事了。连长说,比如2006年5月6日那天,正好是他带队巡逻,那天天气不好,一会儿风一会儿雪, 为尽快赶到某山口的观察点,新战士李磊在这条巡逻道的必经之地“鬼见愁”不慎脚下一滑,杨祥国一个飞身前扑拽住了李磊的右胳膊,硬生生地把他拉了回来,正 在他们都为之庆幸的时候,杨祥国却摔倒了,呼呼往下滑,当时每个人都屏住呼吸,谁都知道,连队牺牲的3名战士中,其中有两人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所以这里 被称为“鬼见愁”,当地藏族老乡也轻易不到这里来。幸亏杨祥国眼疾手快抓住一根长在悬崖边的杂树枝,一排长赶紧扔下背包带,杨祥国转危为安。杨祥国被拉上 来后,李磊望着悬崖下面的无底深渊,一把抱住杨祥国就哭了。

    这条路上,困难和艰辛使全连官兵更加团结有力,使一茬茬战友百炼成钢

  

  ——引自杨祥国日记   

  2011年7月上旬,新战士李洪文没有经验,穿了一双小码鞋,上山后第二天,双脚肿胀走不动了,班长杨祥国没有责怪他,当即把自己的鞋脱下来说 试试看,合不合脚。这次巡逻很重要,杨祥国硬是穿着小码鞋走了6天5夜,10个脚指甲活生生的掉了9个。一路上,杨祥国哼都没有哼一声,回到连队,指导员 发现他在用纱布包扎才露了底,见此,指导员的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杨祥国刚当班长那一年,连队分来一名大学生排长,排长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身体瘦弱。指导员交代杨祥国,说排长是文化人,要在生活上把 他照顾好。那个排长情绪很低落。杨祥国对排长说,排长你来都来了,住几天就习惯了。若住些日子实在不习惯,你再走也不后悔啊,至少没有白来一趟。第11天 后的傍晚,连队集合开饭时,没见到杨祥国的身影,连长纳闷,这个杨祥国,一向最遵守纪律,怎么人不在了呢?夜里9点钟,杨祥国和连队那条大黑狗浑身透湿出 现在排长眼前,从挂包里拿出两包花生、两包牛肉干、一包榨菜、四罐啤酒,说道:“排长,来,吃点东西,算是为你生日祝福吧!”排长问他:“你怎么知道今天 是我的生日?”杨祥国说:“昨天下午我从你身份证上看到的。”又说:“排长你初来乍到,这里条件艰苦,气候也不好,但今天毕竟是你在这里的第一个生日,一 定要给你祝贺的嘛。”杨祥国边说边打开啤酒,“祝排长生日快乐!”20多个战士真诚激昂的声音响彻夜空,排长当即潸然泪下。第二天早操完毕后,指导员说杨 祥国请过假,他知道,杨祥国为了给新来的排长过生日,来回路上一定吃了不少苦,从连队到县城单趟就有60多公里。

  又过了一周,排长参加来到连队后的第一次巡逻,蹚过两条冰河后,开始攀越足有70度的陡坡向N山口前行,排长累得气喘吁吁,汗水已经湿透了迷彩 服,杨祥国把排长的背包和装备背在自己的肩上,足足走了12个小时,翻越了6座雪山终于到达4200多米的某高地宿营。长时间急行军,加之超负荷运动,杨 祥国感觉从来没有这么累。这天夜里,排长给远在广州的女朋友写信:“一开始,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地方,甚至想好了一定要离开这里,但有个班长冒雨来回步行 120里买东西为我过生日。班长姓杨,个子不高,军事素质一流,是连队最优秀的班长。因为这个班长,我决定在这个偏远的边防连住些日子。可是今天,巡逻走 了没多远,还是那个班长,他硬是帮我背着所有的装备走了12个小时,要知道,全是海拔超过4300米的陡坡,路过N山口的时候,我嘴唇干裂,心跳加快,似 有一个铁锤在敲击头部,继而感到头重脚轻,呼吸急促,眼冒金花,那一刻,我感觉死亡正从指缝间走近,心想可能再也见不着你了,这时,杨班长拧开他的水壶, 让我喝了几口水,才感觉好了些。半个小时后再次走在崎岖险要的巡逻道上,虽然头还痛着,但由于我是徒步行走,勉强能跟上队伍。虽然暂时我还说不上喜欢这个 地方,但因为这个班长,我决定留下来,与他们一道,成为一个合格的边防人”。

  后来的大半年时间里,杨祥国特地找来一些树杆、木板、绳索,在连队山脚下的河沟里架设了一条简易木梯、独木桥,他和排长、新战士们一起,模拟巡 逻环境中的心理训练。排长问他,有没有更好更多的新花样?第二天,杨祥国带着班里的战友,到团部汽车队借来七八个30公升的空汽油桶,在每个桶里灌满水, 他与排长和新战士们一起,把灌满水的汽油桶背在背上,专门训练下蹲、攀登、爬山,一开始,排长和大部分新兵都吃不消。一个月下来,排长和新战士们的体质、 身体协调能力、负荷能力均达到了巡逻所具备的要求。

  至此,这个大学生排长不仅深深地爱上了边防连,开始琢磨与杨祥国一道,如何总结出一套巡逻训练法和巡逻心得,3个多月之后,探索总结出了5项巡 逻心理训练法、巡逻遇险50个怎么办、巡逻期间情况处置40法,加上之前杨祥国已在日记中总结出来的如何快速通过C型、V型悬崖、如何负重攀爬陡坡的心 得,一起编辑成册上报团里、上报军分区,迅速在西藏军区边防连队、哨所推广。

    这条路上,最骄傲和自豪的是寸土有主权

  

  ——引自杨祥国日记   

  西藏,是祖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门户,是国家战略后方的重要屏障。在这条巡逻线上,杨祥国和他的战友们用忠诚和使命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和领土主权。

  B连担负的巡逻任务,是西藏军区N条边防巡逻线上路程最远、路上最苦、道路最险、气候最恶劣、情况最复杂的巡逻线。在这条巡逻线上,杨祥国说他 们与不期而遇的“不速之客”对峙过,甚至还友好地摔过跤、掰过手腕,微笑地打过招呼,生与死、体力与毅志的考验,他没有胆怯过一回,没有吃亏过一次,更没 有退却过一步。其实,最难预料和对付的还是变幻无常的气候。在这个喜马拉雅的冷空气和印度洋面暖湿气流同时存在的峪地,有时从连队出发时晴空万里,走了不 到7公里就倾盆大雨,浑身湿透走到半山腰,太阳再次火辣辣地出现,但继续往上走,刚晒干的衣服又被漫天的大雪浸湿。大雪覆盖了山峰,只能凭感觉分辨常走的 路线。越是大雪大雨的时候,情况越特殊。去年9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巡逻分队准备巡察完某山口后,在某山口的反斜面凹地宿营。在距离某山口21公里时突然飘 起大雪,带队的副连长与杨祥国经过短暂的眼神交流,杨祥国大喊一声“一班,跟我来!”杨祥国带领一班跑步到达某山口,果然发现有“对方”越界设立的简易标 示,杨祥国仔细观察后飞起一脚将该标示踢飞,用工兵锹把该地恢复原貌。天快黑时,副连长带队赶到。原来,此处是边防斗争的一处敏感地,如果按以往的正常速 度到达,大雪覆盖山峰,要分辨雪下是否有非法标示很困难。这时候,最稳妥的办法是等大雪融化后判定,但必须有人住下来。人一旦住下来突遇暴风雪会有生命危 险。由于杨祥国的火眼金睛很让“对方”头疼,他们不再敢轻易越界设立标示。

  常年的巡逻行走使边防官兵身体机能普遍受损。在B连,一共N名战士、N名干部中,100%患有风湿关节炎。超过一半的人不同程度患有血红素高、 血脂高、尿酸高、血压高等疾病。13年来,杨祥国踏雪山、攀绝壁、蹚冰河、过刀锋山、闯鬼门关,生死巡逻75次,行程3000多公里,50次遭遇生命险 情,21次身受重伤。

  是啊,他们虽然在巡逻道上走大了心脏、走瘦了身躯、走黑了脸庞,但他们挺立着是路标,倒下去是尊严乃至界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