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军事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中国梦强军梦主题创演活动开展以来,各文艺团体纷纷走向基层,文艺战士纷纷打起背包,参加为兵慰问演出服务。到基层去,成为军旅文艺工作的关键词。一些常常只能在荧屏上见面的文化名人,来到边防哨所,来到战士们中间,与士兵同吃同住同上哨,倾情为官兵歌唱,即使为三两个士兵也全身心演出。
为兵服务,本是文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军队文艺团体的存在基础,就是为基层为士兵服务,为提高战斗力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服务。离开了这个基础,文艺团体就失去存在意义。应该说,我们之所以编制文艺团体,就是因为它在为兵服务、提高官兵士气、提升战斗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艺已经成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文艺工作者今天把双脚迈进边关哨卡时,大家感到的是由衷的振奋和高兴。
其实,为兵服务、深入生活本来是一个老话题。说它老,是因为毛泽东同志70年前在延安就提出了这个著名的命题,如今已经讲了70年。毛泽东同志说得很明白: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70年来,革命文艺为人民大众的文艺观,我们年年讲、常常讲。这句本该常讲常新的老话,却似乎与我们有些作家艺术家的实践渐行渐远,其深刻内涵在有些人心里显得越来越陌生。所以,为兵服务深入生活的话题,重新唤起了作家艺术家的崇高责任。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毛泽东同志深入生活文艺观的指导下,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的作家艺术家们,曾把“深入生活”当作一面高扬的旗帜。那个年代,一名作家如果老蹲在城市,待在机关,被看做是一种很丢人的事;一名歌唱家如果没有安排足够时间下基层为官兵服务,同样就会被认为失职。莫说普通作家,即使如刘白羽、徐怀中、李瑛那样的军旅前辈大家,也必须完成下基层深入生活的硬指标。歌唱家马玉涛曾亲口对我讲过:那时候一个演员若完不成一年200天下基层的任务,年度工作就被判定不达标,评功评奖沾不上边;一个演员如果没有下海岛、上边防,与连队战士一起站岗值勤,也被认为思想不进步和怕艰苦。所以,到火热的第一线去,到士兵中间去,成为那个年代作家艺术家们的家常便饭。正因如此,一大批在全国叫好、反映士兵生活的好作品,引领着一个时代的文化风尚。如小说《高山下的花环》《西线轶事》《开顶风船的角色》,话剧《万水千山》《柳堡的故事》 《霓虹灯下的哨兵》,歌曲《打靶歌》《马儿啊你慢些走》《老房东查铺》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个话题,有人却说与文艺界无关,这是对各级官员说的。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文艺界来说不仅切中时弊,而且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毛泽东同志倡导、由老一代作家艺术家践行的“生活是艺术源泉”的文艺观,有时候常常被另外一种观念所冲击,蔑视、藐视深入生活和为大众服务。有些作家艺术家,喜欢守在大城市,躲进楼堂馆所去编造一些远离生活的神奇“故事”。有的甚至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去追逐那些谍战、穿越、婚恋恩怨、杯水风波等纯粹的市场化作品。一个时期以来,人民群众对有些作品的胡编滥造已经深恶痛绝。一大批土匪抗战、地主抗战、帮会抗战的作品扎堆儿出现。如民间的抗日英雄被写成满口脏话的痞子豪杰,他们或铜头铁臂,或一掌断石,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把抗战人物写成满身匪气、黑白通吃,一根绣花针可力战强敌,一包迷幻药可打败日军精锐。这些东西常常打着军事题材的招牌,其实是为了票房,拿我们民族的血泪历史来取乐,以游戏的态度对待我们中华民族牺牲了数千万人的伟大战争题材资源。种种现象,根本原因是有些人立场发生了问题,屁股坐偏了,立场站错了,如此,就会藐视历史,蔑视生活,就只能热衷于胡编乱编。
应该说,我们今天的军营生活,在人民军队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新军事变革的逐步推进,今天的人民军队,不仅在装备上焕然一新,而且人员构成和知识化程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在世界格局每天都在发生大变化的背景下,人民军队怎么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完成保卫祖国领土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光荣使命,已经历史地摆在了新一代中国军人面前。正是为了完成这个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全军官兵都在努力探索。一些新理论新战法新的作战思想,已经使我们的军队发生重大变化,全世界都睁大眼睛聚焦中国军队的发展和进步。新的生活、新的变革、新的故事,都亟待我们的军旅艺术家运用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作为文艺不仅仅是娱乐,更主要的是在思想方面的引领。今天的文艺更应当承担起“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光荣使命。军旅作家艺术家应该是创造者、先行者,应该有一种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应该具备听人民召唤的强烈的队列意识,有一种随时出征的状态和心理准备。我们的出征,就是运用手中之笔记录我们的伟大时代,运用丰富多彩的演出形式演绎火热的生活。置身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没有理由躲在都市的书斋里无动于衷,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发掘和表现多彩的生活,没有理由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却整天在算计个人的一己私利,更没有理由因一己私利而走偏了艺术的大方向。
今天,深入生活、为兵服务的热潮已经受到社会的赞誉和官兵的好评。随着这个活动逐步推进,我们相信,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将会应运而生,军旅文艺的光荣传统必然会在新的形势下得到发扬,我们这支成长于战火年代的文艺队伍必然会在新形势下以其不俗的表现为全社会喜爱和真心拥戴。一切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军旅艺术家,都应该为此发奋努力,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