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书香中国 >> 新书推介 >> 正文
特约撰稿:李林荣
《经典作家十五讲》,曹文轩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古典和现代、现代和当代、写实和唯美、传统和先锋、中国和西方……诸如此类的无数言词标签,把时刻环绕、围浸着我们的文学经验世界,分割得七零八落、疆界森严。但实际上,除非只是为了书写一部高头讲章式的文学史教科书,否则,在日常真切的文学生活中,无论是作为读者还是作者,我们对人类文学经验的感受、汲取、发挥、利用,都必定是浑融一体、自如开放的,难以古今东西为界,少有亲疏远近之别。常年穿梭耕耘于学术、创作两界的曹文轩先生,对此显然深有体知。在这部解析、品味15位中外文学名家艺术风格与人生境界的讲稿中,僵硬的概念、拘谨的判断、面面俱到却又像捶打棉花包一样见不出任何力道的所谓系统论证,这些庸常教科书里习见的话语套路一概被排除。取而代之的,是活泛、灵动的讲述和阐发:既切入经典文本丝丝缕缕的细节脉络,也寻索漫长文学流变中的恒常审美旨趣,处处展现出“片面深刻”的发现和神气灌注的创作历练心得。正是在这种“显微”与“望远”交叉的双重视域中,下列这些话题,都在书中得到了富有机趣的个性化探讨:鲁迅字里行间的耐心、精准和幽默,郁达夫作品内外的干净、架子和风景,废名语体构造的情趣、禅意和涩味,沈从文小说的柔情、“婴儿状态”和“降格艺术”,钱锺书《围城》里的“扑空”、智慧和微妙,汪曾祺文学品质的古朴、沉静和无为,契诃夫创作美学的“凝视”和简练,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命中的挣扎和文学中的“摇摆”,川端康成风景描绘的纤细和风雅,普鲁斯特长篇小说结构的“圆满”,毛姆为人为文的敏感与孤独,卡尔维诺寓言、童话式写作中的“轻世界”,博尔赫斯叙事结构和视角的装神弄鬼,昆德拉小说主题设置和抒情态度的反经典。
《禅定荒野》,【美】加里·斯奈德著,陈登、谭琼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是从1950年代“垮掉的一代”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出的诗人,也是这一流派至今仍活跃在文坛、并且以体裁多样的丰富创作享誉国际的一位作家。《禅定荒野》是他第一本翻译为中文的散文集。它的英文原版最初出版于1990年,今天看来,这也是他开始用散文传达自己追求和呼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独特生存观的一个醒目起点。以该书2010年英文增订版为底本的这个汉译本,收文9篇。按照作者在书后“致谢”中的说法,这些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得自近15年的“随意闲聊、工作式研讨和正式交谈”。而他那些年的主要工作,就是远游他乡,到阿拉斯加、澳洲中部等人迹罕至的荒野旅行考察,在美英各地的院校、学会、研讨班作演讲,和欧美非亚多国的学界和宗教界友人对话交流。身为一位青年时期就学习了东方语言、翻译过中国诗歌,并坚持常年修行禅宗功夫的诗人,斯奈德在思想和文体上的表现,自然带有鲜明的东方特色。《禅定荒野》中的《自由法则》《棕色语法》《优良、荒芜和神圣》《青山常运步》《远西原始森林》《道之上,径之外》这6篇,寓意深沉、谋篇考究,完全堪称义理、考据、辞章俱佳的美文典范。其余3篇则各有不同,《地方、区域和公用地》专业研讨意味突出,《和熊结婚的女人》对地方神话展开重述和评析,《生存和圣餐》更像是断片式的参禅笔记。但这本书最可能触动读者的,大概还不是在它的局部,而是弥漫和贯穿书中所有篇章的“荒野”文化观——在书籍和法典所代表的文明之前和之外,人类拥有一种可以与自然共享的生存法则,它孕育了现代文明,也将拯救现代文明。
《罗马人》(插图第4版),【美】科布里克著,张楠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年6月出版
置身全球化时代,人们对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传统的认识、理解,都需要不断加深。作为整个西方文明源头之一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其社会、文化状况的历史记载及相关学术研究,在我们所处的知识语境中,曾长期有意无意地被简化和归化成我们所习惯的样式。要矫正由此造成的认识偏差,一个权宜的办法就是多阅读几种不同版本的西方人自己写的有关史书。这部400余页的汉译本《罗马人》,依据的就是出自美国一位希腊史和罗马史学者之手的罗马史名著第4次修订版。全书分10章,以正文叙事与图片及史料解析专栏穿插的形式,历述公元前213年罗马围攻叙拉古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间的重大事件和罗马社会生活风貌变迁。书前有大事年表和地图,书后有概述西罗马帝国后史的一篇后记、一篇专门考证古罗马人左行交通习惯的论文附录、一个全书主要人名、地名、书名、官职名等术语的释义和发音总表。相比一般同类史著,这部《罗马人》最大的特点是将历史场景和历史事件都尽力归结到个人感受的层面上,给予细节饱满的立体化呈现。通观全书,可以明显看出,作者为此在图片和文献史料的选择、解读上,下了极大功夫。
《丛林故事》(汉英对照全2册),【英】吉卜林著,蔡文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面向少儿读者的外国经典作品的双语对照本,近年出版的很多,像《丛林故事》所属的这套“人文双语童书馆”一样,汉语版和英语版分别单出一册的,还不多见。从阅读感觉来讲,这对帮助小读者独立地领略原著和译本各自不同的语体风貌、增强语感,是有益的。当然最好是与此同时这两本书的定价不要高过合印的一本。《丛林故事》的作者拉迪亚德·吉卜林(R. Kipling,1865-1936),以其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身份,在儿童文学作家中可算“高大上”的一员。《丛林故事》所选的5个故事——“狼孩莫戈里”、“白海豹”、“里基-迪基獴”、“大象图麦”、“女王陛下的仆人们”,都属吉卜林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篇目。隔着久远的年代,他当初满怀童趣,为过去时代的孩子们精心营构的那个温暖朴实而又生机蓬勃的世界,仍然能够深深吸引如今的许多小读者。在那个世界里,形形色色的动物密布于丛林、穿行于人间,波折、危机甚至祸患时有显露,但无论如何,就在这些动物当中,至少会有一个勇敢者站出来,为了坚守正义和良心,而不辞艰辛、甘冒风险、勤勉行事,最后它总能得到应得的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