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张胜友:妙说仙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25日15:0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胜友

  “仙居”这个地名很神奇,顾名思义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我是揣着仙居县文联的邀请函、怀着一颗好奇心飞往仙居的。儒雅的县委书记单坚初次见面即侃侃而谈,迫不及待地向与会作家、诗人们推介打造“碧水蓝天、绿野仙居”美丽家园的宏图愿景;在单书记眉飞色舞、颇具煽情意味的讲解中,作家、诗人们显然受到了极大的感染,情动于心,喜形于色,一个个好像马上也要变成“神仙”似的。

  我上网去搜索,“仙居”既有来头又有出处: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仙居置县,名“乐安”;五代改名“永安”;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皇帝钦慕此地“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龙心大悦,欣欣然下诏改“永安”为“仙居”。对此一说,仙居县文联主席陆原先生颇引以为自豪,谓“言之凿凿,有史可考”也!

  接下来的两天采风活动,自然而然以寻觅仙踪、仙宅为主旨。但无论导游小姐怎样口沫横飞、绘声绘色讲述各路神仙的奇闻轶事,我心中均不以为然,视作牵强附会之乡野传说耳。

  及至踏访有“江南第一书院”之称的桐江书院,方令我肃然起敬。桐江书院系宋乾道(公元1165—1172年)方斫所建。方斫者,号称“东南学者表正之师”也,故桐江书院创办伊始,即声名远播,气象万千,“四方之学士文人,负笈从游者尝踵相接”。我们穿行于阡陌回廊、殿堂黌舍之间,仰观鼎山叠翠,俯察鉴水萦回,漫忆古树烟柳,追寻朱熹、王十朋等名流巨擘讲学之踪迹,深为文脉之丰沛所折服。陆原先生则大发思古之幽情,一路娓娓道来:仙居崇文重教,创学宫,扩文庙,开儒学之风气,兴科场之宦业,历朝历代进士及第者达243人;时台州广辖6县,惟历史上进士第一人出于仙居,进士第二人还是出于仙居。

  此前,我曾认真观赏过中央电视台播映的《科举》文化专题片,对这种公平竞争、广纳天下贤士的官场选拔制度极表赞同。243位进士呵,倘若将他们寒窗苦读、考取功名的锦绣文章排列起来,会是一幅何等瑰丽壮观的长卷……仙居了不得,难怪连朱熹老夫子也会发出“地气尽垂于此矣”的感叹!

  夜不能寐,细细披阅史籍。我更惊讶于仙居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境内有距今约9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下汤原始社会村落遗址,有中国首次发现、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春秋时期广度古越族文字和浙江首次发现的汉代朱溪岩画,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照明路灯——石柱灯,有至今尚未被破译的国内八大神秘古文字之一的蝌蚪文,有“江南第一古寺”石头禅院,有“道教第十大洞天”括苍洞,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唐宋元明清时代的民俗民居活标本”皤滩镇古建筑群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高迁古民居,以及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针刺无骨花灯等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名士竞风流:晚唐著名诗人项斯、元代大书画家柯九思、明代勇斗严嵩的左都御史吴时来等,如群星璀璨辉耀在仙居的历史天空。

  当波音747飞机穿云破雾飞返北京时,舷窗外白云如雪、碧空万里,顿觉心旷神怡。我心中豁然开朗,在仙居两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犹如大写意的水墨画一幅幅叠映在眼前:偏居浙江一隅,大雷山横亘南北,永安溪纵贯西东,集山水之灵气,得江南之毓秀,重峦叠嶂,曲溪回环,正如清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的稼堂先生游历后,极表赞叹曰:“天台幽深,雁荡奇崛,仙居兼而有之也。”

  尤为可喜的是,当今政府励精图治,深谙科学发展之真谛,实施“生态立县”之战略,拥抱绿色理念,新开放的神仙居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地貌典型,流泉飞瀑,奇峰险崖,云海雾涛,四时之景各异,集“奇、险、雄、清、幽”之大成,汇“峰、瀑、潭、溪、林”于一地;新落成的“仙居绿道”从县城始发,循母亲河永安溪曲折绵延,于遮天蔽日的绿色旷野间伸展前行,揽山林、碧水、田畴之情韵,契合城乡空间、人文景观、文化遗迹之意蕴,散步的游人、骑自行车的游人,或欢天喜地、或闲适散漫,一拨拨融入苍苍茫茫的绿色之中,于是苍翠的大地便萌动着生命的新鲜演绎。近年来,仙居喜讯连连,相继荣膺“国家生态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中国工艺礼品之都”、“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浙江省十大养生福地”等诸多美誉,乃名不虚传也!

  仙居——大自然馈赠的一方风水宝地、人间乐土,其妙曼难以言说——这才是真真切切“仙人居住的地方”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