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唐买社公:传唱瑶族文化的“歌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24日10:17 来源:《南方》杂志

  或高亢嘹亮,或浅唱低吟,或激情万丈,或柔情百转……唐买社公即兴唱起了瑶歌,虽由于语言不通听不懂内容,但优美的韵律足以让人陶醉。已年逾古稀的他,依然精神矍铄,嗓音清亮。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项目的传承人、连南排瑶公认的“瑶族歌王”,唐买社公一直恪守着传统,着传统瑶族服装,缠头巾、扎绑腿,每天都爱唱唱瑶歌。从五岁学唱瑶歌,主动向瑶山里的各种人学习,他积累了一箩箩歌词。在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里,歌王的歌声有了更多的意义,他传唱的是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把瑶歌一路唱到北京

  “小平同志接见过我”,这是唐买社公这辈子最为自豪的事情之一。1979年,新中国成立30周年庆典隆重举行,唐买社公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民间诗人、歌手参加庆典,其间还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那一年他被国家民委、文化部等单位授予“全国少数民族民间诗人、歌手”等荣誉称号,那一年他的山歌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响起。

  “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素为瑶胞传统。也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五岁时的唐买社公已经崭露出歌唱天赋,开始学唱瑶歌。儿时的不幸,更让唱歌成为他感情宣泄的重要方式和精神寄托。

  6岁时母亲去世,14岁时父亲也撒手人寰,亲人的相继离去让唐买社公悲痛不已,也让他的歌声有着更丰沛的情感。

  “以前我们学瑶歌,没有师父,人人都可以是你的师父。”还是孩子时,唐买社公晚上就常常跟着比自己大的男孩子,漫山遍野去“讴莎腰”(“莎腰”是姑娘的意思,而“讴莎腰”就是为年轻的姑娘唱情歌,是排瑶青年男女经过对歌、谈情而建立幸福美满家庭的一种自由恋爱方式),从中学习。

  唐买社公还记得自己10多岁时,瑶寨里有位年长却非常会唱歌的独居老婆婆。为了向她学歌,他把声音改变成老年男人的声音,晚上到老婆婆的窗下对歌,连续好几天与老婆婆对歌到鸡鸣时分,受益匪浅。

  通过大胆与莎腰妹(未婚女孩)、波咧(已婚妇女)对歌,唐买社公不断学习总结,很快脱颖而出。

  11岁时,他就基本掌握了排瑶山歌的分类,能跳好9套36节的长鼓舞。13岁时,他成为几百人露天耍歌堂时最小的长鼓舞鼓手。再往后,“歌王”实力已开始展现,“慢慢地,整个寨子,没有一个唱歌能唱得过我。”曾有这样一幕盛况:当唐买社公唱歌时,很多瑶民扎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他家门前。

  几十年来,歌王曾受到邓小平、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数度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室,还曾受邀赴凤凰卫视表演。2008年,他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耍歌堂”是清远连南排瑶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庆祝丰收、酬谢还愿、传播知识和群众性娱乐活动等为一体的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民间盛会)项目的传承人,为瑶族文化的传播、传承、发展而努力。

  歌唱与生活融为一体

  “天上挂着明月亮,月亮星星照着山冈。请你快点打开窗呀,出来看看这明月光。我是荆棘山上的鹰,飞过百溪穿过竹林。越过九十九条蛇盘路,穿过九十九座石丛林。献条腰带给阿妹,换你锦带装爱情。你左耳听到,右耳听清。可对你心意,合你心情?”

  20岁那年一个夜晚,唐买社公来到了心仪的姑娘窗前,唱起了情意绵绵的瑶族情歌。仅仅对唱了一夜,姑娘就芳心暗许,很快成为了他的新娘。

  “不会高飞不是鹰,不会唱歌莫谈情。”曾经在瑶家,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男女谈情说爱,无论是母亲哄孩子还是讲道理,甚至吵架也都采用歌唱的形式。比如“讴莎腰”,女方的父母觉得有人来找女儿对歌是件光荣的事,所以即便被吵醒,也不去干涉,反而鼓励女儿起床对歌。

  “长期以来,排瑶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曲调,但是歌词则全靠歌者即兴发挥,这让歌唱与生活更密切地结合。”唐买社公说,原本自己也只会本排的曲调,因为参加比赛经常能接触其他排的曲调,慢慢就掌握了更多的瑶歌曲调。凭借着聪明好学和优美的嗓音,唐买社公唱起瑶歌总是张口就来,游刃有余。年轻时,他的歌声曾赢得许多莎腰妹的钟情。

  “与一些地方唱歌更多用于消遣不同,瑶歌既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唐买社公认为。

  18岁那年,邻居一对夫妇发生争吵,唐买社公前去劝架,他即兴吟唱:“两个碗放在一起也有碰撞,牙齿有时还把舌头咬伤,夫妻生活有点矛盾在所难免……”浅显的道理,通过瑶歌吟唱出来,很快让夫妻双方平和下来。

  年轻时,他常常站在山冈上、田间地头放声高歌,很快山峦间就有瑶歌的呼应。“大家唱起来,劳动的劲头更高了。一些在山间独自劳作的妇女,也得以壮胆。”

  千百年来,瑶歌伴随着连南排瑶的发展而发展。几十年来,瑶歌伴随着唐买社公的生活,瑶歌与生活在他身上完美地结合着。

  瑶歌传承的喜与忧

  如今,唐买社公每天还是会唱唱瑶歌,只是越发孤独、寂寞。自从老伴去世后,他常常只能自己唱给自己听。有时上山唱几嗓子,也鲜有回音。

  他熟悉排瑶的历史来源歌、优嗬歌、生产劳动歌、风俗歌、情歌等等,他希望用歌声把连南排瑶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传唱下去。“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歌曲合辙押韵,便于记忆和传承,瑶歌自然成为传播瑶族文化的载体。”他说。

  而现实却并不乐观,如今瑶歌除了出现在民俗表演及少量的民俗活动上,已经很少有人再唱瑶歌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项目的传承人,唐买社公对于“瑶族耍歌堂”的传承暂时还不算担心。“‘瑶族耍歌堂’是歌舞一体的,能够更好地搬到舞台上,通过舞台艺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唐买社公说,他目前已经相中了一位年轻的“瑶族耍歌堂”传承人,对方也在跟他学习。

  而对瑶歌的传承,他却颇为忧心。虽然“耍歌堂”也有瑶歌,但毕竟只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瑶歌传承现实难度大。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急速地改变着百里瑶山,本就源自生活的瑶歌越发缺乏现实基础。

  如今的瑶乡,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许多已不会歌唱,对传统也渐渐陌生。小孩也更愿意接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的信息,传统的瑶歌已经完全脱离了后辈们的现实生活。

  唐买社公有两儿三女,虽然孩子们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了一点,但远远不够。他想让孙子、孙女学点,回答他的更多是没时间。

  “瑶歌与现代生活脱节,再加上唱瑶歌本就与平常讲瑶话有一定区别,客观上学习起来也有难度,传承起来更困难。”唐买社公说。

  好在当地政府很重视,2006年“瑶族耍歌堂” 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南很快成立了培训班,教年轻人学瑶歌,习刺绣,跳长鼓舞。唐买社公所在的三排镇油岭村油岭小学就特别开办了“瑶歌”“瑶鼓”传承班,每周开设民族文化传承课不少于2节,主要传授长鼓舞、瑶歌、刺绣等各种瑶族文化。唐买社公就在这里给孩子们讲解瑶族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传授历史来源歌、优嗬歌、生产劳动歌、风俗歌、情歌等,让后辈更好地传承瑶族传统文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