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经典作家 >> 资讯动态 >> 正文

政府回购产权修缮保护 老舍故居变身纪念馆免费开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19日11:13 来源:大众日报
济南老舍纪念馆修缮一新,6月14日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不少游客慕名参观。济南老舍纪念馆修缮一新,6月14日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不少游客慕名参观。
位于曲水亭街的路大荒故居成了杂货铺。位于曲水亭街的路大荒故居成了杂货铺。

  6月14日,位于南新街58号的老舍故居首次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去参观。这处由政府出资回购,修缮一新的故居将作为老舍纪念馆长期对外免费开放。老舍故居的成功开馆,让人们再一次想到散落在济南城里的名人故居。无论是现存的路大荒、鞠思敏故居,还是已经拆除的马国翰、辛铸九故居,能否跟上老舍故居保护修复的脚步,在不久的将来,为人们讲述他们在济南的故事。

  老舍纪念馆开馆

  市民提早等待参观

  6月14日,是全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当天,位于南新街58号的济南老舍纪念馆也在经历9个多月的修缮后,首次对外开放。

  上午8点,纪念馆还没开门,已经有20多人在门外等待。这其中有老人,也有学生,说起提前到达等待开馆的原因,市民李先生直言“等了太久了”。“可以说是因为看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才来到济南,爱上济南的。”李先生说,之前他从报纸山多次看到老舍故居保护修复的新闻,一直关注着修复的进展,“没修之前我也来过,但看不出一点老舍的影子。这次终于等到开馆了,可以更多地了解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的场景了。”

  为展现老舍在济南生活、创作的经历,纪念馆有一个院子,三间展厅。院子里的“一树一井”曾是老舍生活点滴的见证,三间展厅则通过文字、图片的形式来表现老舍在济南的生平。其中,一号展厅是老舍当年的会客厅、书房和卧室。会客厅里摆放着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西屋为书房,南窗下是书桌,放着台灯、毛笔、扇子、眼镜等物品,墙上悬挂着风景画和老舍照片。东屋是卧室,北侧放着卧床,上面铺着蓝色的被子,床头挂着老舍跟夫人胡絜青的结婚照。

  西厢房是第二展室,分为“人民艺术家”和“老舍在济南的足迹”单元,主要展示老舍的成长、从教经历,以及老舍在济南的工作、生活和文学创作。东厢房是第三展室,主题为“老舍笔下的济南”,分为“古城印象”、“善意调侃”以及“情系泉城”三个板块。据了解,为了再现历史,对老舍纪念馆进行了景观复原,纪念馆里陈列的物件均为复制品。

  “政府出资对老舍故居进行修缮保护,现在向人们免费开放,当然是好事。”《济南老街巷》一书的作者唐景椿说,老舍故居为济南的名人故居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如果其他名人故居也能走这个路,就更好了。”

  名人故居变模样

  行人游客多不识

  济南曲水亭街8号,门上的牌匾显示这里是中国“蒲学”研究第一人——路大荒的故居。62岁的路方向再次走进这个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仍然能够清晰地描绘出祖父路大荒的室内布局,还有摆到屋顶的书籍,尽管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家年轻人开的时尚杂货铺。

  “今天看到的还是那个院,但不是过去那个样子了。”路方向印象最深的是四合院中的石榴树和爷爷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写作的身影,“20瓦的灯泡特别亮。”而对于路大荒其人,路方向少年时并没有太多了解,“年长了,读书才知道爷爷是蒲学研究的大家,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1938年,为保护蒲松龄手稿不被日军获取,路大荒来到济南,隐居在大明湖边的秋柳园街25号。1950年,路大荒同家人定居在曲水亭街8号,专心致力于“蒲学”研究。1972年,路大荒去世,他生前将毕生保护珍爱的《聊斋文集》手稿捐献给山东省图书馆。

  2002年至2004年间,济南考古研究所对名人故居进行排查,将路大荒生前居住的两处故居认定有文物保护价值单位。但让济南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感觉遗憾的是,2006年5月,位于秋柳园街的路大荒故宅被拆除,“当时虽然还没有公布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但以价值来看,应当是保护好的。”

  2012年,历下区对曲水亭街进行整治提升,路方向在朋友的建议下,制作了“路大荒故居”牌匾挂在曲水亭街8号的门上。今年4月2日,作为山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路大荒故居挂上了政府确立的牌子。

  有了牌匾指引,路过的游客多会走进院里看看。但路大荒是谁,做过什么,这间经营着各类明信片和杂货的老屋并没有给出任何答案。

  同样面临这种尴尬的还有位于县东巷105号的鞠思敏故居。在此居住了20多年的陈女士发现,故居被列为济南文物保护单位,在门口挂上“鞠思敏故居”的牌子后,来院里的陌生人明显多了起来。“大多是游客,以前找不到,现在看见牌子进来的。进来就问鞠思敏是谁,我就告诉他们,鞠思敏是教育家,是山东的蔡元培。”回答了游客的困惑,陈女士也道出自己的困惑。如今鞠思敏故居的房屋产权已分割为多家,产权人自建的水泥屋改变了院落原有格局,除了房顶已经破了大洞的堂屋,其他房屋都很难看出旧日的痕迹,“堂屋漏雨很厉害,个人又没有能力修,万一塌了,就更看不出这是鞠思敏故居了。”

  名人故居拆除毁坏

  伤害名人记忆传承

  “都说济南是名士之城,但名士哪里去寻呢?”从2001年起,唐景椿先后用照片记录下了马国翰、辛铸九等名人故居的拆除,在他看来,比名人故居被拆更可怕的是名人记忆的消失。而作为记录名人生平的有效载体,名人故居的拆除或毁坏,最终伤害的是名人记忆的传承。

  “房屋产权问题一定程度上困扰了名人故居的保护。李铭告诉记者,现存的名人故居中,产权有的归个人,有的归房管部门或企业,如果没有政府主导,靠个人修缮很难进行。“就像陈冕状元府,这是济南唯一的状元府。现在一个大杂院住了十几户,房屋破败,不能再让故居这样破下去了。”

  “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名城最好的名片,也是城市记忆的最好表现。”李铭认为,去年4月,政府出资回购位于南新街58号的老舍故居,应当成为济南名人故居保护的范例。“政府回购是目前名人故居保护最理想的方式,或者由政府主导,引入社会资本也可以。总之,名人故居保护不应该是只说不做的事,既然有了老舍故居回购的榜样,就应该继续做下去,不要再留下遗憾。”

  济南名士多,名士故居有多少?济南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认为,对于名人界定的模糊使得名人故居在界定上也存在模糊,但应当形成共识的是,判断名人故居应当考虑人的价值贡献和建筑本身的价值意义,“名人故居的遗址遗迹,不论大小,都是值得保护的。”“目前名人故居保护的现实状况是不太乐观的,有些故居因为种种原因被拆除了。对于现存的,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对于消失的,也可以通过重建、树碑、做标志牌等方式加以宣传。同时,对名人故居的保护也不能局限于市区,在济南乡野、县区同样存在大量名人故居。”张华松说,名人故居保护更多的还是要靠政府重视引导,“保护名人故居实则是宣传名人精神,我们不能忘记曾经在历史上作过贡献的人,更不能给后代子孙什么都不留下。”记者 申 红 韩伟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