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人物 >> 正文

王鹤:艺术最高境界是自由和清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17日12: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长相忆(国画) 68×136厘米 2013年 王鹤长相忆(国画) 68×136厘米 2013年 王鹤

  人物名片

  王鹤,1966年生于甘肃庆阳,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油画院院长助理、艺术事业发展部主任,《星艺术》杂志执行主编。多次举办个展,主编出版《北京画坛》、《中国油画十家》等大型艺术类图书。

  5月下旬,王鹤和李易初的联展“境心相易”在西安美术馆举办,前者展的是国画,后者展的是油画,展览别具新意。邵大箴先生为展览撰文称:“王鹤的水墨画扎根于传统,但有西画知识和技巧的铺垫;李易初的油画,傍依西方古今艺术创造,又吸收了传统水墨的写意观念与技巧。他们的艺术创造是有个性特色和有表现力的,舒畅地表达感情而不刻意地制造个性,使他们的作品容易走近人们的心灵。”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专程出席画展开幕式,对本次展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鹤成长于传统的书香门第,当他尚未出生时,“文革”开始,喜欢艺术的父亲因为家中一幅老虎图贴得比毛主席像高,被抓起来审讯、游街、批斗。尽管整个社会处于混乱中,但幼时的王鹤却带着与生俱来的绘画天分,看到爷爷和父亲用毛笔写的文稿,感到无比好奇:“他们的字怎么写得那么好?”便跟着写写画画,没有好的纸张、笔墨,就沾着水在已被踩得光溜溜的黄土地上写。父亲在书法上对他的教育是一定要严谨,一丝不苟。母亲是大家闺秀,画刺绣的花样信手拈来,且生动活泼。这些都让王鹤得到了最初的艺术滋养。

  到了初中,王鹤有机会读到连环画,如饥似渴地一本本临摹。高中暑假,他寄住在镇上的舅舅家,接受了正规的素描、速写、色彩训练,晚上画到一两点钟才回家,舅妈半夜三更还得起来给他开门,所以他常常被舅妈臭骂一顿。“那时学画不知道累,不知道苦,做想做的事情,有一种幸福在里面。绘画是为了快乐,从小到现在都是这种感觉。”

  时过境迁,如今学艺术的孩子,或许很难再找到那种快乐。“在经济大潮之下,受利益的驱使,孩子们学习艺术,更多的是附加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艺术本不该在热闹场面里,在追逐金钱、名利的状况下产生的,而是有着崇高理想,有着对时代、对社会、对价值观的一种自我的评判标准前提下产生的。这个时代只有艺术家,很难产生大师,因为追逐名利的欲望太强烈。看看前辈李可染、潘天寿、傅抱石,尽管在‘文革’期间,吃不饱、穿不暖,待在牛棚里面,但他们一如既往地追求艺术,他们的作品是永不凋零的花,一旦绽放,会灿烂无比。” 王鹤感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与美术界的“八五新潮”相对应,书法也掀起了现代书法的风尚,王鹤也身在其中。“因为此前‘文革’的禁锢,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一种想冲破的想法,一帮青年书法爱好者想创造一种新的样式。当时大家说的多,但是怎么做,现代性怎么去表现,是不明晰的,所以张牙舞爪、糊涂乱抹、张扬个性的,全部一拥而上。”王鹤说。

  如今再回头去看,“所谓现代书法,我认为一定是从传统中不断研究、探索、磨炼,一步一步走出自我的理想的新形式,才能称之为现代书法。拔苗助长是不可取的,古人留下的文字符号延续了几千年,走到今天依然还没有摆脱文字的形体。要再现代,就完全把文字绘画性,纯粹是自我表达、宣泄,但不要期望老百姓或者观众去阅读它、认识它,完全是从视觉的角度欣赏。回过头来说,文字就是从绘画来的,就是象形的,已经从实用的角度趋于完美了,不需要打破。”

  放弃了想要在书法中张扬、表现的想法,王鹤扎扎实实地研究传统。“书法分两大类,一是实用书法,文本、文稿的抄写,这是绝大部分。一是文人书法,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都在书法中赋予情怀、理想。还有一种书法即经卷书法,敦煌经卷是最有代表性的。干干净净,无求无欲,这种状态下抄出的经卷是单纯的、圣洁的。艺术的最高境界无非就是自由和清静。”

  自由的艺术境界是王鹤一直孜孜追求的。在家乡,王鹤做电影宣传,下海创业,做装饰设计,生活过得很好,有房有车,但他内心仍有艺术梦想。1996年,他在家乡举办个人书画展,反响不错,这也坚定了他回归艺术的信念。同年,他来中央美院进修。毕业后,王鹤成为一名北漂,无法靠画画维生,只能再次创业,一直到2006年之前,一家六口挤在一处一居室当中。

  尽管生计不易,王鹤主编出版《北京画坛》、《中国油画十家》等百余种艺术类图书,因其精益求精的品质,获得了一致好评。也正是在这过程中,认识了许多画坛中的前辈、朋友。之后,他主编《星艺术杂志》,采访了诸如吴冠中、朱德群、朱乃正、苏天赐、靳尚谊、邵大箴、詹建俊等大家。

  王鹤与吴冠中先生认识多年,后来成了忘年交。吴先生的人品、学识乃至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给王鹤留下深刻的印象。“从2002年认识他一直到他去世,他都住在一套两居室中。如今哪个艺术家没有几套房子,几辆车,可他就是没有离开那间斗室。他穿的鞋是孙子穿过的,平常深居简出,根本没有艺术家的那种架子或者不可一世的感觉。他看中的是他的艺术,除此之外,没有所求。”

  “林风眠、吴冠中等老一辈艺术家,对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常渴望的,是带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从中国到西方再到中国,熔炼出属于个人属于时代的艺术精品。可是恰恰到了改革开放,受经济大潮冲击,我们的文化人没有一种理性的认识,盲目跟风、抄袭、翻新,其实往往是表面的、假的,不是出自自身的感情,是一种夹生饭。孙其峰老先生说过,不反对求新,但创造出不好的新,还不如不新。就跟衣服一样,买一件不合身的衣服,还不如穿着旧的舒服。”

  王鹤一直记得2008年在北京画店看到一幅林风眠画作后内心的震动:“那是一幅水墨写意花鸟画,当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就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因为它让我看到了理想文人的风骨、气节,那种抒情,那种潇洒,那种用笔的飘逸,跟我内心世界产生对应。好的作品一定是跟你的精神世界对接的。”

  温文尔雅的王鹤有着浓厚的文人情结,这在他的写意画鸟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作品名称上就能首先感觉到,比如《卧月眠云》、《栖恬守逸》、《心境双忘》、《悠然自得》、《探幽索隐》、《晓风初月》……“花鸟画抒情达意,代表我个人的理想和情致比较多一点。《悠然自得》这张画中,上面是一串葫芦,下面是一只大鸟,鸟的形体比往常都要大,是自然中没有的,是我理想中的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除了抒发个人情怀的花鸟画,王鹤亦致力于人物画创作。“绘画不完全是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还要关注社会,关注时代。从古到今,文人胸怀家国、天下。我画留守儿童,画贫穷地区人民的生存状态,把自己对时代的感受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出来。一个艺术家也好,一个艺术团体也好,一定要把个人的担负延伸到这个社会,延伸到这个国度,延伸到这个时代。”记者 徐新芳  实习生 万如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