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冷板凳上的热关怀——简评《中国话剧艺术漫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16日09: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殷 璐

  《中国话剧艺术漫论》(以下简称《漫论》)是中国戏剧出版社资深编辑杨景辉的著作,作者以一首谦逊而深情的小诗作为全书自序:“我,一生为人作嫁;同时,也拾得一些碎片,为自己拼缀了这件丑陋的衣裳。衣裳虽丑,它却珍藏着一颗虔诚的心,谨奉献给至今还在坐冷板凳的朋友们。”杨景辉对于戏剧有着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全书朴实无华,内容丰富而扎实。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一位学者久坐“冷板凳”之上而呈现出的热关怀。可以说,若非是坐久了“冷板凳”,则无法诞生这本兼有厚度及热度的著作。

  《漫论》分为两大部分:从探幽大师经典、研究演剧学派、评说史论著作、评议当代戏剧四个方面,对中国话剧进行多方位的艺术评论;另外还收入了一札记录作者编辑生涯中所遇人与事的散文,书写了对曹禺、田本相、于是之、焦菊隐等戏剧艺术家的访谈回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首先,《漫论》反映了杨景辉对于戏剧的诚挚热情。他由衷热爱和眷恋着戏剧这方园地,在谈及自己经手出版的书籍著作时如数家珍,在推介优秀作者时娓娓道来。他还有着善于发现研究者才能的慧眼,如田本相最初关于曹禺的研究专著《曹禺剧作论》就是在他的发掘和鼓励下问世的。书中大部分文章,或是以戏剧艺术大师的著作为研究对象,或关注戏剧发展的命运走向,无论是关切带着忧心,还是在喜悦中带着希望,作者的行文都在由衷期盼着戏剧更为光辉美好的明天。

  其次,《漫论》反映了作者热辣犀利的批判眼光。《漫论》中记载了一批珍贵的戏剧史料,如《风雨剧坛惊魂录——读关于“杜高档案”的两本书》,作者激愤地向读者介绍了杜高这位才华横溢的戏剧家,在遭受了上世纪60年代政治运动的“打击”后发生的变化,传达了杜高所言“世上最可怕的,莫过于精神的死亡和精神奴役的创痛”的思想。作者认为,《杜高档案》的原始文本以及杜高本人的解读,意义远远超越了戏剧领域。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奴役人类精神的反文明力量的义愤与批判,同时也传达了身为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责任与情怀。

  作者的批判眼光与热辣心肠更体现在戏剧批评研究之中。他在论及自己喜爱的剧作家、导演乃至戏剧研究者时,实事求是,面对优点长处毫不吝惜赞美之词,面对不足之处则进行严苛批评。杨景辉是位不折不扣的曹禺迷,《漫论》在探幽经典大师章节中,对于曹禺着墨最多。尤其是《曹禺后期剧作浅探》一文,论述了曹禺后期创作所展现出的新的艺术特征,分析其在结构、人物、意境等方面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继承,更重要的是,详细阐释了曹禺后期剧作的创作失误及其产生的原因。如同黄永玉在写给曹禺的信中对其“丢失了灵通宝玉”的强烈批评态度,杨景辉正视曹禺后期剧作的退步与失误,承认其艺术价值,亦不回避其缺憾与不足,并且力求给出合理的解释与分析,无论褒奖或责备,皆反映了作者的批判眼光和客观的学术立场。

  除了对话剧史实及经典文本进行回顾与挖掘,杨景辉也始终保持着对当下剧坛现状乃至未来发展命运的强烈关注。《近三十年中国话剧印象》等文,对当下中外剧坛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有着较开阔的比较意识。其中,“文学是戏剧的生命”的真知灼见,揭示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一流,表演二流,内容不入流”的中国话剧问题的种种状况,认为戏剧文学的失落是戏剧衰落的根本问题,反映了杨景辉在观照中国话剧发展时的批判态度和热切关注。

  总体来讲,《漫论》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作者善于将剧作家创作流变、演剧流派发展、戏剧批评者的研究工作等变化及发展过程,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划分,并做出对应归纳及总结,概括出不同阶段的艺术特征及优缺点,如戏剧家曹禺、田汉、老舍等的创作历程或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发展流变等,从而呈现出完整的线段式结构,使读者一目了然。

  作者希望能“争取做一名学者型的编辑” ,通过此书,我们可以确信,他的愿望已然实现。编书促进了他对戏剧的研究,这种钻研进而促进了他的撰文写作,因此,编书、研究、写作三者得到了自觉而紧密的结合。

  (《中国话剧艺术漫论》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