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北京人艺两代院长一样情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13日10:36 来源:北京日报 牛春梅

  经历了掌舵者的新老交替,中国戏剧最高殿堂昨迎62岁生日

  北京人艺两代院长一样情怀



  昨天是北京人艺62岁生日,这个生日无疑是特殊的。

  68岁的张和平在执棒人艺六年半后,用一顿团圆的饺子,和这座他梦想中的最高殿堂告别;54岁的任鸣在进入这个剧院27年后,成为他梦想中最高殿堂的掌舵者。

  张和平在2007年就职时曾说,“唯有出戏,人艺才有戏”;任鸣则认为,无论谁当院长,出人出戏都是人艺的核心。

  在告别时,张和平把“胜任”两个字送给任鸣,“我希望他万万万万要把这两个字当做自己奋斗的目标。”任鸣则以“任重道远,全力以赴”八个字,来描述自己的未来。

  张和平 把离别当成人生的一个节日

  小院四周翠竹环绕,一株百年老槐在院内遮起大片荫凉,一座绿意盎然的凉亭下摆放着透明的桌椅,一壶清茶,几个茶杯,等待着……中山公园一隅,这个让人倍感惬意的小院,就是68岁的张和平离开北京人艺后的“根据地”。

  其实在人艺工作期间,大部分时间张和平也都是在这里度过。

  小院里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窝头会馆》《喜剧的忧伤》《甲子园》的演员签名海报,都是他在任期间排演的大戏。屋里柜子的顶上厚厚地摞着几大摞他看过的剧本,一张朴素的单人床就是他休息的地方。

  夏天的大部分时间,院子里的小凉亭就是他的会客室,“我和任鸣,还有人艺很多演职员,都是在这里聊天、谈工作,这些爬山虎和紫藤见证了人艺的很多重要时刻。”

  最重要任务是寻找接班人

  6 月10日,在人艺演职员留恋的目光中,在他们热切真挚的掌声中,张和平告别了待了六年半的北京人艺。那天,一向不修边幅的他特意穿了一件新衣服,“这个日 子对于我是一个人生的节点,节点就是节日,所以要穿上新衣服来纪念。”对于这个“节日”,张和平的心情无疑是复杂的。采访时,院里进来一位老朋友,张和平 笑着说:“祝贺我吧!”那笑声虽然爽朗,却又别有深情。

  虽然是自己在一年前提出离开人艺的申请,但真到了离别时刻,张和平心中依然 是五味杂陈。“六年半前,我是怀着感激的心情到人艺就职。”学话剧表演出身的他,曾经把进入北京人艺当演员当做最高理想,“到人艺当院长那是想都不敢想 的,所以当组织上提出这个建议时,虽然家人都不同意,别人也觉得我不必如此,可我却说不出一个‘不’字。”

  原先,他以为自己不过是 “垫场的”,没想到却一口气干了六年半。如今离开,心中也有不舍,但他明白自己的离开其实是为人艺好,所以三年多来一直在全力推动这件事。“我来到人艺最 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一个人来接替我,对人艺来说,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新老交替。”张和平透露,最终人选的确定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这说明人艺的重要,北 京市对人艺的重视。”

  立了几部能留下来的好戏

  “在人艺,我圆了自己的梦,做成了一些事儿,和大家处得还不 错。”离别时,张和平就用这样朴实的语言总结自己长达六年半的“垫场”。但他也坦言,管理这样一个重要的剧院是艰辛的,时间是最大的考验,这六年半对他而 言正是一场漫长的考验。他选择以柔克刚,用自己独特的“和平”方式来管理。

  “人们都说剧院管理难,但其实并不难,你对他们推心置 腹、将心比心,他们也会用真诚回报你。”张和平说,自己的管理方式就是“以情动人”。比如,为了邀请徐帆回院演戏,他专门到河北《唐山大地震》的片场等 她。他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无论是知名演员还是舞美工厂的工人,谁给他打电话,都必须回话,第二天一定安排时间解决问题。“团结是广泛的,不能只是和 几个尖子搞好关系。”他说。

  以感情来管理只是剧院管理的基础,对于人艺最重要的还是要推出符合这座顶尖剧院品质的作品。张和平说, 这正是他在人艺工作时最困难的地方。六年半时间里,他看了无数个剧本,任何一次会议,最重要的议题都是剧本。让他欣慰的是,“几年下来,人艺保持了上升的 势头,《窝头会馆》《甲子园》《喜剧的忧伤》,都是在人艺历史上能够留下来的作品。那种等米下锅的窘迫状态已经基本改变,我们能够有更多的选择了。”

  离职后不打算让自己轻松

  这 两天,张和平的手机里涌进了许多信息,有人惋惜,有人祝贺。一向性情直率的演员宋丹丹发短信说:您是人艺的功臣,哪天有空来我家喝酒,任何事如我能助只需 一句话。也有人录下了他的告别感言,回家再反复地听,又再次泪湿衣襟。离别时的氛围,和这些动人的短信,都让超期服役的张和平倍感欣慰,“过了多少年之 后,当人们再说起我时,能说这人还行,我觉得就已经不错了。不必把那些比较浮华的东西看得过重。”

  著名词作家阎肃发短信祝福他“无 官一身轻”,但年近古稀的张和平却并不打算让自己轻松,等待他的是更广阔的天空,更多的工作。宣布离职的当天下午,他就在另一个会议上,筹备今年年底一项 大型活动的文化项目。随后,一项项重要的活动还都将写上他的日程表,“我跟大家说了,要用我的健康来创造艺术生命的夕阳红。我预感到自己还能做一些事,还 能让我自己比较满足。” 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任鸣 我是导演出身,我懂艺术家

  35年前,19岁的任鸣先 后拒绝了烤鸭店和司机的工作,一门心思等着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招生,这一等,他等了整整三年。“我的人生理想在我27岁的时候就实现了。”任鸣说,自己 是幸运的,1987年进入人艺,实现了自己在人艺当导演的梦想。从那时他就立志,一生只做这一件事。

  但那时的任鸣根本不会料到,今天的自己,竟然会成为这家中国戏剧最高殿堂的掌舵者。

  人艺自己培养起来的院长

  任鸣在人艺工作了27年。外人说,他是人艺自己培养起来的院长;而他自己说,“是人艺塑造了我。”

  “我 经历了曹禺、刘锦云、张和平三任院长,可以说我成长的每一步都受到前辈、大家的呵护。”任鸣记得,他在1995年排完《北京大爷》后,曾去看望曹禺先生, 老院长在病床上跟他说了三句话:“要记着戏是演给观众看的,要让观众看懂。人艺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就不是人艺。你要好好学习研究焦菊隐。”

  此后近二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任鸣一直都把这三句话当做自己的创作准绳。

  当 初曹禺说到人艺的发展时,曾用了“骆驼坦步,龙马精神”这么一句话。如今成为这家老店的“新掌柜”,任鸣特意用“骆驼坦步”来表达自己的管理理念。他希望 大家能给他一些时间,“对我来说一定不能着急,要稳住了去思考。文化的事情是积累的,现在环境浮躁,但你不能浮躁,拿出中国最高水平的戏剧作品才是人艺的 责任。”

  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施政纲领,但从长远来看,任鸣总结人艺的发展应该是“两进”:与时俱进,从艺术和管理上都不能与时代脱钩;但是要稳中求进,不能折腾,不能头脑发热、心血来潮,而是要踏实地走,稳健地走。

  一定要尊重艺术家的才华

  经过六十余年的耕耘,人艺攒下了厚厚的家底。这让任鸣也是信心满满,非常乐观。

  任 鸣从1994年开始担任副院长职务,是人艺历史上最年轻的副院长,他对这里的情况非常清楚。人艺的许多演员在外面演影视剧,都是影视公司的“一哥”“一 姐”,拍戏价码高得很。可任鸣从不担心他们不会回来。“进人艺的人都是爱人艺的,虽然外面挣钱多,但是能够提高他们演技,让他们像家一样依靠的,还是人 艺。”

  幕后方面,任鸣也坚信人艺仍有潜力可挖。“人艺一直是有演员当导演的传统的,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杨立新、冯远征、宋丹丹,都 是能够当导演的,杨立新已经导了《小井胡同》,冯远征也正在北京电影学院导着两部戏。”至于剧本方面,莫言、叶广芩、刘恒等知名作家就是任鸣的底气。他透 露说,明年就将有一位非常有实力的作家,为人艺带来一部大戏。

  上中戏的第一天,老师就曾教导说,导演就是组织者。任鸣相信,自己多 年的导演经验,是他从事剧院管理工作的优势。“我是导演出身,我懂艺术家,在人艺的管理中一定要尊重艺术家的才华,尊重艺术家的个性,给他们创作的自由, 当一个艺术家觉得你是为他好,想让他尽情展现自己的艺术水平,就能够建立起一种互相的信任。”

  导演仍是他最看重的身份

  作为导演的任鸣,迄今已在人艺执导了大大小小72部戏,本月中旬,他的第73部作品《理发馆》也将建组。他曾说过,自己的目标是排100部戏。如今外人担心,对于院长任鸣而言,这个目标可能会越来越远。

  “我 深以作为人艺的导演而骄傲,戏剧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你要不让我排戏,那就是要了我的命。”在人艺当副院长期间,领导曾想调他去其他单位,任鸣第一 句话就问,“能不能排戏?”一听说不能排戏,他就不肯去。如今虽然已经是院长了,但任鸣坦言,导演依然是他最看重的身份,比院长更重要。

  他知道当了院长后肯定得少排戏,组织找他谈话后,他就推掉了6部戏。但要让他彻底远离舞台,他却无法忍受。“哪怕一年排一部都行!导演的黄金时代是55岁到65岁,我还没到黄金时代呢!”

  实习生 邓伟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