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到田野去,盘点我们文明的家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13日09:33 来源:中国作家网  颜 慧

  “留住乡愁——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正式启动

  到田野去,盘点我们文明的家园

“一个文化史上空前的文化行动今天在这里启动——我们将通过全国规模的田野调查,盘点我们的文明家园,为我国传统村落建立档案。从今天起,在未来的数年 里,将有成千上万的文化学者和摄影家为这一重大的文化使命付出辛劳,贡献力量。”这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6月10日举行的“留住乡愁——中国 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启动仪式上铿锵有力的讲话。他同时也是这个项目的发起人。该项目由住建部特别委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 基金会共同组织实施。

  推进城镇化建设绝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

  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演变中,由“聚族而居”这一基本族群聚居模式发展起来的稳定的社会单元。说起这个调查的发起,冯骥才认为,传统村 落的空间形态多样、文化成分多元,蕴涵着丰富而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由于历史悠久,我们的村落底蕴深厚;由于地缘不同,我们的村落多姿多彩,文化灿烂丰 富。我们的村落之多样,世所罕见。不仅形态、风貌、景象彼此不同,物产、风俗、宗族、游艺、手艺以及传习的仪规也自成一格。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对传统村落 这种根性的文化价值认知有限,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化冲击下,大量珍贵的传统村落在时代转型中正急速消失。但它们是中华民族不能丢失、失不再来的根性的 遗产,是蕴藏着我们民族基因与凝聚力的“最后的家园”。

  冯骥才痛心地告诉记者,传统村落正以每天100个左右的速度消失。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如果农村文化消失了,那么城镇化将是单调的。传统村落是 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需要得到保护,推进城镇化建设绝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冯骥才说,我很担心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比如绝大部分 文化遗产是保留在各式各样的村落里,这些村落代表了文化遗产的地域性。如果村落搬走了,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此外我们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 绝大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主要在村落,而不是在城市里面。如果乡村没有了,这些民族的文化实际上就消失了。少数民族实际是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面,如果剥除了 他们文化生长的土壤,这个民族也可以说消失了。为此,传统村落的存亡是当代中国的文化焦点之一。

  正是为了未来,我们保护我们的遗产,传承我们的文明

  2003年2月,在以冯骥才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界、文化界人士的呼吁与身体力行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启动。冯骥才说,十二年前我们对中 国民间文化进行全国普查与抢救,并帮助文化部与各级政府进行非遗名录的审定与整理,现在列入我国各级政府保护范畴的非遗已经超过万项,基本上盘清非遗的家 底。十二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启动了更为广阔的文化行动——对我们农耕时代根性的家园全面的调查和立档。我们依旧激情不减,责任仍在肩上。

  冯骥才告诉记者,近年来,政府在国家层面上,表现出鲜明的高度的文化自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政府文件,都深刻阐述了保护文化遗产与 弘扬中华文明优秀传统密不可分的关系,明确强调保护传统村落是中国社会全面发展之必需。对于乡镇化的乡村,一句“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切 中了传统村落最深切的精神意义与存在价值,彰显了力保不失的决心,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国家文物局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到2012年住建部、文 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进行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建立名录的项目,以及近期财政部公布将投入100亿的专项基金支持传统村落的保护,都表现了国 家对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的日益加大、加强。

  然而,必需看到,由于种种原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传统村落价值的无知,缺乏法律化的保护制约,过度的旅游开发,还有自身的空巢化,致使传 统村落仍在大量瓦解与消失。令人尤为担忧的是,遍布中华大地的村落一直没有科学、完整、详备的档案。致使在近10年消失的近百万个村落中,究竟哪些村落具 有重要价值、哪些有重要价值的村落消失了,人们无从得知。冯骥才说,有现代眼光的人都深知,传统村落的价值不只是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未来的价值。正 是为了未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遗产,传承我们的文明。盘清村落的文化家底,为传统村落建立档案——这个历史性的、紧迫的任务,就落到我们这一代人、这一代 知识界人的身上。只有知识界文化界科学地发现、判断、甄别、认定那些有价值、必需保护和传承的传统村落,只有对这些传统村落进行科学的调查、记录、整理与 建档,才能使传统村落真正拥有确切的身份、履历和档案化的图文依据,使保护工作有所凭借,使国家确凿地掌握这一无比珍贵的历史遗产的文化存根。

  据悉,这次田野调查将在全国各省各民族地区同时进行,中国民协的文化学者和专家与中国摄协的摄影家们将联合组成众多调查小组奔赴大地山川,入村 进乡,进行田野调查与图文记录。此次建档,并非只是传统意义的文本档案,这次分外重视图像记录方式,摄影的记录性、直观性和见证性,将使传统村落档案更加 全面、具象、客观、确凿。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的成果将分为两部分:一是出版《中国传统村落图典》,囊括进入传统村落国家名录的1561个村落,80个村 落为一卷,共计20卷;二是建设中国传统村落数据库和中国传统村落网。同时,还要去发现尚未列入名录的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信 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保护”有依据,冯骥才强调说,中国的传统村落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文献,更没有文字的村落史,数据库建成后,将弥补这个空白。

  参加启动仪式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认为,启动中国传统村落建档普查工作是史无前例的,这项活动开创了一个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众 多文化艺术界人士自愿、无偿参与,体现出文化界同仁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根性。此外,调查成果将成为文物建筑和乡土建筑维护、维修的重要依据,并 且为以后再扩充中国传统村落的名录提供新的资源,使更多的传统村落进入法律保护范畴,因而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工作多年

  谈到当下传统村落的保护阻力,冯骥才认为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开发商要地、老百姓不知道自己村子的价值、文化拥有者认识不到文化的价值等 几个方面。他说,城镇化道路一定要走,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城镇化道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更要把传统 村落的保护作为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两者是有机整体,而不是对立的。传统村落已然成为“围城”,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很差,因生活困窘想逃出来。外面的人因为嗅 到商业利益想进去。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功利性太强,活化性的保护才是重中之重。

  对于今后的具体工作,冯骥才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工作多年。我们的足迹将踏遍祖国的山河大地。这次行动的规模之大,面对境况之复杂,问题之 多,可以想象又难以想象。为此,科学性、严谨性、精确性、规范化和有序的进行是我们要始终坚守不懈的,不能让任何一个错误信息进入档案和数据库。对此,我 们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在两个协会专设了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推动各方面工作;成立了由文化学、建筑学、遗产学、人类学、历史学与摄影家组成的专家委员 会,保证工作的科学性;制定了此次调查各项工作具体内容与要求的表格与文件,编制了《田野调查手册》和工作计划……

  冯骥才说,这项工作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它充满挑战性,需要开创性,也极其艰巨。但我们是以中华文明为自豪的一代,是有文化良知和使命感的一代, 是敢于担当的一代。我们知道国家需要什么,民族需要什么。对于调查的进行,冯骥才信心十足,他说,比起十二年前,我们得到了更为强有力的支持。这包括国家 高度文化自觉和明确的思想,政府相关部门的鼎力相助,社会各界的热心参与。这些天,已有许多志愿者与我们联系,踊跃地要求加入到这一行动中来。为此,我们 的网站已经专门设立与志愿者联通的热线。行动全面展开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投身到这一事关自己文明家园兴亡的义举中来。他呼吁,不能让传统村落 ——这祖国大地上灿烂的文明之花枯萎凋落,相反要让它们更加夺目,世世代代永远绽放。拿起我们的笔,背起我们的相机,行动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