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林则徐的传牌与清官员的自律(解玺璋)

——看话剧《林则徐传牌良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12日10:57 来源:北京日报 解玺璋

  话剧《林则徐传牌良乡》讲的是,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林则徐奉旨南下广州禁烟,出京前,发出一道传牌,告知沿途各州县,不许豪华接待,不许部下收受门包,骚扰地方,“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靡费”。戏一开场,林则徐尚未亮相,这道传牌便先声夺人,成为舞台上的一个亮点。

  故事并不复杂,人物关系也很简单,情节的设置和展开基本上也在人们的预料之中,并无悬念可言。但有一点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惊讶,即林则徐的时代和我们所处的时代,相隔将近二百年,遇到的问题和反应方式却惊人地一致。也许这正是至今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此事的原因。毋庸讳言,他的人格和操守对当今一些官员来说,不仅是高悬的一面镜子,还是一种鞭策。

  林则徐是清代官员中的佼佼者,固不待言。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他的禁烟和抗英,这也是以往文艺作品表现比较多的,比如赵丹在银幕上塑造的禁毁鸦片的民族英雄;我们还知道,他在很长时间里被誉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因鸦片战争获罪,遣戍新疆伊犁前,将有关《四洲志》的全部资料交给了好朋友魏源,后者因此而完成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发挥了巨大的启发作用。至于他的自我修养,以及为官时的道德表现,我们知道的显然并不多。

  传牌一事恰好体现了林则徐在自我约束上的道德自觉。事实上,传统士大夫的求学问道,始终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要经世致用,另一个就是致良知,也就是慎独,合在一起便是内圣外王。我们可以想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官员,怎么能够容忍官场上的纷乱腐败之状?他的传牌,其实是以一种自我约束的方式向腐败大行其道的官场风气发出的抗议和挑战,是用自己的行为给这个世风日下的社会树立一个楷模和标杆。其实,宴会靡费、请客送礼,只是表面现象,是这个腐败社会得以运行的润滑剂,而实质性的问题是餐桌之下和包裹在礼品中的对权力的诉求和赎买。在这里我们看到,鸦片之毒之所以难禁,就在于权力的被腐蚀,不仅不能禁烟,反而成了烟毒的保护伞;而林则徐所以能在他掌握权力的时候置鸦片贸易于死地,是与他为官清廉,一身正气,百毒不侵密不可分的。

  遗憾的是,该剧在这方面却显得有些惜墨如金,虽然第一场传牌就已亮相于舞台,后面也有林则徐罢宴、王汉甲索贿收门包的情节,但仍流于表面,没有围绕“传牌”进行深入开掘。如果在这方面多用些心思,也许就会赋予林则徐更多新的色彩。现在则比较多地表现了林则徐在良乡为查禁鸦片烟馆与胡县丞及皇帝他二大爷等贪官污吏的纠缠,表现了鸦片对百姓和八旗、绿营官兵的腐蚀,以及百姓要求禁烟的民意。不能说这些不重要,但毕竟离传牌比较远,也显得有些一般化。在这些地方用力多了,反而把传牌冷落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