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绘画让世界更了解西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10日10:05 来源:齐鲁晚报
孙志钧作品 孙志钧作品
张文华作品 张文华作品

  以西藏为主题的绘画是中国美术发展中的一个独特艺术传统。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品创作。陈丹青上个世纪80年代创作的《西藏组画》成为当代美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9年其单幅拍卖价格已经高达3584万元人民币,市场的认可也极大地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

  在6日下午举行的“墨染天际——西部风情六人展”笔会现场,记者采访了多位当代西藏题材绘画名家,与他们畅谈了当代西藏主题绘画的现状。

  张大千首开西藏写生之风 上世纪90年代末西藏绘画多元化

  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叶浅予、吴作人等人首开西藏写生之风。

  从清朝到民国,中国画延续了古代文人画的传统,以高士仕女为主,从徐悲鸿开始才有了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写生、采风、体验生活等概念应运而生,绘画创作开始接触现实题材,具有了时代感。著名画家孙志钧认为,张大千那个时代的画家虽然到了藏区,但那时的创作规模非常小,主要是体现异域风情。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家才真正走进西藏,但是那时的绘画创作主要是为政治服务,比如慰问团、工作队沿长征路线写生,主要创作内容是正面表现工农兵以及少数民族的劳动生活和其所遭受的压迫。“文革”期间延续了这种风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艺术却没有和政治经济发展同步,西藏绘画的表现依旧延续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路线,但是在借鉴西方技法方面有了一定突破。从九十年代末期到现在,西藏题材的绘画才更加多元化和生活化。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同时也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与首都师范大学为此联合主办了“灵感高原——当代西藏主题绘画邀请展”,这是对西藏主题绘画的一次全面的系统性总结。

  西藏题材绘画 有助于西方人更好地了解西藏

  西藏题材绘画创作近年来逐渐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表达,更加具有亲和力及文化内涵,题材涵盖了雪域风光、藏族同胞、宗教信仰和文化风俗等多个方面。孙志钧认为,当下的西藏题材绘画从内容到手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主要是画藏区风情,现在主要是表现那里的人和人的精神,已经脱离了风情的范畴。在表现手法上,解放后的中国画一直传承了传统技法,而当代则更多地借鉴了西方的绘画手法,人物更加写实,色彩更加丰富,画面更加注重形式感,比如更多地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形象和服饰等元素。”

  西藏题材的绘画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美术发展,频繁的国外展览让其在海外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孙志钧认为:“现在西方人对西藏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依靠我们传统的说教不一定能让西方人接受,但以绘画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西方人的观念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孙志钧曾经带着自己的作品去澳大利亚进行过展览,他所选择的就是西藏题材的作品,“西藏题材绘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西藏,这个工作政府在做,民间也要来做,艺术交流就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最好途径。”

  将中国绘画与西方技法相结合 画出一个多彩的西藏

  山东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与西藏文化相去甚远,但孙志钧认为这并不影响山东观众对西藏题材绘画的欣赏和钟爱,“根据人本的理念,无论画的是什么地方,人性的东西在精神上都是相通的,这也是中国艺术能够和西方艺术沟通交流的原因。”曾经在内蒙古插队生活过多年的孙志钧,从内蒙古草原画到了西藏的草原,他认为二者之间是一脉相通的,“内蒙古是辽阔,西藏是高远,人的气质会因为地域影响而不同,但是少数民族的那种本真纯朴是最打动我的。现代社会让人离自然越来越远,但我们从少数民族身上看到更多的是他们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他们的影响。”

  欣赏孙志钧的画作你会发现西方绘画对他的深刻的影响,他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都用色彩填满,又采用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手法。“我画草原水墨画了15年,才慢慢觉得样式和技术算完善了,可以说是用15年画了一张画。这和我的生活经历有关,我自己也学过西画,又在草原生活了多年,我觉得用传统中国画的形式很难表现我对草原的感受,用西画的色调色彩和焦点透视更加符合我对草原的理解。”著名画家韩振刚认为这种创新是必须的,“画西藏用传统中国画的技法根本画不出来,披麻皴、斧劈皴都没法用。”著名画家郑山麓认为,“原来古代的艺术家没有进入西藏的机会,如果他们当时能到西藏,也会发明出适合描绘西藏山川的手法。”

  画好西藏题材 要更深入地走进西藏

  2010年,著名画家郑山麓为西藏解放60周年创作了大型画卷《甲谐舞吉祥》,这幅全长60米、高2米的巨作上有多达170个人物和七八十头牦牛,描绘了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西藏现代生活和高原风光三部分内容。在创作之前,曾经多次到西藏旅游的郑山麓对西藏并不是很有激情,但为了创作深入西藏一个月的考察彻底改变了他对西藏的印象。“甲谐”是1300年前为庆祝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编排的皇家舞蹈,它发源于西藏与尼泊尔交界的萨嘎县。“从谷歌地图上看那是一个特荒凉的地方,海拔4700米,进了村子都找不到人。”深入实地的生活让他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西藏:“现在很多西藏题材的绘画创作都是蜻蜓点水,都在迎合,比如把人物的脸画得黑黑的、身上弄得珠光宝气的,他们认为这就是西藏。其实那只是为了旅游开发而进行的商业性表演,不是真正的劳动的藏区人民。”郑山麓认为现在很多人用猎奇来吸引人的眼球,产生笑话。比如,在西藏扎围裙表示已婚,有的画家认为围裙很漂亮就在人物身上加一笔,然后题名曰《藏族少女》。

  身为甘肃天水人的著名画家孙剑是真正从西北走出来的画家,回想起自己去年的阿里采风之行他还心有余悸:“5200多米的海拔,气都上不来,在床上睁着眼睛坐一夜,就是为了展现这些画。”韩振刚的第一次西藏之行也是苦不堪言:“那是1989年,走了一个多月,就拿了300块钱,到格尔木搭乘沿途的大卡车走了3天,住在军营,只有吃了那种苦才能感受到那种自在。西藏题材绘画的魅力就在于这种与自然的贴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