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交流 >> 中外文学交流 >> 正文

波拉尼奥的一部怪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09日08:14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赵德明
赵德明,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翻译家,译作有《城市与狗》《情爱笔记》《2666》《美洲纳粹文学》。

  这是一部怪书。翻译完《美洲纳粹文学》之后,这是我的第一个强烈印象。奇怪之处很多。首先,作品的形式就很奇怪。它伪装成一部文学家辞典的样 子:生平与创作生涯,加上主要作品的介绍和点评,构成词条的主要结构。但是,伪装刚过了第100页,一位作家的生卒年居然是1956至2029年。这是怎 么回事啊?再看后面有好几位作家都是如此。于是,回过头来上互联网查阅第一个作家。结果,查无此人。原来这部”文学家辞典“中全部入选作家都是作者罗贝 托·波拉尼奥虚构出来的。

  该书内容上有好多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作品中有大量真实的历史事实,例如,西班牙内战、智利军事政变、墨西哥革命等等;还引证了许多著名作家、 作品的故事,例如,聂鲁达、博尔赫斯、科塔萨尔、萨特等等,作者让那些虚构出来的作家生活在历史事件中,与文学大师交往,造成真假难分的效果。

  但是,波拉尼奥对从事纳粹文学活动的人们的态度是清清楚楚的,对这些纳粹分子,除去用大量事实揭露他们的本质之外,他还常常用挖苦、讽刺、调侃 的口气描绘他们疯狂、野蛮的嘴脸。这就有力的表明了波拉尼奥的立场:对法西斯的种种表现他是深恶痛绝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态度和立场他都巧妙地用文学 的外衣掩饰起来,不显丝毫空洞的说教。

  因此,《美洲纳粹文学》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作品。作者很会讲故事,情节的发展常常出人意料。他的想象力非同一般,天上、地下、宇宙、鬼蜮……天 马行空,真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令人拍案叫绝。他叙事的语言很有抒情的张力,这可能与他年轻时作诗的经验有密切关系,更与他博览群书有关。 他的叙事结构常常让人想起《堂·吉诃德》、博尔赫斯笔下的短篇小说(例如《曲径分岔的花园》)和福克纳的叙事艺术。但是,他不是“掉书袋”,而是有自己的 独到功夫,有创新。这具体表现在他巧妙地把历史事件、政治观点与文学元素结合在一起,使三者互相渗透,水乳交融,天衣无缝。《美洲纳粹文学》既可以登大雅 之堂,因为它是百分之百的“纯文学作品”,是阳春白雪;同时,又可惠及下里巴人,因为它通俗易懂,故事性很强,行文流畅。

  纵观波拉尼奥的作品,我觉得他看人看事均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在拉美文化界,20世纪到如今100多年来,左派、右派、中间派是泾渭分明的,在 社交中是讲究派性的。但是,波拉尼奥的几部作品都清楚地表明这样的派性是狭隘和愚蠢的,因为用派性的观点解决问题的后果就是灾难。他从个人的经历中发现, 应该从全球的角度看人类的表现,人性恶的种种表现反映在社会各个层面,只不过权贵阶层更加贪婪、更加自私,掠夺财富的手段更加穷凶极恶、更加厚颜无耻罢 了。他的文学观念已经跳出了狭隘的个人、地域、民族和国家的局限性。具体地说,他善于把个人和民族的命运放到全球的角度去看。这是文学教化他的结果,因为 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从人性入手的,是俯瞰人类的,是以地球为舞台的。个人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连的。对于波拉尼奥来说,他的祖国是地球,他的生 命就是文学。是他个人的遭遇、智利社会变迁、全球历史触目惊心的变故造就了他。当然也与他对文学的痴迷和天赋有密切关联。然而,天妒奇才,英年早逝,波拉 尼奥50岁就离开了人间。不知他在天上过得可好,是不是还在惦记着人间的一切,包括文学。

  

  译文

  他可能叫马克斯·米雷巴莱斯,但他的真名实 姓无法得知。他如何进入文坛的是个秘密:突然有一天,他出现在一家报社的编辑部办公室里,然后他就满大街乱跑去找新闻了,或者,更多情况下,他为上司办差 和送信。他的学徒生活备受海地新闻界的奴役和慢火煎熬。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两年后登上太子港《箴言报》社会版助理编辑的岗位;借助这个工作,他眼花缭乱、 倍感困惑地目睹了首都高级住宅里的聚会和社交活动。毋庸置疑,从最初的一刻起,他就想置身于上流社会。很快他就明白了,要想进入上层只有两个办法:一是通 过公开的暴力手段,这招不行,因为他性格温和,还容易紧张,看见血就恶心;二是通过文学创作,因为文学是一种隐蔽的暴力,是获得名望的通行证;在某些新兴 国家和敏感地区,它还是那些一心往上爬的人用来伪装出身的画皮。

  马克斯选择了文学,选择了逃避艰苦的学徒生活。他最初发表在《箴言报》文化副刊上的几首诗,是艾梅·塞泽尔作品的仿制品。太子港某些知识分子看了以后嗤之以鼻,公开讥笑这位年轻的诗人。

  从后来他抄袭的作品来看,他学会了这门功课:如今他模仿的诗人是勒内·德佩斯特,其结果虽然没能赢得一致喝彩,倒是得到了某些评论家和教授的首肯,他们预测这个初出茅庐的作家前途光明。

  他本可以继续追随德贝斯特雷的脚步,可马克 斯不是傻子,他决定博采众长:他以工匠般的耐心,废寝忘食地抄袭安东尼·费尔普斯和达维迪格的作品;取了第一个笔名马克斯·卡西米尔,那是他堂弟的名字, 他把自己初期遭人嘲笑的诗作统统归到卡西米尔名下。那些嘲笑他的人中有海地文学团体的创建者:菲罗克忒忒、毛利赛奥和莱加内乌。遭到相同待遇的还有诗人卢 辛·莱莫内及让·迪奥多那·卡松。

  ——赵德明译波拉尼奥《美洲纳粹文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