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艺术就是把生命中 最难和最美的呈现出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04日10:24 来源: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何凡

  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兼蓬蒿剧场创始人王翔——

  艺术就是把生命中 最难和最美的呈现出来

王翔在蓬蒿剧场接受采访。驻京记者 张啸威 摄王翔在蓬蒿剧场接受采访。驻京记者 张啸威 摄

  前不久,在第五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上演的开幕大戏——中日韩合排话剧《祝言》的演出现场,记者遇到了本次访谈的主人公,南锣鼓巷戏剧节兼蓬蒿剧场创始人王翔。他当天身着灰白色格子衬衫,白色的棉布裤子,蹬着一双运动鞋,丝毫不像个将近六十岁男人的打扮,这让他看起来像极了鼓楼附近的文艺青年。也让我马上联想起他对蓬蒿剧场名字的解释,李白的诗中说“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蓬蒿人,就是普通人的意思。

  王翔当然是个文艺爱好者,更是执著的追梦人。且不说他成立了北京第一家私人牙科诊所,也不说他创立在南锣鼓巷的公益性演出场所蓬蒿剧场以及国内第二大规模戏剧节——南锣鼓巷戏剧节。单凭因为戏剧过度劳累,王翔的心脏动脉血管里的六个钢支架,你就知道他不只是痴迷戏剧。戏剧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种自我实现,一种社会责任。而他正在倾其所有,竭尽全力。单从这个角度讲,他比那些观望、猜测、衡量最终目的地的人,更加令人敬佩。

  牙医追逐戏剧梦

  记者的话题从他的第一个身份——种植牙医生聊起。王翔告诉记者,种植牙医生这个话题还真跟深圳有关系。王翔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77年就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系。毕业以后,王翔就想着到深圳发展,当时正好是改革开放的初期,1985年前后,当时人们都往南方跑,赶开放大潮。王翔都已经联系好了深圳的牙科医疗中心,但是又犹豫了。

  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之后我在北京进修了一年,这一年决定了我的命运。”回忆起那段时光,王翔不禁感慨道。在北京王翔感受到了强烈的文化氛围,并且利用听讲座的机会接触到了更多哲学、文学、心理学方面的人。除了这些以外,王翔还读报纸看到了著名作家王蒙推荐的话剧《和氏璧》,于是踏入剧院。“这是我生平观看的第一部话剧,台湾女作家张晓峰的《和氏璧》,它给我的震撼太大了。”1990年的时候,王翔强烈地要求被分到北京。

  现在,坐拥三个私人牙科诊所的王翔也可以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了,但王翔以丰补歉,把诊所利润输血到蓬蒿剧场,用于戏剧事业,每年约花费70万元。王翔从最初就明白,一分成本也收不回,也不打算收回。问他原因,王翔解释道,“掠夺性是动物性的行为,公益性才是人性的行为。所以蓬蒿剧场没有高票价,创作原动力是发自内心的表达。”

  蓬蒿剧场为梦而生

  王翔告诉记者,有太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小剧场,他有太多的想法表达,但说得最真切的一句话是:为了抗拒恐惧,抗拒贫乏。为了抗拒贫乏,给优质创作提供孵化空间,他毅然决定自掏腰包建一所小剧场。说来容易,但在2008年的北京城,找遍四环六区也没有一家民营小剧场,全凭自行探索。王翔靠着对戏剧的憧憬和理想,几乎走遍了南锣鼓巷的每间门面店,顶着烈日和居民防御的眼神,选址整整用了一年时间。

  “实在是太困难了。”回忆起那段时光,王翔不禁感慨道。从剧院落成到取得许可,又足足花费了9个月,他要不停地和公安、消防、卫生、税务等部门打交道,反复解释小剧场的经营项目和思路。即使到今天,戏剧节已举办了4届,王翔依旧需要处理种种琐碎事务。他给自己总结了一句话:“在北京办小剧场,我的神经要很粗,粗到脚后跟一样的程度。”尽管有着抵抗一切的强壮神经,但王翔的心脏承受不住了,“到今年办第五届南锣鼓巷戏剧节,发现血管堵了一大半了,又放进三个支架,加上前年的三个,已经有六个支架了。我觉得血肉加上钢结构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它脆弱却也强壮。就像蓬蒿剧场那样。”

  2009年蓬蒿剧场正式开业。蓬蒿剧场作为改革开放后北京最早的独立剧场之一,成立六年来,蓬蒿剧场上演了1600多场戏;独立出品了20多部戏;发起和承办了六个戏剧节,包括五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当然了,剧场观众席的座位,确实过于局促狭窄,显得寒酸了些。可是蓬蒿剧场绝不设置豪奢的VIP席位。有多少名流大腕专家学者,乃至大使和众多外宾,同样就这么和草根观众挤在一起,席地而坐地观赏演出。

  蓬蒿一直实行低票价政策,坚持至今,门票不超过100元。

  最难同时也最美

  “今年的第五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是最难的,也应该是最美的。”王翔如此评价这届戏剧节。

  说最难,是因为这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体制上改为了民间主办,政府公助。王翔解释道,这是变化中的中国戏剧,必须要这么做的。王翔招商招了三个月,没有招到一分钱。蓬蒿剧场每年亏损70多万元维持运营,也无法主办这届戏剧节,只能作为承办方。今年2月,王翔变成了戏剧节的唯一主办者。

  “整个戏剧节,总投资180万元。坚持低票价、坚持公益性,预计票房30万元。感谢东城区戏剧建设促进委员会,坚持奖励50万元。而余下100万元,由我自己一人承担。”说到这里王翔并没有表现出无奈,他接着说,“我们用了最少的资金投入,做了最丰富、最有效、最美好的事情。”

  “今年,第五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如期举办,众多中外优秀戏剧和大师级人物汇聚一堂,这才是最美的事情。”王翔说。今年从5月23日到7月30日两个月,共计68台戏剧将在北京五大剧院轮番上演,堪称史上最强阵容。

  说起这届戏剧节的亮点,王翔显得十分兴奋。他介绍道,第五届南锣鼓巷戏剧节最大的亮点,一是特邀剧目,包括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出品、中日韩艺术家共同创作、集话剧舞蹈音乐于一身的戏剧《祝言》。这是一部反映福岛海啸时,中日韩三国人民一起抗击灾难,在灵魂上得到升华的故事。同时戏剧节邀请到了世界著名的剧作家、八十岁高龄的英国戏剧家爱德华·邦德。他将开展戏剧讲座并排练从未上演过的作品《单纯》。今年戏剧节再度邀请了童道明先生的充满美学情愫,濮存昕、万方、王晓鹰看后直呼心灵享受太奢侈的作品《一双眼睛两条河》,以及朱琳和方旭主演,美国作家约翰·尚立编剧的名剧《怀疑》。二是特辟“社会情境”单元,一些反映中国当下社会现状的戏剧将会一一上演。

  “这将发挥戏剧对社会的评议功能,艺术家不仅是为艺术,更是为社会、为人类。”王翔强调道。

  不孤单的追梦人

  一家不起眼的民营剧场,居然连续四年发起并承办了南锣鼓巷戏剧节,业内人士称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奇迹。这一现象不由得引人思考——中国戏剧的振兴和未来,难道真的要靠民间力量吗?

  王翔对此做了客观的分析,他告诉记者,今年的戏剧节有两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就是国家杜绝文化浪费。这样就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这次南锣鼓巷戏剧节的政府投入部分,但是东城区政府还是保留给南锣鼓巷戏剧节一个50万元的投入,表示关注和支持。第二,通过这个变化说明,一个区级政府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政府应该在财政立法的角度制定一种政策,真正把民间的、有活力的艺术文化,在经济上给予固定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这么好的一个项目不至于夭折。要支持场地,支持团队,他们才是创意的基础。

  制作戏剧、经营戏剧的艰难,却几乎与它的美丽一样致命。尤其在中国当下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蓬蒿”和王翔勇敢面对现实、耕耘现实的执著,实在让人敬佩。王翔告诉记者,整个戏剧节,预计亏本100万元人民币。这将由王翔一人承担。

  由于今年的资金缺口,王翔毅然决定变卖房产。他说:“由于今年戏剧节大部分国际邀演剧目,在去年年底前已经确定。国内征集部分,有六十多部应征作品。那是六十颗充满期盼的心。我没办法让自己去停止。招商不成,募捐不行。变卖房产,也要做下去。房子是给人住的,而人是要有灵魂的,没有了灵魂,要房子何用?”

  在戏剧节开始之际,还曾出现过这样的插曲,这让艰难前行的王翔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为了阻止王翔变卖房产补贴戏剧节投入,人艺著名话剧演员蓝天野先生召集罗锦麟、王育生、王晓鹰、朱琳等十多位艺术家,在蓬蒿剧场开会,讨论向社会倡议,义捐支持南锣鼓巷戏剧节。王育生先生所拟的倡议书,入情入理,感人至深。但遗憾的是,因为中国所有的民间剧场包括蓬蒿剧场,都被统一定位为工商营利组织,无法直接对接私人捐款。

  王翔的一切,本来就是一部最难同时也最美的戏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