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新闻 >> 正文
备受关注的第六届冰心散文奖在端午节前夕在山东济南揭晓,陕西11位散文作家榜上有名,他们用骄人的成绩为陕西散文争得了新的荣誉,也证明了自己不俗的创作实力。
这一消息发布后,很多关注散文的读者致电本报询问:陕西散文为什么会这么火呢?陕西散文真的有那么好吗?陕西散文在全国是一个怎样的位次呢?陕西散文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带着热心读者的诸多疑问,连日来记者采访了省内外散文界相关知名人士。
陕西散文
致敬传统的脉从没断过
“在 这样的一个地方,这样的一个时间,领取这样的一个奖项时,诞生于齐鲁大地、光照千秋的孔子,身佩兰叶香草、疾走在汨罗江边的屈原,点亮着橙黄晶莹的小橘 灯、柔美温婉的冰心,还有,想做一条躯体笨重、和平安详,按照自己的方向缓慢前进,即便被鲨鱼咬掉一块肉也不停止前进,也不纠缠打斗的鲸鱼的莫言……”这 是5月31日,陕西知名作家陈若星在获得第六届冰心散文奖后发表的获奖感言。她这话,说出了陕西散文作家善于向传统学习的优点。
谈及陕 西散文话题时,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著名散文理论家古耜先生说,陕西有30多位散文家活跃在中国文坛上,他们继承了汉唐文化的魂魄,作品不论是从乡村
到都市、从历史到现实,都有不拘一格的宏大感。陕西散文家普遍善于接地气,注重把个人经历变成散文创作的源泉。此外,陕西散文家还特别注重个人修养,不少 散文家多才多艺,书法、美术、音乐都擅长,“陕西散文家的身上,有古文人的风范”。
供职于陕西作协的著名文艺评论家邢小利则以为,小说 更多的是描写客体的世界,写的是“他在”,而散文更多的是表现主体的世界,写的是“我在”。他说,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三代散文家都在文坛上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李若冰、魏钢焰等是第一代散文家,贾平凹、刘成章等为第二代散文家,方英文、朱鸿、柏峰、仵埂、刘炜评等算作第三代散文家。“梳理这三代散文家会发 现,陕西散文家致敬传统这根创作的血脉,从来都没有断过”。
这次,省作协原副主席、曾创作出600多万字小说和剧本的著名小说家李康 美,凭借散文集《俯仰之间》获得了冰心散文奖。他告诉记者:“40多年来,我自觉坚持读中外经典作家的书。收录这部书的71篇散文,包含了我不同经历的人 生感悟,甚至有站在旷野中的突发奇想。这些,都是我从中外大家那里借来的,是从现实生活中化来的。能获冰心散文奖,至少说明我这些年来所走过的路子是对 的。”
陕西散文
创作氛围是全国最好的
得知陕西散文家在本届冰心散文奖再获大丰收的喜讯后,陕西省 社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陕西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格外高兴,他激动地说:“冰心散文奖是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会奖,也是国内散文界的最高奖。从 2000年开评以来,每一届的榜单上都有陕西散文作家的身影。可见,陕西的确是当之无愧的散文大省。”
那么,陕西散文为什么会这么火 呢?陈长吟认为,陕西的散文创作氛围是全国最好的。首先,陕西散文创作队伍庞大。据省作协2008年在全省开展文学大普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2000多
位省作协会员,从事散文创作的占到八成多。“如果把每天在网上博客和个人空间写作的人都算上的话,陕西散文创作的队伍至少也有几万人。人多不一定意味着出
好作品,但人多却是能出好作品的一个先决条件”。二是陕西散文作家获奖等级高、人数多。陕西除40多位散文家获过冰心散文奖之外,和谷得过中国作协全国新
时期优秀散文集奖,刘成章、贾平凹等获过中国作协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奖,朱鸿、耿翔等获过《北京文学》杂志老舍散文奖等国内散文界多项大奖,等等。三
是陕西的散文组织和机构特别多。除陕西作协散文专业委员会外,陕西散文学会及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中国散文研究所、中国散文网都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四是陕
西散文阵地广、活动多。陕西的《延河》《美文》《延安文学》等文学杂志及《陕西日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等主流报纸都设有散文副刊,成为凝聚省内外
散文创作力量的重要平台。不仅如此,《美文》少年版主办的“全球华文少年美文大赛”、《西安晚报》联合《美文》主办的“中国报人散文奖”、《西安日报》主 办的“中华好散文联展”等散文赛事活动,虽然根植陕西但枝叶繁茂,有的还产生了全球性影响力。最后,是陕西散文理论研究很活跃。肖云儒和贾平凹所提出的
“形散神不散”和“大散文”这两个重要的散文理论,都在中国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和重大的影响。此外,陕西的大学教授和文艺评论家中也有一大批致力于散文 创作研究的专家、学者。“这些,既是陕西散文独有的自家风景,也是陕西散文之所以能这么火的重要原因”。
著名散文家、陕西省职工作协主 席周养俊补充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都真正懂文学、热情地扶持文学。他举例说,2012年省职工作协举办了陕西首届职工文学
大赛,原想请时任陕西省长的赵正永同志题个书名,没想到赵省长主动给写了序,“这事情,让全省的职工作家备受鼓舞,大家只能用更大的创作热情来回报领导的 关爱”。他说,省职工作协将在近期成立散文专业委员会等六大委员会,为的是“把全省职工作家更紧密地团结起来”。
陕西散文
创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调查中,多位散文界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陕西散文创作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和国内散文界一些国家级散文家的作品相比,陕西的散文创作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进一步提升。
中 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著名散文家、《光明日报》领衔编辑韩小惠表示,现代生活中新事物层出不穷,高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然能反映
到人的心灵上,就一定能反映到文学创作上。人们生活意识的改变,决定了作为文学样式的散文也要改变。比如,时下很火爆的微信作品中,有不少就是很优美的散 文作品。她认为,陕西散文家如能拓宽创作题材,主动把握住这一新变化,就一定能创作出更深刻、更丰厚的散文佳作来。
古耜先生也认为,从 思维活跃程度和创新意识角度来看,陕西散文家的求异、创新能力还普遍薄弱。此外,陕西散文家普遍比较注重感性写作,从事知性和理性写作的陕西散文家“是稀
缺资源”。还有,陕西散文家商业化写作很不明显,“广东、江苏等地有一批女性散文家,专门给报刊写商业化软文,每月收入几千块钱,她们用这笔收入来更好地 保障自己的文学创作。遗憾的是,陕西散文家中这样的人并不多见”。
“新疆的散文家刘亮程和李娟,几乎从未受过任何专业文学训练,但却成 为近年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散文作家”。陈长吟认为,阅读刘亮程和李娟成名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和《九篇雪》中的所有文字,要么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 村子,要么来源于养鸡、卖杂货、做裁缝、种葵花、剪羊毛、去森林采木耳等现实生活的感悟。“相比之下,陕西很多散文家出版的散文集,基本上都是以往所发
表、所写作散文作品的合集,很少看到用一本书的篇幅来对一个题材深入、持续地挖掘。”他说,只有缩短这些差距,“陕西散文家就能获得更大的提升,才能早日 使陕西从散文大省成为散文强省”。
记者 章学锋
历届冰心散文奖榜单上的陕西面孔
冰心散文奖是中国 散文学会主办的一项具有权威的全国性的散文大奖。著名作家冰心女士生前曾是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冰心散文奖是遵照其生前遗愿而设立的,旨在彰显我国散文
创作的成就,不断评选出题材广泛、思想敏锐、着力表现现实生活,创作形式风格多样的优秀散文。自2000年至今已评选了六届,陕西有40多位作家荣登冰心 散文奖榜单,其中阿莹、柏峰、王飞和高宝军4人先后两次获得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