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赵霞:慕尼黑印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30日10:03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赵 霞

  从慕尼黑机场出来,正是当地时间凌晨5点多,天完全黑着。循着标志下到与机场毗邻的轻轨站台,周围空荡荡的,只好一个人对着满是德文地名的轻轨地图和自动售票机犯蒙。从机场到房东家要转两次车,现在看来,简直是灾难。

  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从站台的大导引牌背后忽然笑盈盈地走出一位女士,同样拖着旅行箱,却径直走到我面前,问我是不是需要帮忙。可怜我心里还满盛着出发前早已准备好的警惕,她的主动和热情让我在瞬间有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一边听她说话,一边竟胡乱揣测起她的意图,模模糊糊地想,要是拖着大箱包,跟人进了一条空巷,最后只好空着双手出来,那该有多狼狈。这样开着小差,半天也没听明白她的解说。看我仍然一头雾水的样子,她也有点气馁,干脆掏出了自己的轻轨车票。我马上警觉地联想到电视上见多了的假票兜售场景,并立即开始在脑子里搜索应对方案。想象中,我准备很礼貌地拒绝她的售票邀请,然后往楼上的工作台去求救。然而预料中的情形并没有发生。她只是邀我共用她的车票,这样我可以随她一起先到赖姆站,我们再分开转车。我事先知道在巴伐利亚州,一张州内火车票往往可以同时供5人坐车,但跟着她上车时,心里仍有些忐忑。

  天时尚早,车厢里没什么乘客,我十分拘谨地坐着,小心地应对着她的问话。慢慢地,这种应对变成了愉快的聊天。我才知道这位叫伊娃的女士是慕尼黑人,刚从上海旅游回来。她很乐意谈论自己对上海的印象,其中最深的两点,一是物价便宜,二是吵闹非凡,尤其是车子尖锐的喇叭声,让她不能适应。重新回到慕尼黑的恬静里,她看上去很安心。慢慢地,从各站上来的人多了起来。在慕尼黑也有许多天色未亮就赶着上班的人们。大家上车后都安静地坐着或小声聊着。伊娃提醒我把立着的大箱包贴紧座位外侧,以免影响过道的通行。每次停站上人,她都会把提包从一旁占着的座位上拿下来,好留出一个空位,尽管车厢里显然还有别的位子空着。隔座有一位正在慕尼黑做论文的博士生,把他的大箱子宝爱地拉在膝前,偶尔也加入我们的谈话。伊娃轻声告诉我,他一个人的箱子占满了整4个座位的过道,等于把4个座位全占了,在德国,人们很少会这么做。她还特别提到上海的出租车,这是她在上海的生活最离不开的交通工具;而在德国,打出租的费用十分昂贵,常令许多人望而怯步。轻松的谈话打消了我多余的顾虑。在赖姆站下车后,因为急着赶车,伊娃简要地告诉我怎么购票和换站台,我们便匆匆分开了。

  慢慢就觉得在这里,人们似乎把为人帮忙看作一件很大的乐事。换站台时,一位德国小伙看我站在售票机前似懂非懂的模样,很绅士地用英语问可否帮忙。结果是他不但帮我买了票,还帮我把大箱包一直搬过两层楼梯,来到转站的站台上,诸多指点,等我完全明白了,才欣然告别。从轻轨站出来后,需要一路问询才能找到房东的住处。慕尼黑人的友好和热情让问路也变成了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每个被问的路人,不论走着还是骑着自行车,都会微笑着停下来,认真听你的问话,然后很高兴地为你指路。有时被问的人不懂英语,他的抱歉的表情,仿佛是他打搅了别人一般。还有一位骑脚踏车的妇人,在得知我走错方向时干脆回转身,推着车子一直把我领到房子门口。

  房东太太名叫乌拉,很和蔼的一位老人,70岁开外,精神矍铄。我的房间早已经准备好了,很小,但很舒适。乌拉还细心地在书桌上放了两份慕尼黑交通指南,书桌的抽屉里也准备了信封、信纸、剪刀、订书机、回形针等。屋里的一切和屋外一样,整齐、安静、清洁。

  房东太太一直忙着,晨起沐浴、读报、料理屋里屋外的花草盆栽;午后则安排了各种外出活动,锻炼、购物、会友,每天傍晚都很晚回家,一回家一定先进书房打开电视和电脑,查看新闻,收发邮件。在她的房子里住着,实在觉得生活应该积极一点,再积极一点。但这儿的生活并不因此显出忙碌的气息,尤其清晨和上午时分,节奏整齐的屋舍静静地立在11月薄薄的雾水里,车子缓缓行着,显得端庄而从容。

  不知为什么,我渐渐喜欢上在慕尼黑城里四处穿梭的各种汽车、电车、轻轨和地铁,倒不是它们的样子有多吸引人,而是车里车外的那种整洁和舒适。德国的公共交通是出了名的准时,慕尼黑也不例外,不管什么车都有固定的时间表,几点几分到站,误差几乎可以用秒计算。购票和检票程序都在自动的售票和检票机上完成,车上则极少查票,全凭乘客自觉。

  慕尼黑有无数大大小小古老的教堂,各种画廊、剧院和博物馆,特别为慕尼黑人所引以为傲。德国人爱花或许是出了名的,这里也是一样,院子里、台阶边、窗台上、楼梯口、穿衣镜前,一定养着一盆或几盆大小正好适合的盆花;厨房的餐桌再小,也要摆上小小的盆花或养着小花的玻璃皿。

  慕尼黑的美是由里到外的。刚到这座城市时体会到的温暖,一直陪伴着我在慕尼黑的生活。受到慕尼黑人的影响,我在那里的时候,也养成一个习惯:每次走出一个公共场所,推开门后,一定会为后面紧跟着出来的人带住半开的门。他也会微笑地接过手,说声谢谢,再传给后面的人。这温暖的举动比慕尼黑花园般的城市环境和优雅迷人的城市生活,更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也让我在离开这座城市多年后,还满怀着对它的思念和感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