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正文

袁亚鸣:让每个作家走得下去、接得地气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9日16:57 来源:中国作家网 袁亚鸣

  今年六月,我的定点深入生活计划被批准后,我立即前往大连,按照与大连市委宣传部的约定,计划进入大连商品交易所定点深入生活,准备创作以交易所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但是到大连后,发现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连商品交易隶属中国证监会管辖,是正厅级行政单位,之前大连宣传部有关领导轻易承诺,实际上并未取得大连交易所的认同。交易所认为,交易所素材涉及社会敏感问题,尤其担心交易内幕被揭示,会给交易所的工作带来被动局面。虽经多次做工作,包括大连宣传部的交涉,交易所始终采取,回避和不接应的态度。在此情况下,大连宣传部也开始消极回避,在交易所,遭遇了无法深入生活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文学》杨主编和中国作协创联部孙主任及时出手,亲自协调,找到渠道,让我转赴中国另一个重要的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

  来郑州后,郑州交易所的领导很热情,但是几天接触下来,我发现除了由行政人员介绍一些简单的表面情况外,根本无法在业务层面上深入生活。再深入了解发现,交易所领导的担心和大连的情况差不多。一个交易所,每年上千亿成交额,按照固定收益,交易所每年的稳定收入就有几个亿。如果不小心捅了漏子,那么交易所领导就要承担责任。所以他们不愿意我在交易所深入生活,万一哪里的问题被触及,引起不必要的围观和议论,就得不偿失了。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的选择就很简单了。要么放弃,要么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去克服困难,到火热的生活中去。

  我选择了后者,选择了我热爱的生活。在郑州的一周,我并没有被困难压倒。我仔细分析原因后,积极调整思路,重新布局新的深入生活方向,重新规划写作提纲,终于找到了突破口,给自己的写作赢得了新的广阔天地。

  在郑州的时候,不安排我下基层,我就自己找机会,在外围寻求突破。通过打球等方式,联系交易所的工作人员,与他们交流、做朋友,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慢慢地,在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受到启发,取得突破。最后改变了最初的创作思路。写交易所的宗旨不能变,但是方法要变。我决定采取迂回策略,变原来的直接写交易所,改成走出交易所,深入更基层,离开交易所去写交易所。客户是交易所最重要的细胞,是一个个企业,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在交易所生活,是社会变革在交易所的缩影,是交易所的主体。写好他们,也就写好了交易所。

  于是,在一些交易所理解我的业务干部介绍下,我赶赴湖北宜昌白银棉花基地,找到了“农民+农合社+期货+金融+保值”的期货模式。这是个专业种植、加工、期货交易的产业化大户,产业链成型的一条龙现代化企业。这让我惊奇,惊奇的不是一个这样的农村生成的企业,而是在交易所大门之外,还有着更富有时代朝气的“交易所”。我的热情被点燃了,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我,这里才是我真正需要深入的生活。我马不停蹄,随后又来到安徽六安,接着再下河南,考察新乡的延津小麦期货模式……走出交易所,到基层客户中去,到农村田间去,感受中国农民参与期货的喜怒哀乐,从而在农民做期货的历程中,去考察和观照交易所在中国农民现代化进程中折射出的积极意义。这样的体悟让我清醒:这才是深入生活,这才是真正在写交易所。原来规划的封闭式的生活就像僵硬的大饼,而现在的广阔天地才是热气腾腾的写作食粮。

  10月,我二下安徽,在含山县,深入油菜交易大户大平集团。在这里有了重要的收获。为了扩大和有效地参与期货交易,这里的农民大户一直在探求适合中国交易所的各种各样的发展方式,其中就有土地合作社模式,金融+期货交易+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等模式,最重要的,他们早就开始探索土地流转问题,并在实践中有了积极的作为。在田间地头,在农民种植大户的饭桌上,在农业企业的车间里,在交易大户的K线图前……。渐渐地,一幅中国土地革命的崭新时代画卷展现在了我的面前。前景更加广阔,思路更加开放,收获又有了新的空间。

  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是农耕文化的典型,农耕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深刻揭示着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社会进步的深刻性和先进性。而作为中国社会主体的农民,其进步当然成为了我们民族进步的典型写照。所以反映我们民族在伟大复兴历程中的现代化转变,完全可以通过对农民参与期货生活的真实写照,将农民的生活和民族的进步进行典型刻画,写好农民与期货的关系,便揭示了民族进步的时代性、先进性和曲折性、复杂性。写好农民的这一形象,不仅可以反映交易所的时代意义,更能把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城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放到一个新的历史的起点上。

  看到的眼前的一切,其实是一种现代气息浓烈的中国土地变革的历史在立体地、枢纽式的历史呈现,从而一部史诗式的长篇小说在我眼前浮现出来,其构思和框架也已呼之欲出了。而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增加了我在湖北、河南、安徽采访生活中的印象,小说人物在我的思想里渐渐形成,慢慢成形,成熟。

  不仅是《交易所》这部小说的生活积累有了崭新的增长,有了动手写的全部条件,而且开辟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新领域。接下来,我还会不断地深入生活,在交易所之后,完成《土地银行》的写作。

  十一月,我回到交易所,把自己的新的想法和交易所领导,他们感到惊讶,仿佛直到现在,他们才明白我要干什么。郑州交易所的原总裁李老高兴地对我说,“我拒绝了起码十个要为交易所写书的人。因为我不知道他们写交易所会不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但你这样写,我举双手赞成,举全力支持。”。

  担心少了,沟通还在继续,前景一片光明……一个作家的定点生活是没有时间和疆域限制的,因为生活就像行情一样,是多变和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懂生活,那就一定能写出对时代,对生活,对自己有交代的作品。

  要感谢生活,要感谢挫折。要是没有这些曲折、困难,一味按照原来书房里的思想和模式执行,也许,就不会有我现在创作思路上的更新和提炼。回过头来看,原来的创作思路远远不如这时候这样生动、这样清晰。

  随着我深入生活的持续深入,相信还会有更大的收获。在生活中了解生活,这才是一个作家深入生活的意义,而在生活中战胜困难,实际上就是去战胜自己,把自己带入崭新的、向往的理想文学世界,这就是“定点深入生活”的意义。

  将近半年的生活,我深感生活是一座富矿,对于下定决心和真正准备写作的人来说,即便面对了贫瘠寡趣,甚至是刁难曲折的生活表象,也是一定可以挖掘到自己写作的富矿的。因为你热爱生活,因为你坚持,生活就一定会回馈你惊喜和收获。生活实实在在,还是一种感知,这样的感知让你温暖,让你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感到幸运和值当。没有哪个人可以真正战胜自己,但是永不灰心,站在生活的世界里面对困局,就一定会有不断的创新和自我发现。这是一种与生活融合的体会;是与困厄相伴、撕裂自己和黑暗的体会;还是一种自我更新后新生的体会,轻松的体会,渴望上路的体会。

  与此同时,回顾这样一段生活,也很有感慨。我觉得“定点深入生活”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措施。社会对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理解不到位,功利主义,本位主义及小农倾向容易让一些人戴上有色眼镜,总以为采访和深入生活就是找茬、挑刺,目的要揭示他们的某种“内幕”,把我们深入生活和花边小报记者猎取新闻热点混为一谈,从而千方百计阻挠和抵制作家深入生活。像交易所每年收入稳定,“好日子”一旦有负面消息释放,交易所的既得利益便毁于一旦。从而才有上下封口,防患于未然的策略。在我们下去生活时碰“软钉子”。所以“深入定点制度”如果能做一些适度的社会宣传,甚至建立一些自己的“桥头堡”,或者说创作基地的话,那么在实践意义上,可能更有利于作家的“定点生活”能“深入”得下去。像我这次所针对的深入生活的行业,在传统写作领域有陌生感和探索性。而其特殊性也在客观上构成了深入生活的难度。从而在制度上,现实地提出了“怎样的生活”要有“怎样的机制”来保障和对应的要求。否则,“定点深入生活制度”在作家深入具有探索和创新领域生活和写作的时侯,难免会流于形式,在实践中遭遇尴尬。

  我觉得相应建立的“定点深入生活基地”,特别是能与一些行业作家协会、地方作家协会合作,寻求了解和热衷于帮助文学事业发展的行业单位,为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找到有效的渠道和落脚点,让每个作家在自己的“这一个”独特生活空间里深入生活,确保能“走得下去、接得地气”。扎下水去觅食,而不是被晾在岸上做旱鸭子。

  此汇报,请批评指正。

  袁亚鸣

  12月2号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