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正文

黄传会:我收获了一份精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9日16:25 来源:中国作家网 黄传会

  2012年11月25日,中航工业沈飞公司歼-15舰载机试验现场总指挥罗阳,不幸殉职,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12月12日下午,奉中国作家协会之命,我们赴沈阳采访罗阳事迹。沈阳的一场大雪,使我们搭乘的航班一次次延时,俟飞机夜晚在沈阳桃仙机场降落时,迎接我们的是一个银装素裹的雪的世界。进入市区后,我注意到从眼前驶过的出租车显示屏上滚动着的字幕:“罗阳,沈阳为您而骄傲!”心头不由得一阵激动。

  采访团的九名团员,都是第一次走进航空这个陌生的领域。非常惭愧,我原来对航空界也是了解甚少,除了乘坐过民航,其他是一无所知。甚至,有时还把航空与航天混为一谈。

  罗阳以自己倒下的代价,让我们得以看见了他身后的那个团队,那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团队。通过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飞公司几天的采访,可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我走进了航空这个完全崭新的领域,而这个领域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来说是如此的至关重要。中华民族对于航母可以说是百年期盼,我们的航母下水了,谁会想到我们自己设计生产的舰载机能在几个月后便成功着舰。罗阳是航空人的代表,罗阳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典范。正如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说的那样:“怎么评价他(罗阳)都不过分。”

  从沈阳回京后,我写了篇万字报告文学《悲壮罗阳》,发表在《人民海军报》和《文艺报》上,我向罗阳敬献了一只心灵的花篮。

  按说,罗阳的写作任务似乎已经完成了。

  可是,没完。在接下的日子里,罗阳那疲惫而又悲壮的微笑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的心依然牵挂着罗阳,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罗阳情结”。我隐隐约约觉得,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或许可以称之为“创作冲动”。

  这回是我主动向中国作协请缨:为罗阳写部书。中国作协领导给予大力支持。

  有朋友关切地问我:“罗阳值得你花这么大的心血吗?”

  当我对一个题材有了自己独特的判断之后,我不愿再做过多的解释。

  记得一位评论家说过,对一个时代来说,总是存在一些让人们最为焦虑和痛苦的问题。这种包含着时代重大问题的题材,可以称之为“时代的迫切性题材”。与这些题材相关的人物与事件,不仅严重而普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改变了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甚至改变了历史的前行方向。如果一个时代的作家,或是由于无知,或是由于恐惧,或是由于傲慢,而无视或者逃避这样的题材,就是失职和失败的。

  罗阳精神激发奋进力量,罗阳精神引领着时代前行方向,我以为罗阳就属于“时代的迫切性题材”。对于罗阳这样的“时代的迫切性题材”,我怎能“无知”与“傲慢”?更不能“无视”与“逃避”!

  于是,我再一次向罗阳靠近……

  报告文学是用双脚“走”出来的文学。能不能把罗阳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写好,深入生活、认真采访是首要的工作。从去年12月至今年3月,我到罗阳曾经就读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罗阳的上级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罗阳工作过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入生活。

  我一个个寻找和罗阳有关的人物,对七八十个采访对象做了认真细致的采访。航空工业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深奥而又繁杂的设计、生产过程,一个个生疏而又艰涩的专业名词,都必须大概齐地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必须尽快地走进航空人的精神领域,尽快地去感受罗阳的情怀。接待方也被我这种严谨的态度感染了。沈飞公司宣传部领导说:“这些日子到公司来采访的媒体非常多,但记者一般呆两三天就走了;有几位说是搞影视的,开了三个座谈会,看了几部资料录象片,住了五天也走了。惟独你这位作家,没了没完地找人谈,上午谈,下午谈,晚上接着谈,有些事情连我们都没听说过,你都采访到了,我算是服了。”我开玩笑回答:“报告文学作家是最没本事的,不会虚构,也不敢想象,只能够照实写来。不认真采访,素材从哪来?”

  罗阳殉职后,他的夫人王希利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除了参加罗阳追悼会和罗阳事迹报告团第一场报告会外,谢绝了与所有媒体见面。到沈阳后,我几次通过组织要求采访她,都被婉言谢绝了。创作罗阳报告文学,却采访不到罗阳夫人,这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遗憾。然而,我没灰心。采访接近尾声,第二天就要离开沈阳了,当天上午我在采访罗阳一个好朋友时,再次提及这次没有见到罗阳夫人的遗憾。他问我:“很有必要吗?”我肯定地回答:“非常非常有必要,哪怕是见一面。”他说:“那我帮您联系一下。”或许王希利也被我的执着感动了,她同意见面,下午与我交谈了两个小时。负责接待我的同志,听说我采访到王希利,露出钦佩的神色说:“还是我们的作家有办法!”

  通过大量的采访,通过阅读中国航空史、《中国航空工业院士丛书》,我才知道,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披肝沥胆,无私奉献。所以说,罗阳不是孤立的,罗阳是这个群体的代表。正是有了罗阳这样无数优秀儿女前赴后继、无怨无悔的付出、拼搏和牺牲,才有了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中华民族。

  写人物报告文学,最希望有故事,有故事作品才有看头;写英雄人物报告文学,尽量要找到其身上的“缺憾”,有“缺憾”人物才真实。但在采访中,最让我苦恼的是,许多人都跟我说:“罗阳没有故事。”“罗阳身上找不到缺点。”我说:“圣人身上都有不足,何况罗阳?”被采访者想了又想,说:“罗阳的确是太完美了。”慢慢的,我也琢磨明白了,正是罗阳的“没有故事”和“没有缺点”,恰恰使得我笔下这个平平淡淡、默默耕耘的罗阳才显得真实、可信。

  报告文学是一种纪实性的创作,“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然而,何为真实性?你的所见、所闻、所思,就是真实的吗?那么多关于罗阳的材料,那么多的采访对象跟我谈了罗阳,哪些是真正属于罗阳的,要鉴别、要判断。不允许失误,哪怕是一个小细节的失误,都会给人物带来伤害。

  《国家的儿子》初稿中,一位名叫杨圣洁的老工人,为了孙子的工作,给罗阳送礼那一段,原来是这样描写的:

  “罗总,给您添麻烦了……这里是两万元……”说着,杨圣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信封。

  罗阳的脸色忽地变了,“您这是什么意思?”

  杨圣杰支支吾吾道:“我不是给您的,是给您手下的工作人员的……”

  “杨师傅,在您的心目中,我罗阳的人格就值这两万元吗?”罗阳满脸严肃,他钻进车里,把车门“嘭”地一关,走了。

  我将初稿寄给罗阳的夫人王希利,请她提提意见。几天后,她在电话里问我:“黄老师,当时杨师傅是怎么向您表述这件事的?是不是明确说罗阳很不高兴,钻进车里,把车门重重地一关就走了?”我想了一下,说:“这倒没有,他只说罗阳没有收钱。我自己觉得这件事很伤罗阳的自尊,罗阳‘把车门嘭地一关,走了。’是想通过这样的描写,来反映罗阳心中的不愉快。”王希利说:“不会的,凭我对罗阳几十年的了解,即便他当时心里不高兴,他也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他会设身处地为老人家着想,会觉得老人家也是不容易的,为了孙子的工作,还得出来送礼。这时候,他最多只会说‘老人家,您怎么能这样?’他根本不会重重把车门一关就走了。因为他怕老人家尴尬,伤了老人家的自尊心。他永远都为别人着想——这就是罗阳!”我说:“我明白了。”

  于是,我将这一小段,做了逐字逐句的修改:

  “罗总,给您添麻烦了……这里是两万元……”说着,杨圣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信封。

  罗阳有些不解,“您这是什么意思?”

  杨圣杰支支吾吾道:“我不是给您的,是给您手下的工作人员的……”

  “杨师傅,您怎么能这样?”尽管罗阳心里很难受,但他还是强压住,他怕老人家尴尬。他钻进车里,摇下车窗,朝老人招了招手。

  我再一次体会到,报告文学创作是“带着镣铐在跳舞”。

  我采访过许多人物,罗阳是我主动想写、主动要写、且让我有最饱满的动力来写的一个人物。 写作罗阳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净化自己心灵的过程。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罗阳却生活得如此沉着、淡泊、高远。罗阳是个超功利、超世俗的人,一般人看重的东西,他却不屑一顾。 他所看重的航空事业,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业。一个人真正爱上了他的职业,便会变得纯粹和超越。高山仰止,这是让我永远敬仰的一种境界。

  感谢中国作协将如此厚重的题材交与我。

  《国家的儿子》书稿终于付梓了,我长吁了一口气,内心却依然还在为罗阳而激动着。创作罗阳报告文学的过程,我收获了一份缅怀、一份崇敬,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份精神!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