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突出民族地域特色 展示宁夏文化魅力 繁荣回族歌曲创作

——“回族音乐汇宁夏”(北京)研讨会内容摘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7日11: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者按:“回族音乐汇宁夏”是由文化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导的民族艺术建设项目,旨在从宁夏民间歌曲中发掘回族音乐基本元素、基本概念,进而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民族地域特色、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回族歌曲。

  该项目自2013年启动以来,先后成立了“回族音乐汇宁夏”课题研究组,编纂了《回族音乐资料选编》,在挖掘整理回族音乐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在此基础上,由文化部艺术司、宁夏文化厅主办,于2014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 “回族音乐汇宁夏”研讨会。与会专家从回族音乐的调式、调性、音阶体系的旋律、节奏特点的变化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建设性意见。

  陶诚(时任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宁夏文化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回族音乐汇宁夏”项目,成立了回族音乐课题研究组,编纂了《回族音乐资料选编》,旨在搜集整理回族音乐资源的基础上,从回族民间音乐、回族宗教音乐、阿拉伯音乐、宁夏民间歌曲中挖掘具象化、概念化、有一定社会共识的回族音乐基本元素、基本概念,创作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民族特色、展示地域文化、群众喜闻乐见的回族歌曲,培养一批优秀回族歌手。我们召开这次研讨会,目的就是要对课题组专家归纳整理出来的回族音乐基本元素进行深入研讨,形成共识,以此为基础推动回族音乐的创作、推广和传播。

  秦发生(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实施“回族音乐汇宁夏”项目,对推动宁夏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宁夏地区汇聚了西北回族音乐的多种类型,体现出西北回族音乐的多种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与此同时,宁夏作为中国唯一省级建制的回族自治区,在全国穆斯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回族音乐汇宁夏”是当代回族音乐发展的态势,将宁夏作为回族音乐研究、创作、表演的文化中心,是宁夏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期待全国音乐界同行的鼎力支持。

  赵塔里木(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如何把宁夏回族的区域性、民族性两个具有特色的属性相结合,同时把它们凝练起来?要从整个西北地区和西北回族甚至全国的回族中提炼。如果涉及到宗教音乐的话,还要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它的来源和构成。这是难度很大的事情,但是很有意义。这困难在哪里呢?就是回族这个民族的特性和属性。我们一般认识到讲汉语的穆斯林,这就很难把握它的特点,要把握它的特点,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从大文化背景着手。我们现在讲穆斯林是中国的穆斯林,宁夏的回族是用汉语来唱这个宗教的音调。还有民俗的诸如六盘山地区的“山花儿”、宴席曲等;另一方面从题材着手,过去在西北和汉族共享的,有一些只是回族,最突出的一个题材就是回族民歌题材。建议围绕“山花儿”这个主题,开展音乐、舞蹈、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的创作,这样力量更大一些。也希望将来通过我们的课堂把这些专家的理论和大家的创作进行推广。

  杜亚雄(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世界音乐学会副会长)由于回族以“大分散、小集聚”的形式被隔绝于不同地理空间和文化环境中,面对外在文化极强的撞击和渗透,逐渐形成了本民族文化的一体化和区域特征的多元化。所以,从宏观上看,各地回族民歌差异很大,它们在坚持本民族文化理念的前提下,又趋同于当地其他民族的民歌。因此,要总结全国回族民歌的音调特征,需在对流行各地的回族民歌按不同地区逐一调查研究后,方有可能。我们先将目光投向宁夏回族民歌的特色音调解析和研究,希望能对总结全国回族民歌特色音调的形成有示范意义。我根据多年在宁夏及整个西北地区进行田野工作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参考《六盘山花儿两千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宁夏花儿精萃》、《宁夏宗教音乐》等文献,并从中挑选了近500首原生态民歌,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旋律分类法进行归类和解析后,宁夏回族民歌在音调上显然可以分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较大的类别。一是“羽核心级进音调”类,二是“徵核心双四度框架”类,前者是宁夏回族民歌具有代表性的音调,而后者在整个西北地区很有代表性。“羽核心级进音调”类:这一类型多出现在宁夏南部六盘山区流行的民歌“山花儿”(又称为“干花儿”“干曲子”等)中,在宴席曲、小调等民歌类别中也有使用。“徵核心双四度框架”类:这一类别的民歌主要包括劳动号子、小调、宴席曲、“河湟花儿”等品种。

  乔建中(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认为羽核心和徵核心的问题判断是基本正确的,有两个数据:一是我在80年代参与宁夏民歌的编撰,《宁夏民歌集成》中收集52首“山花儿”,其中羽核心的22首,徵6首,商10首,角12首;二是临夏的王沛老师编了一首几乎是囊括甘肃、新疆、青海和宁夏花儿令的曲集《中国花儿曲令全集》中收集“山花儿”一共28首,其中羽核心12首,徵8首,角6首,商2首。从统计学观点看,羽核心占了多数,而出现徵、商、角等多元的现象,主要和宁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民族之间的接触有直接的关系。一方面有传播的影响,宁夏北部以汉族聚集为主,而南部是回族聚居区。因北部和陕北接触,南部与甘肃河州相邻,所以在《宁夏民歌集成》里收集了几十首信天游,南部地区收集了几十首河州“花儿”。另一方面是回族通过长期实践和本民族的主体意识、宗教影响而产生出来羽核心,这与南部地区的羽核心是完全不同的——羽核心的级进音调,四度音调在西北地区以及“山花儿”的羽核心里要作为核心元素。与此同时,在类型性的分析方面多下功夫:一是音列的形态,二是音高结构,三是音调结构。

  温中甲(国家一级作曲、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室原主任)宁夏文化厅搞这个活动确实有意义,也有必要性。一是研讨,二是组织创作,三是宣传推广。另外,我觉得这几年,宁夏是我的第二故乡,特别关注一些回族题材作品创作。比如歌曲《回回人》,第一次把宗教音乐用在回族原创歌曲中,有些思想性,同时也是非常有音乐性,音乐和语言结合得也特别好,特别完整。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比较宽容的时代。在创作中,除了“花儿”,还要有一些宗教的、伊斯兰的、阿拉伯的风格,只靠花儿是很单调的。再比如,赵季平创作的大型回族舞剧《花儿》的音乐是很成功的,确实是六盘山区的,宁夏的,而且他把它交响化,这就是创新。此次的活动也是非常好的,这个方式、这个品牌不能只停留在研讨上,马上就要创作,词曲都要组织,同时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王华元(著名作曲家,原宁夏歌舞团团长)“回族音乐汇宁夏”——“汇宁夏”就是说你得要做出品牌来,在全国,这个旗帜应该打起来,得到承认,这音乐就是好。所以我觉得不管我们现在是搞交响乐、现代音乐、民族民间音乐,都离不开中国,离不开宁夏这块土地,这块土地具有它地域独特的风格。这个“独特”就是我们要成为的品牌,要发展要创新不能拘泥旧形式。除了“花儿”,西北老百姓还喜欢什么?我觉得我们的老百姓还喜欢秦腔、眉户这些戏曲,把西北所有音乐元素都可以揉进来,只要宁夏老百姓喜欢,全国老百姓听了都喜欢,那就成为品牌了。最后我想说,我们搜集了丰富的素材,又很有技巧,再加上生活的沉淀,把民族的精神写出来,那个精神头写出来,你就能有好的作品,有闪光的地方。

  解承强(广东歌舞剧院作曲家)在研究回族音乐过程中我建议,建立宁夏回族的音乐系统,也叫做音乐识别系统。它涵盖几个方面:第一是理念识别;第二是行为识别;第三是视觉识别。我总是觉得我们做这个事太好了,太应该在这个时候做了。在此,我讲两个层面,第一,一定要从学术上、从这个民族最高端研究,像欧洲音乐能成为世界音乐的典范,甚至是主流,就是因为研究到这个点了,所以深入和分化,它的系统很牢固。第二,音乐是大众的,音乐历史也是人民创造的,我觉得在这个层面可能要有开放的态度。

  张宗灿(词作家、《舞蹈》杂志原执行副主编、编审、国家一级编剧)回族音乐进一步的蓬勃兴旺,我以为有两点:一是下定决心继续深入发掘,二是下大气力强化创作实践。继续深入发掘其实已有扎实的基础,宁夏几代音乐工作者五十多年来对宁夏民歌、回族“花儿”、回族宴席曲、山川小调等的采风搜集,积累了大量独有的音乐素材,尤其回族“花儿”丰富的调令更是弥足珍贵。回族音乐的繁荣进步离不开创作的支撑,优秀的回族艺术作品曾有力推动了回族音乐与舞蹈的发展。从《曼苏尔》到《花儿》,从《宴席曲》到《阿色俩目》,从《宁夏川》到《回回人》,从《六盘史诗》到《黄河金岸》……作曲家程光华、赵季平、王华元、李爱华、温中甲、徐肇基、朱嘉禾等对回族音乐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下大气力进行艺术实践,推出艺术精品至关重要。如此,凭借创作支撑,加上拼搏勤奋和文化自觉,回族音乐方能大步迈上新台阶。

  景作人(著名音乐评论家、自由音乐人)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人口聚集地。回顾回族音乐的发展历史,除了自身的演变之外,它还与汉族音乐、阿拉伯音乐、波斯音乐等有过交流与融合,因此,回族音乐的内涵相当丰富,其风格种类亦十分繁多。对于回族音乐的发展实践来说,挖掘研究是基础,丰富创作才是目的,有朝一日,回族音乐不仅在民歌、“花儿”等形式上得到良好的传播,亦能够升华到高层次甚至国际化的水平上,最终出现回族音乐歌剧和回族音乐交响乐等大型作品,那将形成一种民族音乐利用、提升和延续的大好局面。

  胡廷江(青年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我觉得“回族音乐”有色彩性,针对这个色彩的歌曲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原创,第二种是改编。说到改编,我想并非所有的民歌都适合去改编。我个人认为民歌改编。第一,作曲者要去对它有特别的把握,特别的了解;第二,原始的民歌一定要具备潜在的发展空间,潜在的是说它们没有发展完,它们还没有表达完,那么,我们可以顺着它的这个思路,在不歪曲原作的前提下,进行拓展和表达。

  朱嘉禾(著名作曲家,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一级作曲)我也算老宁夏了,1969年到宁夏,1990年去部队,在宁夏生活了20年,这期间也跟着刘同生老师参加过宁夏民歌的收集,后来记录没参加很遗憾,但还是从里面学了好些东西,对我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前几年为宁夏创作了一部交响组曲叫《黄河金岸》,第一乐章《和谐穆斯林》;第二乐章《贺兰古韵》;第三乐章《塞上新城》;第四乐章《穆斯林婚礼》;第五乐章《黄河浪潮》,在主题选择方面,我的引子就是用《宁夏川》这个调。

  范晋国(宁夏文化厅党组成员、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夏音乐家协会主席)回族音乐的典型在西北,作为西北一隅的宁夏地区,汇聚了回族音乐的多种类型,体现出回族音乐的多种文化特征。可以说,宁夏的回族音乐,是在长期的、不间断地汇聚回族音乐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宁夏的回族音乐,是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文化特征的回族音乐。无论在宁夏回族传统音乐中,还是在宁夏回族新音乐中,这都有具体表现。因此,“回族音乐汇宁夏”无疑在推动回族传统音乐的活态发展,推进回族音乐的研究,体现回族文化内涵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靳宗伟(宁夏文化馆馆长、宁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生态的“山花儿”俗称“干花儿、山曲子、野曲子、土花儿”,继承了陇山地区古代山歌,如徒歌、相合歌、立唱歌的一些特征。承《诗经·豳风》、《汉魏南北朝乐府》中的《陇山歌》、《陇板歌》、《陇原歌》之遗风,《甘宁青史略·副卷》第五卷中记录了宁夏民国初期传唱的百余首“山花儿”歌词。回族在族群形成过程中,承袭了其他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艺术种类,并融入其固有的文化理念和习俗。“山花儿”是流传久远广泛的古代陇山“立唱歌”在这一带的遗存,是回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承袭过程中兼收并蓄并赋予自己文化理念的衍变现象。我个人认为,宁夏回族“山花儿”独特的“小群体”传承方式,使得回族“山花儿”趋向于小调化,其文学与音乐特色鲜明,风格独特,与信天游与河湟“花儿”相比较,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更强。它是宁夏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活的文化标识,理应是文化交流和艺术家创作的首选素材。

  武宇林(北方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听着各位专家、领导的发言,很受启发,谈一点感想。在“回族音乐汇宁夏”实施中,建议有的放矢地举办回族歌曲创作培训班,邀请全国音乐界著名专家学者为大家讲授回族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和一些宗教方面的知识,比如回族音乐都有哪些元素构成,回族宴席曲、回族“花儿”、宗教音乐、阿拉伯音乐等等,我们要把这些元素都挖掘出来,为一些对回族歌曲感兴趣的老师讲课,普及一些基本知识。另外,宁夏大学每年都会对中小学的骨干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我偶尔也会被邀请讲授中国花儿的传承,老师们都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因势利导进行培训。

  刘明(宁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宁夏大学大约在八年前邀请刘同生教授作为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来指导我们。另一方面,我们也做了具体工作,建立了两个平台:第一,2008年我们就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这在全国高校中,也是第一个,通过传承人和高校传承这样一些活动,为宁夏民族音乐做一些必要的工作。第二,我们借助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成立了宁夏阿拉伯文化发展中心。与此同时,我们已经申请到“回族音乐”国家社科基金,正在筹建第一支小型阿拉伯乐队。

  雷兴明(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我们要把“回族音乐汇宁夏”这个旗帜举起来,就要从内涵到外延,从形式到内容,做的要让别人服,让人认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一是创作实践。理论研究方面,关于宁夏民歌研究,技术层面上的调式、音节,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看法,令我耳目一新。二是创作。在创作方面,简单说一点感受,就是四个字“开放创新”。目前我们宁夏在创作方面,我觉得土气多一些,洋气少一些。在挖掘民间原始音调和原始民歌方面,在神似方面不是很充足,只是抓形似,没有形成自身特有的体系。为此,我们从思想上要认识这个问题。要走出去、走向全国。

  王得盛(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主任、宁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我是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就宁夏的“花儿”来说,提一个建议:把宁夏“花儿”研讨、词曲创作放在我们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我们的环境比较好,然后让各位专家亲自感受“花儿”的来源地,宁夏的来源地就是西海固地区。让我们这些“花儿”爱好者,或者是初学者去感受大师们讲课的风采。

  郝建宁(宁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我个人是搞流行音乐的,目前又上台表演摇滚了。我认为,音乐要活起来,不论是流行的还是民族的。首先要好听,最终审核的不是我们专家,而是广大老百姓,所以说回族音乐好听即可。那么,从理论层面讲,听了杜老师及几位院长的发言,已经非常扎实,给我们创作提供了一个理论平台。但是,作为创作人员,我觉得我们胆子还得再大一点,要多元化。其次,我们回族音乐的律动要改变,就是节奏性,要在节奏性方面下功夫。

  马冬雅(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回族音乐的历史发展与回回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都息息相关。唐宋时期是回族音乐的孕育阶段,元代是回族音乐的奠基阶段,明清时期是回族音乐的形成阶段。历史上回回民族的音乐不断与中华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接触、交流、吸收、融合,形成了既有中华民族音乐的共同特征,又有地方性、民族性色彩的回族音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