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陈逸恒执导的电影《腊月的春》 ,讲述了一个基层干部与生活在贫困乡村的祖孙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甘肃省某市委干部刘为民被派往偏僻的葛家湾村帮扶葛忠杰一家,葛家曾因办养鸡场而几乎家败,家中只有他和孙女腊月、孙子猫娃三人相依为命。在帮助葛忠杰一家以及葛家湾村民的过程中,刘为民也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并对农村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双联题材、没有明星、 200万投资,在很多人眼中, 《腊月的春》只是一部土得掉渣的小成本电影,然而在5月18日由中国影协举办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却对这部影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城乡矛盾、干群矛盾、贫富矛盾是我国社会存在的三大矛盾,在影片中,刘为民就肩负着化解这三大矛盾的任务。 ”电影评论家张思涛指出,“刘为民帮扶葛家爷孙三人的经历,正面而真实地展现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当代基层干部形象,这无疑是极具时代价值的” 。
在《腊月的春》中,刘为民始终以平视和尊重的态度来帮扶葛家祖孙三人,在编剧赵葆华看来,这是主旋律电影创作的一种进步。“在过去的同类型影片中,帮扶干部很容易被塑造成一位高高在上的‘救助者’甚至‘拯救者’ ,他们与被帮扶对象的关系并不对等。 ”赵葆华分析道,“而《腊月的春》中的刘为民与其说像个干部,不如说更像个平头老百姓。他亲眼目睹葛家的贫困,从而唤醒了内心的善良本性,因此才会更加尊重自己的帮扶对象。 ”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如何对待贫困,是考验每一个政府、每一种制度的标尺,而《腊月的春》正是在直面贫困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的慈善体制要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与西方人相比,中华民族有着同情弱者的传统,这是由儒家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 ”李准表示,“在《腊月的春》中,创作者没有回避我国在贫困救助机制上的不完善,但与此同时,影片也十分正面地表现了在善良人性的指引下,人们是如何战胜贫困的。这样的处理,具有真实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
除了刘为民,影片女主人公腊月也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腊月虽然是一个贫困的乡村女孩,却怀揣美好的艺术梦想。她一方面遵循着传统的伦理孝道,尊敬爷爷、爱护弟弟;另一方面又具有当代青年的特质,不甘于现状、十分自强。影片塑造的这样一个年轻女孩的形象,无疑会让人对中国农村的未来充满希望。 ”张思涛表示。
据导演陈逸恒介绍, 《腊月的春》将于5月23日率先在甘肃省50家影院进行首轮放映,随后将在全国范围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