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老戏新探 “禁戏”新生

——从昆剧《铁冠图》到《景阳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6日10:05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悦
昆剧《景阳钟》剧照昆剧《景阳钟》剧照

  2012年,听说上海昆剧团要排《铁冠图》 ,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还真有点替他们担心: “哦?这可是块硬骨头,不好处理。 ”上昆是他最为赞佩的艺术团体,因而他也更偏爱上昆。的确,上昆有传统、有积累、有追求,也自信自觉,沉着大气;行当齐全,师承严苛,且延承的脉络从未断流,尤其是一批老艺术家,有着举重若轻、俯仰自如的神态与境界;年轻一代也已成气象,精益求精、不断地精炼、锤炼、提炼,不仅自己有成,身上更是看得见剧团的深厚艺术积淀。2012年,在年轻的谷好好(时任上昆副团长,现为上昆团长)主抓下,上马了《铁冠图》的整理改编,有人怕步子走得有点大,万一兜不住怎么办,但上昆硬是用最极致的艺术实践证明了老戏如何能做到返本开新,且做出境界和做到深处。更为难得的是,两年来即使各项戏剧大奖拿遍,但对这出传统戏,上昆还是不断在精益求精地细细磨,争取把它演绎到最经典、最极致。

  使有害变为有利

  传统戏《铁冠图》是清代的一个传奇剧本,曾经在清末民国初以及抗战期间多次盛演,在舞台上演绎的昆曲折子戏有十八出之多。但因涉及对崇祯皇帝的肯定和对李自成的否定,新中国成立初它被列为“禁戏” ,从此尘封绝世。但当时看过的人却都难以忘怀,认为其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上昆此番将《铁冠图》更名为《景阳钟》 ,首次写昆曲本的编剧周长赋充分尊重和保留原剧的艺术精华,同时慎重而有力地重新处理、塑造了崇祯这个角色,并着重增加了崇祯刚愎多疑给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一面,又慎重保留并适度削弱了崇祯勤政廉政的一面,使得这部戏总体有着悲剧的情感基调,在剧作本身的作用下也使得传统昆曲表演的力量进一步强化。

  上世纪80年代,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向前辈沈传芷学习了《铁冠图》中“撞钟” 、“分宫”两出折子戏, 2008年在“雅部正音”昆剧艺术传承专场中,他演出的《撞钟分宫》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要将一本禁演了几十年的“反动戏曲” ,改编成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感的好戏,谈何容易。作为《景阳钟》的艺术指导,蔡正仁谈到,“ 《景阳钟》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保留了昆剧传统折子戏的精华部分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改编提高,使其既传统又创新,新中有旧,旧里有新,尤其在全剧的立意上,旨在‘以史为鉴’ ,使有害变为有利,在教化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转换,这是十分积极而正面的。 ”

  《景阳钟》的全部角色都由“昆三班”和“昆四班”的演员来担任,是上昆新生代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示。 《景阳钟》副导演沈矿说,“这部剧走的是老戏新探的路子。所谓‘老戏’是想保留昆剧原演出中的精彩唱段和表演艺术,所谓‘新探’首先在结构上要进行简洁的处理,本着有戏则长无戏则短的原则,该保留的要完整保留,不该保留的要做新的认识与新的呈现。既保留传统演出风格,又让戏有现代审美之感,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艺术风格” 。

  不换形的“移步”

  “近年来,我们都在思索戏曲艺术如何进一步向生活学习、吸纳现代美学因素,思索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谨慎地迈出新步来推陈出新。 ”中国剧协顾问、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徐晓钟认为《景阳钟》在表演上提供了一个颇有借鉴意义和价值的启示:充实演员表演的情感体验,当演员在内心有了真挚的感受,有了真挚的激情,在程式动作中有所延展的‘移步’ ,并在真挚情感充实的基础上来发展甚至创造新的程式,试验着努力做到梅兰芳先生提出的“不换形的‘移步’ ” 。 《景阳钟》的唱腔设计顾兆琳也深为赞同,“昆曲应遵循‘移步不换形’ ,或移小步而不换大形。特别是‘形式’ ,必须合乎戏曲艺术的本体规律。昆曲的形式是经过世代积累和沉淀的艺术程式,当然其中有些需要改变,但变的时机和变的分寸都要掌握好,这样创作的作品才能既是昆曲的,又是这个时代的” 。

  《景阳钟》中饰演崇祯皇帝的黎安,准备这个角色所做的案头工作是他做演员这些年来做得最多的一次,这对他来说也像面对一场异常艰难的攻坚战,“崇祯皇帝按昆曲行当属于大冠生的代表角色,按照年龄来说,崇祯死的时候也就33岁,本该是正值盛年的年轻人,可他是个不幸的亡国之君,所以这个角色的唱念以沧桑为底色,从大厦将倾时的无望悲切,演到帝国覆灭时的绝望疯狂,直至尘埃落定的死寂,用了很多衰派老生的手法,很是高妙,这样的角色对我而言没有可以参考的先例” 。黎安所演的崇祯,也被师父蔡正仁看在眼中、热在心头,“黎安从擅演巾生戏到这次主演这样一个分量特重的大冠生戏,可以看出他付出了巨大的艰苦努力,我对他的表演是肯定的、满意的” 。黎安则表示,在他的心里,这是一个至今“未完成”的角色——要在一次次的演出中,摸索着让他更丰富、更饱满、更有感染力。

  技也可以载道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崔伟因《景阳钟》引发的思考颇有价值。他说:多年来我们的创作者对传统和自己所从事的剧种本体敬仰不深、研读不够,思考咀嚼不到位,妄自菲薄的情况几乎比比皆是。这必然导致守宝山而受穷,谋创新而苍白;尽管传统是个原矿,但能否在原矿基础上裂变出撼人心魄、引人入胜的时代效果,则需要当代创作者能在传统内升华出丰富的内蕴与感人的人物生命感;戏曲的观赏传统和表现方式不是负担而是财富,是剧种形式征服观众的独有魅力,前人创造的表现方式经过历史检验和淘洗更体现出经典性与精彩度,他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足以成为今人赞赏的看点。

  “在今天,当我们对传统的理解、认识一代一代渐行渐远时,当我们的新创是因为传统的缺失时,当传统只成为我们需要的表现手段而失去它自身的主体、本体时,如何整理、改编传统戏开始变成一个重要问题让人必须面对。我有时甚至认为,当一个时代的艺术创作力处于间歇时期(这肯定是艺术的规律也是历史的规律) ,正确地理解并且有才情有智慧有识见有思想地整理、改编传统戏,应该也可以是一个时代的特色与贡献、一个时代审美的幸事。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王评章的观点特别值得深思:“讲修养、讲根基、讲来历、讲道理,讲临帖摹碑的功力,艺到至境能通神,技艺后面永远有深邃的文化。技也可以载道。 ”

  相关链接

  上海举行“昆大班”从艺60周年纪念《景阳钟》获中国戏曲学会奖

  本报讯(记者  张  悦)  5月18日,适逢中国昆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3周年纪念,又是昆曲老艺术家们(昆大班)从艺60周年纪念。上海昆剧团创排的新编历史剧《景阳钟》在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文华优秀剧目奖、第五届昆剧节优秀剧目奖榜首等一系列荣誉的基础上,又荣获了中国戏曲学会奖。5月19日,由中国戏曲学会、上海市文联、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上海市剧协、上海昆剧团承办的“鉴古融今·推陈出新——昆剧《景阳钟》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中国戏曲学会奖旨在奖励优秀的有学术价值的戏曲创作演出,从1989年给京剧《曹操与杨修》颁奖以来,迄今已有29个剧目获奖。对于获奖的剧目,学会都会与有关文化部门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以总结其创作经验、艺术成就,探讨其进一步精益求精的可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