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殷健灵《天上的船》:对远景不知疲倦的眺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19日09:4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曹文轩

  我一直觉得,每一个故事,每一部小说,都是有性格的。有的温婉,有的激越,有的阴鸷,有的憨厚……而这种性格往往是由色彩所决定和体现的,这种色彩不仅仅是指文字的色彩,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色彩。殷健灵的小说始终让我觉得温情柔韧的文字背后,潜藏着一股坚毅与执拗。

  从《纸人》到《千万个明天》,这些年,殷健灵一直在努力尝试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创作,但是,不论怎样变幻,故事中的场景却始终是她所熟悉的那个小城小镇。然而,这次,她却选择背离都市,来到边远的西南。毫无疑问,晨光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的殷健灵新作《天上的船》,这是一个迥异于她以往创作的崭新而奇特的文学世界。但细想起来,也不感到十分的惊讶:这个人在写作上似乎从来就没有囿于一方天地,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她是“乱窜”的。她不怕写陌生的生活。甚至对陌生生活带着一种探求和涉足、深入其中的强烈愿望。

  高速发展流动的现代社会,在开阔人视野的同时却也在限定我们的思维。在时代的追迫下,我们越来越勤勉地躬身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却时常忘却了直起腰来作远景的凝眸与回顾。纵观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我们有太多的作家太多的题材集中在都市领域,我们不知疲倦地反复书写着都市孩子的各种调皮捣蛋,各种成长的烦恼。我并非是指这样的都市生活没有书写的意义和价值,而是,这种资源及创作的过度关注和集中,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另一种缺失和遗漏。或许在都市题材之外,在关注眼前的近景之外,我们还可以有别样的远景值得去尝试与审视。而我以为这种远景大致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的远景,一种是空间的远景。 后者对于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来说,似乎尤为稀缺。中国辽阔的幅员,多民族的文化,这些原本都该成为儿童文学表现的宽阔而厚实的资源领域。事实上,一直以来,我们忽视怠慢了这些方面的挖掘与探讨。许多特有的文学资源被荒废在漫长的岁月之中,细想起来,不免让人可惜。

  殷健灵看到了这份宝贵的资源,用她特有的开采方式,为今天的儿童文学贡献了一份可供成千上万的读者享受的精神财富。

  变化着,不停地变化着,但却又永远是殷健灵。变与不变,这就是一个成熟作家的艺术辩证法。她可以随意转换自己的写作场景,但是其关注的精神内核却又是恒定的。这本《天上的船》,在西南边陲繁密的雨林穿梭中,一以贯之的依然是她对于质朴人性,温暖情感,浪漫理想的追寻。打开文本,我们依然看到的是她。

  相较于都市大部分居住在钢筋铁骨建筑中衣食无忧的孩子,这些边远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孩子,物质的困窘,人事的沧桑,往往使得他们过早地参与到人生的艰辛当中,也因而过早地体会到人生中许多深刻的情感,诸如:孤独、尊严、信念……“苦难”注定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而这个故事几乎就是以“苦难”开始的。深重的苦难,并没有给这个小说涂抹上压抑而悲伤的基调,反而一如透进“瑞福里斯”密林中的阳光,明亮坚韧得让人炫目。殷健灵以她独有的女性温情弱化了“苦难”的色彩,融解了“死亡”的阴冷,她让人生的生离死别在孩子纯净的目光下变得简单变得自然变得温暖。“苦难”中,孩子们坚守信念,追寻美好的奔跑姿态,也着实感人。

  而这些孩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切高贵而优秀的品质,譬如勇敢、善良、宽容、积极等,大概都离不开大自然风霜雨露的滋养。他们与自然为伴,一草一木,一声鸟啼,一片蛙鸣,在他们看来都是富有生命力极为生动的存在。他们读得懂自然给予的一切启示,也娴熟地掌握了一整套在自然中生存的法则。万物交汇,光影变幻的大自然直接塑造了他们对于生命的感知方式与态度。故事中,刺激惊险的丛林探险,与其说是一段成长的历程,倒不如说是一种生命的探索与领悟。在这种探索中, 一种生命形式的结束只不过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始。他们相信万物有灵,众生平等,这也许是人类最纯粹最原始的本性。

  如今的孩子失去了亲近自然的欲望,也同样失去了融入自然的能力。这时常让人隐忧,因为一个民族文化气质的形成绝不仅仅是靠书本文字的熏陶,更多的得益于对大千世界的直觉感悟。必得到日光下,感受微妙稀奇的光与色的交织,聆听万汇百物的动静。培养与自然的亲近并不需要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一切微小细弱的事物皆有着最为深厚的内蕴。而对于文学来说,审美的世界产生于云彩、月光与薄雾的风景之中。只有这样一个世界,才能圆满地表达我们对现实的认识。

  在一种普遍温柔的文学创作中,我们也许急需充满原始自然气息,充满着一种山野丛林中活泼泼的野性的文字与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殷健灵的这部《天上的船》显得弥足珍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