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作品评论 >> 正文

《梦想照亮生活》研讨会文字实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16日16:46 来源:中国作家网

  主持人(梁鸿鹰):各位嘉宾,由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和河北教育出版社举办的长篇报告文学《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研讨会正式开始。

  《梦想照亮生活》通过讲述身残志坚的河北盲人穆孟杰倾其所有举办的第一所农村特殊教育学校,为247位盲人学生提供全免费的生活和特殊教育,扶助他们的生存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这部作品进行深入研讨,很有意义。作者李朝全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理论评论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勤奋的报告文学作家,他近年创作的《少年英雄——20名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故事》、《春风化雨——当代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纪实》等一系列作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相信通过我们今天的研讨,能够对促进他的创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天与会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张胜友

  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

  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吴秉杰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胡平

  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包明德

  评论家张守仁、傅溪鹏

  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叶梅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白描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陵

  《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李炳银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何向阳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彭程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蒋巍

  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王必胜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委员牛玉秋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萧立军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晨光

  河北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边建国

  河北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斌贤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兼执行主编杨晓升

  《文艺报》总编社主任徐忠志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创作研究处处长李东华

  《中国作家》杂志编审朱竞

  《中国作家·纪实版》编辑室主任汪雪涛

  河北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处长张军虎

  河北省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郝建国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助理研究员岳雯

  作者李朝全

  首先请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书记讲话,大家欢迎!

  李敬泽:今天一来我在外边签到的时候就感到,创研部的人都喜气洋洋,像办喜事的感觉,也确实是喜事,首先是要祝贺。《梦想照亮生活》今天开研讨会,从我个人来说,除了说朝全是我们创研部的同事之外,我还有点别的想法。

  首先,朝全过去都是以报告文学评论家名世,自己以前也写过报告文学,那么现在这个已经是第三本了,我觉得这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当年秦始皇东巡的时候,项羽看热闹,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说了“这个皇帝我也可以做”,我想搞评论的,评论家搞报告文学研究的也好,散文研究的也好,小说研究的也好,都在不同的时候曾经有过“彼可取而代之也”的野心,但是搞成了的不多。尤其是我们搞小说的评论家,好像也有不少人写过小说,但是写得像样子的不多,后来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写过小说了。那么朝全既是个评论家,也同时是一个报告文学作家,我觉得这是特别令人羡慕和令人惊喜的一件事,我想他是把他对于报告文学多年的精深的研究,转化为他自身的这样的创作。我相信,而且我看了以后,我也确信说,对于朝全来说,这样的理论评论工作和他的创作可以说是相得益彰的,理论评论工作还是给了他的创作以特殊的力量和优势,这是一个。所以,作为一个评论家的同行,我要向朝全表示祝贺,表示羡慕嫉妒和恨,这是一。

  第二个,就这本书来说。《梦想照亮生活》确实是一部——我们现在老讲正能量,那么这确实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感人至深的书。其实关于残疾人的生活,关于残疾人的方方面面,这方面应该说文学作品表现得不算少,也不算多,相比起来也不算少,这方面的报告文学以前也有过一些。从这本书来讲,我觉得它首先是选材和角度确实是有特点的,实际上它还不仅仅涉及残疾人问题,——我甚至觉得主要还不是残疾人问题,实际上是涉及到了我们的慈善事业、我们的社会建设,一个人的善念如何转化成为一种社会行动,如何把他的善念转化为对我们的邻人、对我们的同胞、对我们的广大的不知名的兄弟姐妹们的那样一份爱和那样一份救助。我觉得,这个其实可以说,至少这部书,残疾人构成一个面,另外一个我认为可能更重要的面,是这个面。那么,就这个面而言,可以说,它是触及到了我们现在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一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主题,现在我们老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讲中国梦,中国梦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能够凝聚起一个有力的共识,为了我们共同的幸福生活去奋斗,去争取。在这个过程中,当党中央总书记提出这个中国梦的时候,也是有强大的现实针对性的。也就是说,现在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确实也普遍存在着社会关系淡漠的问题。人和人的相互的那种扶助关爱,那种“我们都是一体的,我们是一个生活共同体”的这样的信念,那种“我的邻居和我是有关的,路人和我是有关的”,这样的信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实际上是有些淡薄,有的时候甚至是淡薄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就像我们现在整个国家和社会在费了这么大的劲在讨论说,在路上看到一个老人躺在地上,我们到底是扶还是不扶?当我们这么讨论的时候你就可想而知,我们的生活已经出了大问题了,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大问题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重建一个“我们是一个共同体,我们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我们是一个情感的共同体、认同的共同体”这样一个信念,我觉得是我们现在整个社会、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理解,中央提出了我们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旗帜的指引下,来共同争取我们的幸福生活,去建设一个小康社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一部作品,从这么小的一个切口、这么小的一个事例入口,我看了以后感觉,它不仅仅是一个诉诸我们的情感,不仅仅是我们要关爱残疾人,我们要关心弱者这样一个基本情感的面上的事情,这里还包含着对于我们社会生活,对于我们的伦理生活的比较深入的思考。正是在这个思考的层面上,所以我说,朝全作为一个理论家,作为一个敏锐的理论家、评论家,他的思想力量表现得是比较充分。所以这样一部书,我个人认为很有研讨的价值。

  中宣部从今年开始,通过中国作协几部委联合起来推动中国梦的文学创作,那么,什么是中国梦的文学创作?当然,重大题材,重大事件,英雄事迹,这都是。但是同时,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普普通通的人们在他们的生活中的善行义举,他们为了探索和追求上好的新生活所做出的努力,付出的奉献,我觉着这也是中国梦,而且可能是那个更广大、更实在的中国梦,所以像这样的作品,——我特别喜欢封面这个照片,普普通通,纯朴的,一看就是乡村的,包括穆孟杰,完全是一个是从草根、从泥土中成长出来的这么一个人,这样的中国梦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而抒写这样的中国梦的作品,也更值得我们认真的研讨和有力的推广。总而言之,我要祝贺我们朝全写出这么一本书,我也祝贺我们的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么一本书。感谢大家,谢谢!

  主持人:谢谢李敬泽书记。下面我们请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张晨光同志讲话。

  张晨光: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能参加这次长篇报告文学《梦想照亮生活》的研讨会,我本人感到非常荣幸。我也代表我们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向出席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文学评论家,各位作家,以及我们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于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给予的大力的支持,对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先生、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张胜友先生,在百忙当中出席这次研讨会,我尤其要表示衷心的感谢!

  《梦想照亮生活》是我们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和我们现在叫子公司,我们所属的出版单位河北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一本重点作品。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全国自强模范,叫穆孟杰,他自幼残疾,免费给240多名盲童提供学习和生活的条件,对他们进行精心的培养,教会他们生存的技能,特别是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那么,在全社会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由出版社请到我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朝全先生,撰写了《梦想照亮生活》这本书,讲述了穆孟杰的事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的活动,现在一个重大主题的活动,我们是交了一份感人的答卷。一个残障人员克服自身的缺陷已经很不容易,他的生活工作已经很艰难,但是,他还要用自己的本不健康的身体去承担一个个残疾人的梦想,把这个梦想推广开来,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大爱和善举,应该说是很好地诠释了中国梦,诠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提倡的仁义礼智的大爱精神。他的事迹在社会方面和大爱方面都有很值得推广的价值。刚才敬泽主席从社会、从人生的深层次进行了分析和点评,非常精到,非常感谢。

  我们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和我们所属的河北教育出版社,对《梦想照亮生活》这本书,在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当中,出版社和作者是通力合作,反复沟通,精心打磨,力求把这本书作为一个精美的图书精品奉献给广大读者。我们这本书的编辑出版和宣传推广工作,也得到了我们省市宣传部的主管领导和相关处室以及我们集团主要领导和相关处室全心的参与和细心指导。

  我也借这个机会,把我们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的简单情况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现在叫集团公司,也是我们河北省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主要业务,有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网络出版,印制发行、物流等等,我们拥有27家全资的子公司,员工1万余人。近年来,我们贯彻中央和河北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转企改革、股改上市和资源重组,我们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我们销售收入109亿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也是我们河北出版集团的重要的职责和光荣的使命,近年来,我们认真履责,不辱使命,出版了一大批导向正确,高质量的,高端的优秀图书,获国家级大奖和入选国家重点项目的出版物的数量位居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也树立了良好的出版品牌。

  今天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各位评论家,各位文学家、作家,都有着很深的文学造诣,我们对这次研讨会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通过本次研讨活动对《梦想照亮生活》这本书的宣传推广能够起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会以各位领导,专家的意见建议作为指导,对这本书和我们今后的出版工作,加以完善和改进,以取得更好的更圆满的成绩和效果。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研讨活动,对于进一步扩大《梦想照亮生活》的社会影响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最后我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1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谢谢张总。下面我们请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张胜友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张胜友:首先要对河北出版集团、河北教育出版社表示祝贺。现在研讨的《梦想照亮生活》,是好人系列。河北好人系列由河北教育出版社连续推出。——也是你们教育出版社赚了大钱回馈社会吧。

  刚才李敬泽书记已经说过了,这个书的出版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它这个是传递正能量,它不是简单的写残疾人的生活,80年代的时候我写过残疾人题材的报告文学,当时我跟胡平合作,那个时候全国残疾人5000万,现在是8500万,现在更严重了。这个作品是写残疾人的自立,以残助残,十分了不起,让我们正常人都感到汗颜。因为李朝全是报告文学评论家,他对报告文学的要求,对报告文学的写法,自己也会非常地注意,所以看来这部报告文学的采访是非常扎实的,是完全来自生活的。第二,对人物的刻画是很细的,文字平实,细节上让我们非常感动,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非常生活化的,来自生活底层的,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报告文学,所以,我向朝全表示祝贺。谢谢。

  主持人:谢谢胜友,下面进入专家研讨。炳银开个头。

  李炳银:今天这个会,刚才敬泽也说了,朝全以前是在评判别人作品的评论家,今天让大家来品读他的作品,对朝全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这个作品的社会意义,它的现实的思想道德文化方面的价值都很大。穆孟杰作为一个残疾人,他做这些事情,他不但自己做这件事情,在助残,自己办一个学校。我在看这个作品的时候经常想到,我们社会为他们做了些什么,这样的弱势群体本来应该是我们社会给予救助,给予关怀,给予扶持的对象,但是我们现在社会没有扶持,也不能说是没有扶持吧,但是他们现在走到自我扶持、自我救助的局面,所以这些事迹非常感动人。感动人的一个方面是,穆孟杰本人是个残疾人,他不自暴自弃,而且通过自己严峻生活的锻炼,最后有了一笔资产,他一个盲人,那么辛苦,那么艰辛地积累了100多万资产,作为一般人来说,我好好过我的日子得了,但是他没有,他想到了和他有同样经历的这些盲人的命运,所以主张来办这个学校。他办这个学校之后,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向全家提倡这个,他那儿子、女儿都很精神的,长得很漂亮的,也统一到他这个行动当中来了,也认可了他的价值。所以,不光是穆孟杰本人,穆孟杰一家他的女儿、他的儿子、侄女,还有那个叫张文飞的女孩子,他们一起来办这个盲人学校,而且办得很好,而且盲人学校盲人什么都不用支付,来了之后全包,教给他们技能,教给他们人生的技能,使他们对人生的了解,对人和社会的感知方面树起一个新的信念。所以穆孟杰做的这个事情本身已经超越了,给这些盲人孩子一种简单的生活的照顾,他实际上在他们的人生命运当中,在为我们社会干一件很好的工作。这是一个。

  再一个,我觉得朝全的作品写得也很动情。他在穆孟杰一家和学校里边也不断地感受着他们这种无私,感受着他们这种伟大的精神,感受着他们超凡脱俗的这种力量,所以他写得很细致,写了很多很感人的故事细节。这里面写到有些孩子,有些盲人孩子掌握了技能以后,他本来可以离开了,但是他不离开,父母来接他,都不愿意回去,可见盲人学校所提供的温暖,我认为是从他的父母兄弟那里都得不到的东西,所以他们完全把这个学校看成自己的家园,看成自己情感的家园。这一点朝全分析得很细,通过很多故事、很多小细节来说明这个东西。

  再一个,我觉得从思想内容,从它的社会意义、社会价值来说,这个作品都没得说,而且对这个人的事迹本身所包含的精神内容方面,我觉得朝全也都讲得很清楚,在他的《采访手记》里也都讲得很清楚了,所以我们也没有很多说的。他是很感动人的,也是很值得社会关注的,也很值得我们这些正常人来关注,这是一点。

  再一个我觉得,这个作品如果从文学角度来看,就像朝全本人的性格一样,他是比较平和,比较老实吧,一个一个人地采访,一个一个人地写,虽然这些人的故事都很生动,这些人都很有意思,包含了很多内容,但是作品在对他了解了丰富的材料,丰富的细节,丰富的故事之后还不够,当然,每个人写作有每个人写作的办法,朝全他这种写作也是一种方式,但是可能有些人写作时他可能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可能把这些材料重新归类,把这些人重新架构,重新结构,这种力量产生的更强一点。现在我感觉好像有一点就是说,采访一个人把一个人归纳起来,显得有一点平实了,本来可以写得更好一点,尤其是朝全我们平常——当然敬泽说了,——很多搞评论的人经常是眼高手低,他挑别人毛病容易得很,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但是自己写起来难度很大,但是我觉得朝全今天能够做得这一点,他写过的《少年英雄》也很好,所以朝全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很好。从理论批评转到写作不是简单转化的问题,那是需要很多的时间,但我们不能要求说,搞批评的就要写得最好的,所以这一点来讲,我觉得朝全能够实现这个东西,他能够深入地采访,那么样地走进这些盲人,跟他们对话,我觉得这种精神就很值得肯定。我听朝全说了,这个题材他当时推荐给好几个作家都不愿意写,出版社说要不你写吧,朝全就写了,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也能感受到朝全的社会责任感,也能感受到朝全对这个事情的认真程度,所以这一点应该表扬,不管他写的是不是像我刚才感觉的有那些不足,是不是写得很精彩,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写了,感动了我们了,有社会的反响,我觉得就很好,我就说这些。

  主持人:张陵和晓升要出差,你们俩先说吧。

  杨晓升:我是带着感动和喜悦的心情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感动当然是穆孟杰这个人物,欣喜的是看到朝全在搞报告文学评论之余,能写出这么好的报告文学作品,彰显了他在报告文学写作方面的才华。同时,我还要说,中国作家协会这是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壤,前面有敬泽书记在那儿为榜样,因为朝全我是看到他这些年是一步一步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从不起眼的编辑,然后到到创研部以后,每年都出成绩,应该说这几年也是非常活跃,也写了非常好的报告文学评论,所以是这方面的专家,现在又出了报告文学作品,确实值得祝贺,也祝贺中国作家协会,祝贺河北出版集团。

  李敬泽:所以他们老说工作忙,你看人家李朝全还是左一本右一本写了嘛,显然还是不太忙。

  杨晓升:说到这本书,我觉得这书首先是选题好。我们大家都在追求梦想,但是要写一个残疾人,怎么样自强不息在追求梦想,而且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这个确实是非常不容易。这样的题材,这样的人物还是少的。

  第二个是采访非常深入。刚才几位也都说了,不但深入,还扎实,给读者带来新的阅读体验。我在读的过程,是跟着朝全到了特教学校,学了很多东西,很多生活都有新鲜感。比如说两个人认识互相介绍,不是说我叫什么,而是要说自己是长得什么样的,有多高,这种体验如果不到那儿去采访,那是感受不到的。还有穆孟杰教新来的盲人孩子穿衣穿裤子,包括走路,这个非常细致。当然还有穆校长,包括盲人老师包括盲人孩子,他们心理内心的活动都非常细致。

  第三是结构严谨,脉络清楚。走进学校,先写见到这种残疾的学生,然后接着写教师的群体,再写穆校长自强不息的创业史和办学史,最后才是穆孟杰更大的志向与理想的追求,一步步地在深入,最后故事是推向了高潮。

  第四个,我觉得把握得好,语言很朴实,真切。讲述穆孟杰的事迹,始终是让事实说话,里面没有华丽的词汇,也没有填一些其他的材料来补充,扎扎实实的靠采访、靠事实来说话,这真正地彰显了报告文学真实的力量,所以这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议论也非常少。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写他创业史的时候,他是很节制,这些议论有时候水到渠成的点一下,有画龙点睛之妙,然后每一章后面的《采访手记》确实是结合本章的内容来讲他内心的思考,这些思考不断地在深化人物,突出主题,这是关于朝全这本书的特点。

  另外,我说说盲人穆孟杰。首先他是一个盲人,这盲人与常人相比,他确实克服了很多大家想象不到的困难,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不服输,不屈从命运这一种信念,从小时候养兔放羊被人看不起,后来学习了很多东西,以此自立,并且攒了上百万的财产。这么一个人物,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不仅如此,他挣了钱以后,不是说想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而是想到了很多盲人孩子,所以想办学。这个办学的艰辛,我看到他为了办学,到县教育局送材料,遭受了暴风雨所经历的那种痛苦,那种遭遇,让人看了以后确实非常感人,所以他是一个大爱的人,还是一个高贵的人,甚至是圣人,真是超凡脱俗。他办的学校竟然不收学费,而且向全国所有的盲人孩子开放,一点点生活费都不收。这么一种创举,确实令人敬佩,确实高贵,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只有这种人才能体现朝全在全书后面诠释的是中国精神,中国脊梁,我们现在讲社会主义价值观。朝全选取了这么一个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承载的就是中国梦,我觉得中国梦的实现是靠我们每一位公民踏踏实实奋斗的追求,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种体现,这个是最生动的例证。同时,我最后说穆孟杰是一面镜子,照亮了我们正常人。其实一个人潜力是非常大的,因为环境的原因,因为很多人都太顺了,在一种安居乐业中没有被逼到悬崖上,他那种能力迸发不出来,但是这一个盲人从小就受到歧视,不得不迸发,所以我觉得他是人生的楷模。再一个,我也觉得他从另一面,他所做的一切,也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一个国家,我觉得善待弱视群体,尤其是善待残疾人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最好体现。现在全国有这么多的盲人,我觉得穆校长所做的很多事情,本来应该是别人来帮他分忧,来救济他,而他现在是自己不但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不断自立,而且帮助其他的盲人朋友,不断的为国家分忧,我本人确实非常感动,再次祝贺朝全和河北出版集团,谢谢。

  张陵:朝全这个人非常朴实,朴实也是有力量的。我跟其他的老师还在讨论这种事呢,这种写法,我个人认为我比较喜欢这种写法,朴实当中还比较收敛,但其实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主要是在报告文学的人物塑造上面有很大的贡献。前几天我们参加了报告文学一样的一个研讨会,那些人物也很感人,我们串起来觉得谁都记不住,每个人单个来看也是感动中国的人物,可是你把他变成一本书的时候,你会觉得是一本很好的书,但是不一定记得住那些内容,还不如深挖一口井把一个人写好,以点带面。

  朝全写得非常好,我觉得朝全在写穆孟杰的时候,没有把他当成一个残障人在写,他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在写,但是他写的在雨水当中,在大雨当中,你像教育局的局长很坏的,要捉弄人家,但是这个人根本没有较劲,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结果被出租车司机丢在大雨当中,但是这个人的意志非常坚定。他的道德品质和意志都非常突出。塑造人物要用文学的细节。文中写到盲人的拐杖,这个道具几次写到,朝全抓细节抓得很好,来塑造人物,做得很成功,所以这个人物被我们记住了,这个人真的是很厚实的。如果我去当评委,我就会去选择这个,具体的把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提炼出来了,倒不是很多的人去议论他,一定要把这个人物拔到什么高度。作者把他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写出来,而且用这种非常有控制力的叙述写出来,也蛮感人的。我个人是这么想这个东西的,因为要出差就不多说了。

  傅溪鹏:朝全因为是我老乡,福建人,本来我住的比较远,不想来了,但是给我打电话了,还是来一下。

  我读了他这本书以后,我就一个最大的感觉两个字:朴实,文章朴实无华,文如其人,作者也是朴实无华,作品里头的人物也是朴实无华,文章的结构也是朴实无华,读起来自然流畅,感受到一种大爱无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国家中国一种优良的民族传统,老百姓一种最纯朴的崇高的精神。刚才很多领导和评论家都讲到了,这个残疾人是要社会帮助的,他现在是自强不息,实际上朝全写了很多很多这类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穆孟杰应该说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人物。他这种自强不息的坚强,不怕各种挫折,各种坎坷,各种灾难,一而再再而三的奋斗,最后终于做成这项事业,确实是代表了中国梦的一种精神。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朴实,非常感人,也是思想高度很深刻的一本书,这是第一种感受。

  第二个感受,人物的刻画很生动,这个就不细讲了,主要是对这主人公穆孟杰一生经历的很多细节,细腻的一种描写。故事情节读来催人泪下,又非常令人敬佩。穆孟杰确实是中国民族传统当中好的一个突出的一个中国好人,我觉得像刚才很多同志讲到的,他的采访确实是非常深入,报告文学的创作采访是最辛苦的,跟小说家不一样,小说家当然也是很崇高,很受人尊敬的,但是报告文学作家,他首先采访是很痛苦的,是很艰辛的劳动,从这个文章里头,——读文章就可以看出这个作者到底有没有深入采访,有没有实实在在的采访,从文章里头就可以感受到。他对穆孟杰的描写没有任何的华丽辞藻,都是很朴实的语言,但是感觉还是很有文学性,文学性并不是华丽词汇,文学性强、感人的报告文学是靠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文学性,所以他对穆孟杰的描写非常成功,对几位老师,还有他儿子和女儿,还有他老婆几个人物的描写刻画也是很细腻,很成功的,所以我觉得在人物刻画上还是很成功,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感受,文章的结构非常平实,确实非常地朴实无华,但是读起来很痛快,很顺畅,可以一口气读完。每个人物都能抓住感觉,就像高山流水那么顺畅,自然流畅下来,而且他这种写法又把作者内心的情感也都融入进来,一并地写出来,所以这本书是比较典型的现实主义的作品。

  第四个感受,我觉得评论家来写文学作品,这是值得提倡的,事实上我们中国的评论家和作家之间到底有多靠近,有没有评到点子上,经常评论家他自己想怎么评,就怎么评,说你怎么好,这个写得不好,那个写得好,实际上没有说到点子上。因为我过去曾经提倡,一个评论家应该是作家最好的知心朋友,他应该非常了解作家创作过程当中的一些内心活动和一些过程,苏联很多评论家和作家都是好朋友,我们的评论家自己来写作品,这是很值得提倡的。我相信朝全写这类的作品以后会写得更好。我读《中国作家》杂志的时候发现,朝全写报告文学,我觉得惊奇,评论家写报告文学的很少,我们好多小说名家写小说不像,其实报告文学作家也有人想写小说,写来写去不像,能够写好小说也能写好报告文学的人不多,那么评论家又能写好报告文学作品,这确实很值得提倡,这就可以拉近我们的沟通,这一点上我非常赞成,我非常佩服朝全这种精神,朝全这种文如其人的文学创作和评论,值得我们学习。另外,这本书是对残疾人的情况现状对我们了解他们,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徐忠志:我跟张陵老师一起出差,先说几句。刚才敬泽主席说,说是朝全平时工作这么忙还有时间创作,确实是让人敬佩,也是让我敬佩,在书里看到他去了那么多次,肯定是业余时间了。但是这个感觉是这样,我看了以后,跟建国总编辑讲,我说这个书写得非常扎实。刚才几位老师也谈到了,朝全是表里如一,而且他一直也比较谦虚,所以这本书里边也透着这样一种气息在,他写的这个人物,我们早就知道,但是也都是浮面上了解,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而已,但是通过这本书朝全笔下的展示,这个人立体起来,生动起来了,而且确实是能够打动这样一些实际上平时对残疾人对聋哑人不慎接触的这么一面,这里面有很多感人的笔触,你比如说他跟曹琴香的爱情写得很美,很暖,但是在他把自己赚来的钱投入到没有希望,甚至没有保证的特教学校的时候,两个人有过冲突,这种冲突是现实生活当中的本真,更对他们夫妇两个人的形象塑造,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想尽管在写法上比较中规中矩,但是并没有影响我们看到他对自己构建空间的这种心思,能看出他这种心思,而且他有的时候还有一点雕琢感,你比如说他当时办学校办这件事情上那么难,实际上可能比这还难,能够反差出来,正常人办一件事都不容易,何况穆孟杰这样一个残疾人,但是他坚持下来了,并且不仅是自己,在整个家庭,连他的儿子都投入到特教事业上去,所以我就说突然想起,大概很多年前我看过一场演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艺术团,叫《我的梦》这的演出在保利剧院当时是免费赠票,一张票不卖,他们就希望很多人来关注他们的群体,怎么在艺术空间里展示他们的追求,我就很震撼,那个舞蹈啊,还有一些歌曲,包括很小的那叫什么病,非常非常小,一米二高,在一个大台子上拉胡子,但是给人感觉的是这样,但是穆孟杰的形象更赋有现实意义,他并不需要我们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所以朝全抒写了他,他做到了两个尊重,一个是尊重了他自己,另外是尊重的读者,因为他没有把我们当作一个什么都不知道,或者需要更多的人,需要知道更多的人来看待,所以说你会发现,他的描写当中是很好的,并没有把全部的采访放进去,他也有一点自己的思想,想努力的让我们知道,所以他才留了采访手记,有些专家说可能思辨一些更好,但是作为一种向大众推出的读物,可能也会好,因为我们毕竟是专业读者,那假如说我们河北教育社向建国总编辑这里向大众推的话,也是可以的,所以就是祝贺朝全,但是这本书我从编辑角度来讲,有一点意见,建国,你这个书的后面光着屁股不好,应该有一个垫纸,你后面一定要有一张纸,我个人感觉,完全是题外之话,这是样书,我说的就不做数了,希望这本书能够卖的好,这样一个人物确实值得我们去推介,谢谢。

  主持人:下面雷达。

  雷达:到的人很多,我说自己最主要的看法。朝全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向我们贡献了一本好书。

  第一点就是这个题材的价值和他开掘的深度。残疾人的题材不能说写得少,但是我总还有一个感觉,我们和残疾人是两个世界的人,我觉得残疾人依然是被忽视的,甚至认为对残疾人的内心世界揭示得还是很不够的。现在全世界有6亿多残疾人,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除了我们有时候走路的时候觉得有点硌脚的盲人道,我们觉得没有盲人,我们走在盲道上面不舒服,我们实际上并不了解盲人,所以这个题材非常重要。为什么毕飞宇的《推拿》受到那么多的欢迎,或者改编成影视以后也很受欢迎,他写得很好是肯定的,但是不排除题材稀缺的意义,他写了黑暗世界的光明,倾听了很多盲人内心的倾诉,写了他们不一般的日常活动,包括他们的爱情,他们遇到的困境,所以《推拿》本身的成功是这样的,但是这样的作品很少。所以,在题材方面,像朝全这本书写得如此之深入、之充分、之饱满的就是这本了。这本书对穆孟杰大半生经历有很好的刻画,所以我就想,这本书对我们是非常需要的。前些日子还开了一个会,也是写残疾人的,当时我有一个感慨说,如果能够充分地写好一个人物,可能感染力、震撼力更大,果然,今天我就看到了朝全这本书,我还是觉得非常满意的。

  第二点,朝全这本书主要的内容是集中深入地刻画了穆孟杰的人生,写了这么一个人物,用报告文学的笔法写的,这个人物饱满,这个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个人物永不服输,朝全在写的时候,——有一句话叫“贴着人物写”,他没有离开人物。一开始穆孟杰的眼睛瞎,这个我觉得写得非常好,突然眼睛肿了,和他大哥一样,看不见了,一个孩子看不见这个痛苦非常大。接着写到了穆孟杰的童年很不幸,上学遭拒,对他打击很大,最后放羊,羊把生产队的麦苗吃了,吃了以后全家赔钱,那个情景是今天很真实的写照,最后赔了一只羊给他们吃,很辛酸。穆孟杰13岁出门远行,就是带了一些窝头,但是他和一般盲人不一样的,就是他生命的活力。所以他不但是学坠子戏,地方戏,而且能学多少东西学多少,艺不压身,到处学艺,听说有针灸,他就学针灸,后来学《易经》,学心理咨询,所以他是一个多面手,是一个奇才。我觉得毕飞宇的《推拿》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但是在残疾人里面,李朝全的穆孟杰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物,很动情。主体部分,在书的中间,朝全是写随着他的目光进入这个特教学校,但是真正的重头戏是穆孟杰的婚姻和家庭。

  还有,这本书是一部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意义追索的作品。我觉得这本书比一般的报告文学还要大。上帝在关闭一些东西时也会打开一些东西。有的人眼睛看不见,耳朵特别灵敏,有的人可能某一方面有残疾,另一方面却会做出精悍的东西。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朝全写的是身残与心残的关系,有的人他身体很健壮,但心理却是残废的,最后身体也会残疾,所以这本书写了这么一个学校,穆孟杰这么一个人,办了一些好事,我觉得他是一个呼唤爱,歌颂善,向往美,鼓励人们去梦想这么一个书,我想这也是朝全自己的话,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生命的宽度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这个人要救助所有的残疾人,这个人的境界就高了,所以我对这本书比较偏爱,我觉得他对穆孟杰的采访比较扎实,所以祝贺朝全贡献了一本好书。

  蒋巍:我是在朝全同志培养下成立起来的文学新秀,所以必须对老师的成果有一个态度,尤其今天我要接着雷达讲,是因为今天我放眼一看,创研部五代领导全部到齐,以强大的阵容来声援我们朝全同志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从雷达,到秉杰,到我,到胡平,到鸿鹰。我简单说几句,我把自己的感想写在书上了。我想关于文本的评价,思想的评价,价值的评价,各位都说了,我的基本感觉就是,我一边看一边想,然后刚才一边听,一边写,三点感受,我认为是朝全写了这样一个典型,给我们带来了这种巨大的震动、感动和惊喜。

  一点是,在中国阳光灿烂的今天,有许多黑暗的地方,而在穆校长的学校里,生理上虽然是黑暗的,却无比的光明。第二,在中国大踏步前进的今天,许多地方是倒退的,而在穆校长的学校里,他们以清晰的路障,坚定地保障了自己的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个细节我们都能看得到,在路边都有明确的保障,有砖头,有铁管来保障自己正确的前进方向,这是第二点。第三,在中国巍然崛起的今天,很多人患了软骨症,而在特别需要照顾的穆校长的学校里,他们却坚强地挺立着,因此呢,我想这三点是我读这本书所产生的这种感动,因此我想感谢朝全同志奉献了这样一个非常结实、非常朴实又非常深入的作品。我为什么说,我是在朝全同志培养下成长的?这本书看完以后,我在想,我应该吸收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包括这种深入,包括一些细节,包括对一些孩子心灵的探索等等,我觉得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学习的。所以,这种文风,这种深入,这种细节,我觉得也需要很多报告文学作家包括我的学习。那么,我想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忽然想到习总书记前几天到了北大对一群北大学生所讲的话,人生最重要的是首先要系好第一颗钮扣,然后才会把后来的钮扣系好。我想在朝全写的这本书里,穆校长他们这些所有的孩子们,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系钮扣最小心翼翼的人,我想这大概是我们最应该向他们表示敬意的,因此,我也想请朝全、也请我们河北方面的同志,——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心情,应该转达我们这次会议对穆校长、对他们这些孩子们的敬意。在这方面雷达说得对,我们都是残疾人,我们应该向这些孩子、向穆校长学习。完了。

  吴秉杰:我简单说一点吧。现在创研部的作家越来越多了,有东华,朝全,蒋巍,但是有这个的同时,一边搞研究,一边写作,这个难度就大了。我记得,社科院的蒋国生写小说,他说写小说可以帮助他了解一下创作的甘辛,也了解一下创作的过程,自己体验,我不知道这个东西是由衷之意,还是一个解释,但是的确如此。像朝全写报告文学一样,我觉得这两个之间肯定是有影响的,我自己对看作品有两种感受,我简单说一下,第一个报告文学里面写的最好的是写人生的,譬如说徐迟《哥德巴赫猜想》,黄宗英的《小丫扛大旗》《小木屋》,穆青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都写人生的,其实报告文学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你写自己就是散文,这种报告文学是可以有文学传统的。他这个选材不但写人生,不但写残疾人,而且写的非常优秀的有追求的残疾人,写得非常好。

  第二个,就说这个文学性,我们生活中就有故事,生活中就有性格,生活中就有感情,所以文学性本身就应该是这些,主要的文学性就是在你写的生活中间,——像他小说里面就包含这个东西,这么一个盲人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可以打动我们,这个肯定是文学的最爱,如果你一般的就写一个事件的话,统计一下就行了,表彰的东西,他没有这么多的感慨。

  第三个,因为朝全自己搞报告文学,他是非常强调报告文学是非常要求真实的,要采访,要事实,要经过我的文字、眼光,对事实就有认识的问题。我发现朝全的报告文学里面,他采访的故事充满了交流,描写,观察,感受,包括对话,我认为这个就包含着对文学的一个理解,就是这个文学作品是我创作的,换了别人他不知道怎么选择,不是说穆孟杰一个写完就完了,不同的人可以写出不同的东西。

  第四个感受,他写作方法很好,由远到近,由表到里,他一开始是写的学校,然后写的是老师,然后写到的就是穆孟杰,包括他家里的女儿,他的侄女,最关键的就是这个人的人生,7岁就开始受到歧视,人家有意的无意的开始对他的打击,他13岁开始流浪了,然后萌发出来自己个人的意志,他成功了,他想到了要帮助别人。

  最后一个感想,我认为这个精神价值非常高,我认为咱们中国梦说了多少年了,要看你怎么解释了,过去几十年,文化大革命也有中国梦,大跃进时期也有中国梦,现在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中国梦,落实在文学上,我希望他们对这个题材的要求,应该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我认为朝全写这个中国梦是非常符合的,我想起鲁迅说的一句话,文学要塑造人的精神品质,要“立人”,文学不是说我写什么题材是中国梦,我写正面的,这个“立人”就是中国梦,朝全这个中国梦里边,我认为是跟穆孟杰都是一致的,因为朝全后来他给我寄了以后,我看了一个《序》和《采访手记》,有人生价值,还有穆孟杰要使这些残疾人能够强大起来,成功就成功在这里。作者的精神价值和主人公的精神价值是完全吻合的,所以能写出这个效果,我觉得这个作品我不说它好到怎样,但是它跟报告文学的规律是一致的,跟他对报告文学的理解认识是有关系的,我还是想表示祝贺!谢谢!

  白烨:确实有两个“没想到”,一开始我以为朝全写的是报告文学史,报告文学研究,根本没有想到是报告文学作品;第二个没想到,是这个作品写得这样好。一般来讲,写这个题材和写这样的人群他不是一般的写作,比一般写作难度大得多。你要放下姿态,而且要有一个跟他们相适应的姿态和心态,去体会他们,接近他们,所以他不仅仅是一个下去采访、田野调查,他尤其是在心灵上、在心态上要有很多描写。他在这本书上表现的是优秀报告文学作家的心态。

  我认为这本书的第一作者是盲人自己。我不知道这个书有没有盲文版,因为我觉得它是为盲人树碑立传,应该首先在他们那个领域里头造成影响,这个书的第一个作用跟意义首先在这儿。第二个是给我们这些非盲人来看,从某种角度上看,故事确实很感人,人物都很鲜活,很生动,但是他给我们最打动的是精神,是意志。他书里面不光有梦想,如果说是《梦想照亮生活》,那么是意志成就梦想。这个主人公穆孟杰和他的团队,和他的学校,所有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意志,因为他们要成就一个事情,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从某种角度上讲,包括穆孟杰在把这些人招进来,从很多生活细节上,包括在教学方法上,各个方面确实都是有创造性的贡献,所以这本书写的看起来是一个人,他同时也写出了一个团队、一个群体,他们怎么样组织起来进行自助和自救,这个确实对我们震撼很大,所以这个作品里面有一种精神的魅力。有的时候,可能就是从以人为本的意识上讲,我们会觉得所有人都很重要,但是我们往往会对盲人这样一个人群比较陌生,陌生并不是说我们有意陌生,而是无意的,我们确实比较麻木,不大去想。你看这本书有一种有愧的感觉,感觉这些人我太不了解了,或者太不关心了,太没有投入到我们的眼光,或者花我们的心思,但是他们竟然是这样一群人,甚至于从他们身上迸发出来的精神和力量,是感染我们、激励我们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太让我意外了。穆孟杰这个人是近年来报告文学当中少有的一个典型形象,所以这本书他的正能量、典型性、文学性都非常好,是超出想象的,我觉得这本书是今年报告文学里头非常重要的书。

  由此,也是大家刚才说的,河北连着出了好几本书,我觉得河北出的事情就很感人,这些出版社把精力、眼光投入到这儿,本身也很感人。哪个地方都有那么多的事情和人物,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但是河北先做一个宏观的善行活动,再做一个微观的穆孟杰,我觉得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都是去做这种事,显示出出版者的眼光和他们的精神,这一点是很有敬意的。如果说有不足的话,就是包装、照片比较小气,原版照片都可以,但是印的偏小,是纸还是什么原因,看起来有点不是很清晰,对这个书的品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再弄的话,把这个照片好好地再做一下,把它做成图文并茂,现在是文茂图不茂,就讲这么多。

  胡平:朝全的《梦想照亮生活》写得非常好,岳雯的书稿在今年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上是高度的评价,在鸿鹰的领导下。

  我查了半天,这个人应该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后来一查是入选候选人,但实际上这个人物还真是很感动人,而且这个人物看来有没有朝全写这本书关系很大。大家都说了也不是特别了解这个人,但是这个人就像大家说的似的,特别有深度,他看不见所以特别理解盲人的苦,朝全这个结构很好,集中在后边才写主要人物,前面都是给他铺垫,到最后大家对这个人物已经很感兴趣了。铺垫的作用当然很多,比如像我印象最深刻的,他描绘了今天这些盲童实际的情况,实际上真是有一部分人我是不知道的,比如说扣到一个大瓮里边就活了,不教他们,由于是盲人,不教他们,最后就是痴呆儿,吃也吃不到什么;有的人把孩子送到盲人学校以后,家长再也不来看了。我觉得穆孟杰做的事情太伟大了,他做的事情就是在救命,他怎么动员他的儿子呢?他儿子本来可以上大学,他说服他,就是说服说,咱们这是救人命的,而且不光是救一个人,是救一家子,所以儿子最后同意了跟他一起干,所以穆孟杰这个人物是非常棒的一个人。“天下盲人一般黑”,就是说的这个心情。

  再一个,朝全采访的好,就好在他也有眼光。有一个眼光是非常好的,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他的心路历程,他的精神境界,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写得很清楚。他不光是能够做了这些事,为什么能够这么做呢?比如说像盲人张建立,为什么要留到盲校,就是受到了穆孟杰的感染。穆孟杰老婆一开始极力反对,最后是看到孩子可怜,她慢慢地产生了感情。他女儿和侄女是慢慢地受这个家庭氛围的影响,就是一心从善,已经习惯了这个慈善事业了。其中尤其是他的儿子,本想干别的,最后也给说服了。而这个主人公他之所以这么干,他的心路历程也很清楚,一开始我很感动那个,他七岁盲了看不见了,还在找孩子们去玩,小孩就欺负他;上学不收他,他听那课,偷听,这些个就已经埋下了他要做一个伟大事情人的种子了,所以这个人一步一步这么做,朝全写得很清楚,最后很感动,联想很多,就在于他把他的精神境界的确是写出来了。他儿子不愿意干的时候,儿子一开始来干的时候,有点不适应,烦,他让他儿子把眼睛蒙上,说你蒙上过过日子看看。他儿子把眼睛蒙上以后,就完全体会到了他爸爸的生活,以及盲人的生活。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想,如果把我的眼睛蒙上了,是一个什么感受。这种感受只有穆孟杰和这些盲人才能够体会到,所以人家的这种人生和我们相比,我们真是太幸福了,但是他们这种人生一生在黑暗中摸索,还能够把生命价值发挥到最大,就是值得很多健全人学习,确实是一个大爱。而且,我还觉得好人好事确实要写,像穆孟杰这个人也是很有功德的,人物写出来也是不一样的。向朝全表示祝贺。

  叶梅:就这么一个雾霾的天气,阴沉沉的雾蒙蒙的,朝全用一个盲人的事迹给我们带来了光亮,是让人感动的。另外,创研部这么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给人的感觉是硕果不断,从年轻的岳雯,还有朝全,还有诸位,他们在一种很好的风尚里面,勤奋好学,去努力的创造,这个东西也是让我觉得很感动的。如果我们中国作协在做的话,不光是促进文学的发展,甚至是一个风气,甚至包括一个单位、一个机构的某些这种很好的一些风尚,都是让人值得去推崇的。

  这本书我觉得朝全写了一部励志篇,一部爱情篇,一部道德篇。穆孟杰这么一个盲人,他都能够做到的事,——我在读这个书的时候在想,那我们这些人能不能做到。他这本书写的非常朴素,非常真挚,而且非常适合在民间传播。我觉得报告文学的写作也是千姿百态的,不一定要求每一部书都要有高谈阔论,都要有深刻的思想,都要有所谓的很多很多的思想。而这部书我觉得它就是一个民间的书,写的就是一个民间的人,一个民间的楷模,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播,一种民间道德力量的这种传播,所以我觉得就是一个民间的读物。这个人还是一个智者,这个人是没有读过书的人,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智慧从哪里来,就是不可忽视的民间文化,他从小就说书,是一个艺人,这个民间文化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对他的引导、对他人生观的形成是起到了绝对重要的作用。而现在我们乡村里面这个东西少了,我觉得是很可惜的。“杨家将”也好,“岳家军”也好,还有什么“一百单八将”也好,它传播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古来就有的这样一些优秀的道德文化,那么这些道德文化在乡间是有约束力的,是有引领作用的。穆孟杰这个人就是受了这个熏染,他所有的动力,他从哪里得到这么大的力量?书中写到他的两次涉水,人生边缘的时候,15岁在冰雪里面差点冻死,后来被教育局长“赶”出来之后,出租车司机拒之门外,他差点被大水淹死,支撑他的是什么样的动力?我觉得还是来自于文化的力量,来自于中华民族的这种道德精神。这个是我们这本书可以传播的理由,一个重要的理由。它不仅是写了一个人,它更多的是传播我们中华民族一个根深蒂固的,我们现在常常是忽略的,但实际上是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里头流淌的那些东西。这个东西是我们应该去弘扬的,它是朴素的真理。所以,这本书我倒觉得,跟朝全朴实的文风一样,传播了一种朴素的真理。乡间需要这种朴素,老百姓需要这种朴素,所以我觉得这些倒是他的优势,是他应该值得去肯定的地方,那么这本书我倒建议可以进入“农家书屋”。

  在编排上也好,在整个风格上用了那么多的照片,我甚至就是有一些,你比方说盲人学校,这些孩子们做的那些小工艺品啊,你看穆孟杰他说书的那些唱词等等,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些。而且,如果说将来,就是把它作为一个普通的读本来做的话,就是“盲人穆孟杰的故事”。他成为一种立志的力量,一种民间的楷模,我们可以从他这儿吸取正能量,我们可以学习他的做人,学习他的做事,这个东西是非常潜移默化的。在编排上我觉得他的婚姻也好,他的个人生活也好,其实也很感人,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潜在的那些东西,我感兴趣的是他深藏在他心底里的那种动力,包括穆孟杰的微笑,他像菩萨一样的微笑。作为一个盲人,他排斥了许多许多我们正常人的那种诱惑。我们这个眼睛,这个余光,我们正面看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余光还在看别的东西,所以我们受到不由自主的诱惑,但是他没有,他沉下心来就投入进去了。这个人是有精神动力的,这个精神动力又是需要我们可以去而且应该去传播的,是非常可贵的。因此,我建议还可以做一种更好传播的大众读物。而且,《梦想照亮生活》,实际上是“梦想照亮人生”,我觉得更确切一些。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不是油盐柴米,他是一种人生的光芒。虽然是一个残疾人的人生,但是我们正常人完全可以从中吸取力量的人生,所以我觉得不妨说是“梦想照亮人生”,非常好。

  王必胜:确实这个书有报告文学本身的特色,同时也有一种弘扬正气。写得相当到位,对于选题和题材,包括朝全放下身段去写,大家说了很多。我想补充一点的是,我看这本书的题目,也是我刚才说的主题的准确性和到位,他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当下“梦想”是宣传当中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眼,而主要的还是他诠释了我们所谓的梦想。什么是梦想?一个时段有一个时段的梦想,或者一个类型的人物有一个类型人物的梦想。过去孙中山的梦想,天下大同;以及战争年代土地改革的梦想,包括陈胜吴广起义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有时候也很虚幻,但是我觉得这个梦想他实际上是写到了我们现实人生的一种有尊严的活下去。我们现在的梦想是幸福的生活,这种生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还是家产万贯的人都要有一个梦想,在弘扬穆孟杰精神价值的时候主要还是体现这一点,所以我们当下的中国梦对梦想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某种意义上它是基石。

  这个书他在写作上朝全是很有追求的。报告文学这种文学样式本身就是不确定性,有的人把它当作像《史记》那样写,以至于后来散文也好,特写也好,都当成报告文学,但是我觉得报告文学主要还是它现实的这种意义。报告在前,报告你不能写得太久远,如果写久远的东西用纪实文学来定义。所以,在我们心目当中,报告文学要真正的写人,以丰富的细节感人的情节来写人,我觉得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如果说它和散文的区别,那么散文就可以进行一些情感的抒发,这个意义上讲,朝全已经对当下怎么写报告文学是做出了一种贡献。我们对报告文学确实是已经,——有的时候也变成了商业性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我想真正的报告文学要树立起一个人。朝全恰恰是这样,集中写一个人,这个人他不光是直接的写他,而且由不同侧面的人物来陪衬,把这个人物整个的精神变化、成长历程、命运追求等等都写得很充分。大家都讲了,先侧面写,到最后重点写。

  还有一个,朝全是真正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变化,平实,或者是平和,但不乏精彩,其中很多的段落有文学性。他对文学性的运用,第一,对描写事件之后的“采访手记”当中有情感的抒发。第二,不乏一些幽默机智的书写。穆孟杰放羊的时候吃了人家的庄稼,要赔一只羊,诸如此类的,如果我们体会了当年的农民和所谓的领导之间的对话,这肯定是存在的,所以这也体现了农村生产队长的一种蛮横的性格状态,也不乏对当事人生存状态的一种描写。当然后面还有很多了,最重要的细节就是几次去教育局长那里打报告,盖章,最后去了以后还做不了,回来,几十里的路程,首先就是拐杖丢了,一个盲人把拐杖丢了,是很可怕的很不好的事情;其次就是出租司机要宰他,本来只要20块钱却说80块钱,最后把他扔到荒郊野外。这是盲人群体做一件事真正的困难。刚才有人说了,教育局长是坏人,其实他还是不错的,后来办了这个事情,像类似这样的描写,我觉得作为一个报告文学确实是看似很简单,很平实,很平凡的一些故事的运用,其实他反映了很深的内涵。所以我想报告文学真正的感动人,恰恰是我们的文学细节,这些细节就是应该符合生活的逻辑。我们好多东西看完以后,现在的一些人的回忆,包括写领袖人物的东西,很多人都是现在去推断推理真实性,这个我觉得他确实是朝全一个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他放下身段,还原当时的真实情景,而且用丰富的细节来刻画这个人物。还有主要的,也不一定是他手拙,用“采访手记”性的东西来丰富,他对每一个人物故事延伸的意义价值,最长的也就三五百字,写得很生动,语言也很干练。这种手记的写法丰富了这篇报告文学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人物已经是全国知名的人物了,《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都报道过,但是朝全写了这样一个丰富的人物,他写得非常有意义。刚才说到河北,这边的人物确实也不少,我也知道了以前刘家科写的林秀贞等等。

  张守仁:重复的我不说了。

  第一,我觉得穆孟杰是模范。他对盲人的那种细心、耐心,他不仅是教他们一种生活的技能,谋生的本能,尤其是教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这个是品德上的东西了,就好像学校里教知识的多,教德育的很少,比如说这些人他们生活能力很差,不懂得做人、爱人的很多道理,这是我非常忧虑的。因为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我认为只教知识不教如何做人是巨大的缺陷,在我看来技能比知识重要得多。另外,在我们报告文学里面学校里面,不仅是教盲人如何获得谋生的技能,教他们如何自立,自信,自强,还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这是第一。

  还有一点,我认为这一篇报告文学在科学性方面是比较强的。他66页写到年轻的盲人教师阎加威,他能够根据走路的声音,判别出站在他面前的是哪一位学生,用鼻子嗅一下就能够判断出课堂上谁没有来;他说,我们可以用触觉、听觉、嗅觉来判断男女厕所,我们也可以根据别人身上挂着的钥匙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对方是谁,这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的描述。因为失去了视觉的人,听觉是特别敏锐,他们失去了光的世界,就在音的世界里特别敏感。穆孟杰的记忆力特别强,别人唱的歌、说的书一听就记住了,后来就成了自己的本事。因此我们盲人音乐家特别多,还有瞎子阿炳,在日本有个音乐大师叫谷川道雄,他也是特别厉害,盲人失去了视觉,就有听觉来给他弥补。当上帝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他敞开了另一扇大门,因此上帝是公平的、公正的。我尤其欣赏刚才大家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残疾人。尤其是我年纪大了,再过几年肯定就是残疾人了,像我的朋友崔道怡他耳朵聋了。但是就这么一个年轻人来说,他视觉不行了,他的听觉、嗅觉其他方面都特别强,所以严格来说,残疾人也可以发挥他的潜能。每一个人的潜能能力是无穷的。

  还有一个想法,不多谈,看了穆孟杰的照片以后,我觉得朝全他在书里面有个非常精准的词语,“相由心生”,一个人的面相是由内心来决定的。那么我看了很多穆老师的照片,我感觉他的面相、他的形象是有点像佛的形象、佛的面相。我们也看到过很多佛的形象,我认为和他的是一样的。

  最后还要说一句,我最近非常兴奋,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就是岳雯写的,真是才女,我这个老头子肯定不行了,要向年轻人学习了。这次有朝全写的这本书,我对他这本书感到很高兴。他这个人很平实诚实,有了这么一部作品。还有李东华,我为创研部的人才辈出感到很高兴,到此为止。谢谢。

  包明德:祝贺朝全写出很感人的报告文学。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从三点——思想,结构,还有语言方面粗略地谈一点看法。

  2011年毕飞宇的《推拿》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颁奖词是我给念的:《推拿》把读者引向城市偏僻的角落,我想《梦想照亮生活》也是把读者引进了一个农村这样一个比较冷寂的角落。他通过描写展现的小故事,小人物,以感人至深的这种书写表现了重大时代的主题,所以我一读完就感觉到,这部作品题旨是大的,立意是深的,写法上也是感人的。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好像是为死人敲的丧钟,其实是为活人而敲。《梦想》这部作品,他好像是写的盲人,而间接是通向健全人的心灵,是向社会输送温暖和启迪。因为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涌流的是贪婪,自私,冷漠,焦灼和迷惘,像这样的作品,他就针对这样一种存在的心灵上的残缺。这部作品有助于构建自尊自信,积极向上,明朗平和的社会形态,人们生活上要知足,事业上要进取,精神上要奉献的这样一种社会意识。这个就不展开了。总之,我感觉到《梦想照亮生活》这个题旨是比较大的,立意也是比较深的,从客观流露出来的思想价值也是非常明显,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正能量。

  第二点,这个结构上我觉得很有匠心。很新颖,很独特。结构上朝全他没有像惯常那样按时间顺序,先写穆孟杰,然后再写他的事业,朝纵深发展,他先说这个学校的孩子们,无论是“快乐的小鸟”也好,“阳光小男孩”也好,“开朗的女孩”也好,“不愿飞走的凤凰”也好,先说他们的经历,学习感受和成长;然后第二章是说老师们;第三章是讲他亲人的奉献。前三章做一个铺垫以后,这三章主要还是想讲一个穆孟杰的业绩和成功。第四章开始说,身世经历,前三章做了一个后事的铺垫,要是原来的写法,盲人的写法大同小异,但是看了前三章以后,就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怀着一个好奇敬佩的心理去读这部书,使得情节显得错落有致,结构非常地严整。中间又附以《采访手记》,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使得作品的结构显得非常好,形成一个情节和人物,作品和读者之间一个积极的互动,这是第二个,就不展开了。具体的人物也就不说了,他们这些人物塑造得都是非常好的,都有非常感人的亮点和启发人灵魂的亮色。

  语言上也非常有特点。古人说,“敢为常语谈何易”,一个创作中能够以看似朴实无华的日常用语写来,不加标示,其实是纯净的,它既符合人物内心,也符合整个的格调。

  白描:我争取用最短的语言说一下。

  我觉得这个是写盲人和他开办的学校,好像要写什么特殊群体,但是我觉得朝全这个作品他的意义突破这个题材了,他的意义在阐述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我看了以后我在想,我们一个健全人,我们做的东西究竟有没有穆孟杰能做出的这样的东西来,我们人生的境界能不能达到这样,我们能不能理解得这么深厚。这个东西要这么写出来,真是直指报告文学的本质,非常有价值,它已经突破了这个盲人题材、做公益事业这么一个事情。

  第二个,我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我们平时也接触盲人,也接触残疾人,我们有的时候会发一点善心,给他们捐赠点什么,社区要捐赠点什么,我们可能要捐赠,路边碰到乞讨的,我们是一个健全人,比他优越的多,会捐赠。但是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才认真想,我们过去接触,甚至过去资助他们,但是并没有真正贴近他们,并不了解他们,并没有走进他们的世界,更没有走进他们的精神和内心。这个作品不光是贴近,而且是走进他们内心了,发掘他们内心最深层的东西。我甚至有的时候想,我们老用世俗的观念看,这些人是残疾人,这些人是弱者,我们是强者,但是他们可能也很强大,比我们四肢健全的人,比眼睛耳朵健全的人可能更为强大,所以看了这个书以后,我想到了之前我读泰戈尔的《盲女》,我觉得穆孟杰是为了我们人类,为了孩子们送上了礼物,也为我们健康的人送上了礼物,是让我们非常感动的。这是一点。

  第三个,我觉得这个作品,它实际上往大了说,它写了我们民族美德,社会道德的一种尺度,我们要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重新确立我们的精神坐标,确立我们的精神支撑,它有这个警示意义。同时,我觉得,这个作品让我们想起了,包括刚才包老师讲的东西,这个作品因为朝全是“奉命写作”,邀请他去写作,而且河北有一个善行活动的这么一个先进人物事迹系列宣传报道,这个使命影响了这个作品的深度,他缺乏我们社会对这一群人关注深层的思考。我一直在想,这本书我们读了都觉得好,这本书如果翻译成德文,法文,英文也行,这个东西牵扯到我们社会层层面面对我们残疾人应该做什么,你比如说政府有关工作人员推来推去的,这些东西可能是我们社会层面的东西,如果对这个东西投予一定的目光,会更好的。

  牛玉秋:大家都说过的,我不再说了。开朝全这个会我们创研部的人肯定特别高兴,创研部的人写的作品,我觉得他是有他自己特点的。我不想谈别的,我就想谈思想方面。我们创研部人员会有很多毛病,但是别管是谁,多多少少是有点思想的,那么,这样一个作品,我觉得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有的同意,我有的不同意。我觉得朝全这本书在他自己的主题范围内,是很好地完成了他的作品,他在这里边体现的,和其他我所见过的一些报告文学不同的地方,他充分地展示了思想的力量。

  第一点,他展现在对人物的理解上。我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在他对穆孟杰的描写当中,我们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优越感,就是“我”作为一个有亮眼人的那种优越感,没有;另外还有一点,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本书里,他从来没有用“弱势群体”来描绘他的被描述对象,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这个我就提醒大家注意他前面有一个《引子》,这个《引子》是非常重要的,他实际上是把自己和穆孟杰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去讲这个人物,他讲,全世界大约有10%的人口是残疾人,这是一个十分之一,下面还有一个十分之一。雷达说的那句话好多人没理解,你们还年轻,对这个感觉还不是很直接的,为什么?真的就是人在生命最后的那段时间是很悲惨的。我觉得朝全这一点特别不容易,他自己是那样的,而且还很年轻,但是他能够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理解人。他其实从两个层次上展现这样一个人物,第一个层次,他要做一个“我要活得和你们有眼睛的人活得一样”这样一个层次,当他达到了大家的这个层次以后,——他其实到那个层次就已经很高了,我看这书的时候,不停地在换算着,他挣那么多钱的时候,我都挣不了这么多钱,——他在完成了这个层次以后,他又在办他的特教学校,这个特教学校是他所独有的一个精神世界。我就不太赞同白描讲的那个,你就说没有表现社会的那个,还不是社会,是刚才包老师讲的不理解,干吗不收钱呢?

  包明德:不是收钱,他是靠什么支撑?

  牛玉秋:他不收钱我特别能理解。他自己去考保定盲校的时候,他所有的考试科目都通过了,就是因为交不起学费,他就不能上那个学校。这个是什么呢?他特殊的这个精神世界,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他自己是一个盲人,他对于盲人的那种痛苦和体会,是我们所无法体会的。我们老讲“感同身受”,你没有“同感”,你就不能有“身受”。这个东西是没有办法的。我也很善良,我也很同情那个弱者,但是你那个同情和他自己所受的那个事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我觉得他对人物的理解应该说是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深度,他不是把这个人作为一个,——你看他身体有残疾还能做成这样,当你一这样说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把身体有残疾的人,就放在低于你的地平面了,——可是他这本书里就没有这种感觉。所以我看的时候觉得特别舒服。他没有歧视,“你和我是一样的”,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第二点,思想的力量体现在结构的安排上。大家可能不一定都认同他现在的安排,但是先写盲童,再写教师,最后才写到穆孟杰,这种安排是别具匠心的安排。因为他首先给我们展示了,就是这些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特教学校,如果没有穆孟杰的帮助,他们会沦落到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生命的那种状态,他是给我们展示了这个,就说那些小孩本来是眼瞎,但是由于没有人搭理他,他慢慢地就会变成痴呆,而同时他也通过那些小孩,给我们展现了,阳光小孩嘛,小女孩笑嘻嘻的。我特喜欢这个封面,你看这些孩子笑的,真的,这不是摆拍,孩子本身他是从内心发出的一种笑。而且他给我们展现了,这些盲人他们所能达到的,他特别讲的一个情节,他所达成的生活技能和知识水平的那种水平,很多健全人可能也达不到,所以这种安排,通过这样一些安排,结构的安排,通过从他周围的人把穆孟杰这个人物真的是衬托出来了,你就对这样一个人他那种精神世界,他所做到的那种巨大的对人生命轨迹的那种影响的力量,你会有一种深刻的理解,所以我觉得这是他思想力量的第二个体现。

  第三个,是他《采访手记》的点睛。一般的话,我们看报告文学,不愿意看作者的议论,因为你会觉得都懂了,不用你再说了,但是朝全的这个《采访手记》,到最后看,除了有个别的我觉得还有待深入或者是没有点到点子上,基本上都是我们文章所讲的点睛之笔,所以朝全能够给我们拿出这样一个报告文学来,还真的值得我们创研部每一个人都值得骄傲自豪的。

  萧立军:我觉得朝全这本书是我们看到本年度报告文学当中非常重要的收获。我认为他非常深入的采访,又用非常平实的叙述,又用很节制的语言,他这个书本来可以写得更长一些,又有紧凑的结构。他写出了我们身边的一个草根英雄的这样一个形象,那么这个人他是具有着我们中国人最美好的人性美。因此,我觉得这个作品,他是具有那种可以,——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项工程,就是汉语文学工程,我觉得这个可以进入到那个工程里面去。叶梅跟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有一个报告文学“走出去”的合作项目,他这本书可以走出去。这是我们人性美的一面。所以这个人他自己在他前面,1995年他是靠说书,说书是带给别人欢乐的,他在保定石家庄说书。那么他手里边有了一点钱之后,他又来办这个特教学校,我觉得这是付出啊,这是一种什么?这是一种义薄云天。

  石一宁:我们今天的中国走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历史上的中国或许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充满希望。没有问题,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二,很可能要变成世界第一,民族复兴眼看就要美梦成真,但是我们又是这样缺少蓝天白云,缺少干净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流。更为可怕的是,缺少诚信,缺少同情,缺少母爱,一句话,缺少灵魂高贵的作品。这部作品我觉得他的主人公的形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排解了我们的消极,驱除了我们心中的忧郁,因为穆孟杰这样一个有诚信,满怀大爱的高贵人士,因为穆孟杰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物。从这样的角度和这样的意义来看,我觉得这部报告文学是一部十分切合时代需要和读者需要的作品,这部作品在选材上大家刚才谈到了,独具慧眼,就报告文学这个文体而言,题材具有特殊的意义,选好题材,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但残疾人的题材并不被一些报告文学作家所青睐,像刚才谈到了推荐给作家们去写,都不愿意写,最后他自己写,因为它不吸引眼球,不具有市场价值。但朝全写的这样一个人物,他所写的人物蕴含的价值,穆孟杰是一个被社会,包括学校所抛弃的盲童,最后成为一个多才多艺,又充满爱心,成为一个令很多健全人相形见绌,是多么的可歌可泣。他同样是时代的英雄,因为人物身上有报告文学值得发现的价值,因为报告文学不仅要关注那些耀眼的明星,我觉得也要将目光投向那些平凡的甚至是卑贱的生活中的人,更能表现出民族精神的人,因此我觉得朝全对题材的选择实际上是站在了时代的高峰。

  我觉得这个作品还有一种社会反思和人性反思的意义。作品他对盲人悲惨的处境,对盲人种种的歧视和抛弃都令人痛心,盲人所受到的种种打击和伤害,有的竟是来自自己的亲人,还有的是来自学校教师和政府工作人员。我们在理解和善待残疾人方面,也许我们还需要启蒙。所以我认为,当我们评价这部作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他的启蒙价值。难得的是朝全是报告文学的研究者,他同时又是身体力行的创作者。也可能是基于他多年研究的心得,这部报告文学的写作艺术也是别开生面。他表面上是切入得很随意,语言平实,但实际上非常讲究写作技巧。刚才大家也到了他的开篇布局,种种的技巧我就不谈了,我觉得他这样的一种叙述方式,更能够激起人们了解穆孟杰这个人物,同时加深了主人公形象极其精神境界追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作者朝全他采取这种叙述的策略,也是充分地考虑了读者大众,尤其是盲人读者的阅读和口味。我想他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他肯定会想,我要让一般读者,尤其是让盲人读者能够读到这个作品,这需要一个翻译的过程。我觉得他是为了更多的读者,为盲人读者残疾人读者而写作,让更多的人接受榜样的力量,让阳光一样光明和温暖的梦想照亮每个人的生活。这,体现了朝全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的社会担当和博爱情怀。我就谈到这里,谢谢。

  彭程:祝贺朝全写出了这么一部文学作品。谈到朝全,为人很平和,很内敛,这本书也是以平实之笔写出了充分的内涵。

  这本书给人的精神启示,我认为主要是有两点。一个是穆孟杰,这个人身上体现了高尚的人格,他的大仁大义的精神境界,他有一种充满了大爱的灵魂。这些都是他做出善举的内在的根本动因和驱动力。可以说,他是一个典型的道德模范。

  第二点是他面对厄运永不放弃、永远进取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他克服了正常人都难以克服的很多困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做出了很多正常人都未必能做得出的成绩。他的奋斗历程是对普通人的中国梦的一个很生动的诠释。习总书记说过,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这部作品感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主人公的命运遭遇和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是作者刻意去追求的,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的:一方面是身体的残疾,另一方面是灵魂的健全。我忽然想到评论家有评论史铁生的,他就是身体残疾,但是他那种精神的健全超乎其他常人。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因为残疾厄运而曾经备受歧视,备受嘲笑,但是他却以德报怨,努力奉献社会,对给予自己关心的人加倍地回报。再一个对比,一方面,他本人是社会底层的一介草民,生活非常困窘,生存下去要靠自己艰难的打拼;另一方面,他心怀天下,以帮助更多的盲人树立生活的信心作为自己的使命。正是这种非常鲜明的对比,强烈地衬托出了他的心灵之美和精神世界的崇高。朝全他本人是报告文学的研究专家,这部作品是根据他对报告文学规律的了解所进行的一次实践,这也是一次很有意味的创新。我觉得他这个作品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最为根本的属性,首先是以真实描绘作为统领,总体风格很朴素。他没有过多的那种宣泄,没有过多人为的那种描述、夸张的地方,这是因为主人公心灵的崇高,他的事迹足够感人,只要忠实地给予描绘,就足以打动人,这是这种题材的特性。同时,发掘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他失明以后被人家嘲笑,立志长大了以后要自己养活自己。父亲把他送到外边,送了一段时间,他劝父亲回家,让父亲放下他走,分别的场面,父亲的担忧,显得很感人;还有父亲回家以后,母亲知道孩子自己去“闯天下”了,作为母亲她心里的那种难受,她的抱怨牵挂,到村口一天天地守着,等着儿子归来……这些虽然写得很平实,没有特别的夸张,——还有他去办学校,去教育局他们不理解,都写得非常生动,非常感人,让人感受到盲人生存的艰难,同时也愈发感受到他坚韧的意志力。这些地方都是非常有特色的。简单说这些吧。

  何向阳:这本书确实像一面镜子,一方面照亮了社会世相的方方面面,大家都谈到了很多。另外一方面,也照亮了写作者本人的一种个人的心象。朝全别看他平时非常低调,但是他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在这本书里他的爱心确实让我非常感动。他的这个爱心我觉得他是一种耐心。一般我们如果是,比如有一个突发事件,比如说汶川地震,或者是哪儿地震了,我们捐款,捐爱心,这样一个表现。但是,他这个爱心是一种渗透,因为残疾人是一个常态的,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我们说的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残疾人,他书里也谈到了,残疾人全世界大概有10%的人口是残疾人,有十分之一这样的数字。他的爱心是一种常态,他对主人公身上寄予了关于人的生命尊严的这样一种耐心。而且,写残疾人最需要的是耐心。如果突发事件就是马上去采访,大量的素材扑面而来,但是残疾人就是这样,你要了解一个人的人生,一个人的成长、心路,你就必须跟他的亲人、友人,跟他有关的人去聊天,甚至跟伤害过他的人都要有这样一个用爱心去进行沟通,来进行写作,这看出了作者的心象。

  另外,朝全也是非常细心的人。他写得非常细,不但写了学校,而且写了这个学校的由来,写这个人为什么要办这个学校。当然,这个学校最后办得等于是河北省的重点,包括最后胡锦涛都接见,作为他人生顶峰的一个代表。他要一点一点地,细心地跟踪穆孟杰的心路。这个里头贯穿了他写作的精神、他对报告文学的研究,包括他都写了对人的尊重。他不是在写一个事件,他在写这个人和事之间深度的一种关系。我觉得这个是报告文学理想的状态。我们可能去写一个平面、已经发生的事,然后把他当作一个好人好事来呈现。和我们去写一个好人,他之所以要怎么成为一个好人的,就是他最初的初衷是什么样的,他经历了怎样的创痛。

  同样,这个人,他写的这个主人公穆孟杰也照亮了朝全。他是一种双重的照亮。这本书很可贵的一点就是它的平等性,在这里头没有什么健全人和残疾人之分,当然我们说的时候是这样,他没有这种优越感,——我是在写你,我是在给你呼吁,我是在给你鸣不平,——他后面里头也写到了,人是平等的。我在朝全的书里面每每都能看到的是,他是把穆孟杰当成一个人,而不是把他当成一个盲人去写,当然这个人是盲人,但是他不是把他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或者把他当成一个这样的人去写,而是抱着一种平等的,甚至带着一种走进的、带着一种崇敬的心去写。我觉得这点很难。在我们很多作家的写作当中,因为作家的这种优越感,他肯定要呼吁什么的,但是他这里面没有,他只是在平稳地叙事,叙说一个人他生命的这种质量,所以这也是打动我的一个方面。当然,这本书让我重新也是能够对朝全心相的一种照亮,所以我也非常感激,也祝贺。

  朱竞:我是最后发言了,但是我的文章是抢先发表了。我的文章跟大家的观点也都一样,非常同意大家的观点。我为什么选择《国家电网报》来发表这篇文章,因为国家电网是发电的,电是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的,我希望穆孟杰及他的学校,能像电和光一样,带给人们温暖。我还有一个,读这本书时特别忏悔,因为我经常把车停到盲道上,以后我一定改。

  主持人:这样,最后还是隆重请出我们本书的作者,著名报告文学理论评论家和作家李朝全发言,大家欢迎。

  李朝全: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尊敬的老师,还有朋友,非常认真地听了大家的评论,我非常非常感动。我觉得这是我人生里头值得记住的一个日子。

  刚才包老师提到两个问题,我简单说一下,赵小兰是曹清香的母亲,开始愿意把女儿嫁给穆孟杰,但是媒人找她说媒的时候,她先是不说话,“沉默不语”,因为她觉得穆孟杰有点毛病,——为什么他要瞒着我,明明家里没有媳妇,非说有媳妇,骗我,因此她先是沉默不语。——但是,这个媒人一激她:“你死了以后你儿子怎么办?”她就同意了。是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书里也是这么描写的。包老师提到他怎么挣钱?穆孟杰这个人真的是很聪明的一个人,我跟他接触了这么多天,我住在他的学校里,我发现这个人太聪明了,脑瓜子又灵,嘴皮子又厉害,他太能说了,学说书的都特别能说。他每天起得特别早,他说“我给人做心理咨询,我给这些人排忧解难,有一些他们想不开的事,我给他们排解排解”。你要说那是瞎子算命,也有算命的意味。但是人家就信他,包括北京有很多人都跑到那儿去找他。他特别会说话,我一上午就坐在他的门口,一排的人等着他做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他也开过很多的店,有的我的书没完全写到,他把这个店租出去挣钱,还有其他的赚钱办法。政府和社会也给了他很多支持。每年县里都拨给18万元的教学经费。

  我在这儿要特别感谢河北省委宣传部,特别是边处长也没有发言,他从一开始就把任务很信任地交给我。感谢河北教育出版社,他们的郝总编辑,高树海编审,都是非常敬业的编辑,他们今天都没来得及发言。我在这儿一并对你们表示感谢!最后再给各位老师鞠个躬!

  主持人:也感谢大家,从我到了创研部以来,我可以说是见证了李朝全幸福的生活和他的创作新高潮的到来。这都是雷达、胡平他们打下的底子,还有各位对我们创研部工作的支持。总的来说,这部作品值得关注。它真的是文如其人,反映了他这个人踏踏实实,原原本本这样一种状态。这个也是很难得的,有的时候人的文章完全跟自己相反。这个作品还是发挥了他的特长,体现了他的踏实,这个作品好在哪儿?也是超越了他的性格,和我们对他的认识,我们认为他很低调,他这个作品里边有他的构思,从这一点上来看是超越了。另外来说,他长期的勤奋,——我还是相信这一点,如果这个人懒,再有才气也很难能成就事业,除非就是那种大才,我们一般的人实际上都是靠勤奋、靠汗水来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从他这个文字当中看出来是踏踏实实的,在写的过程当中是才气迸发出来的。比如说,他一开始先去接近他的教师,接近学校,接近孩子,完了再去接近主人公,包抄式的,最后这个人树起来了。当然,很多东西我觉得他还没有交代,比如说刚才说的这些东西,他生财有道,他不但是一个典型,还是一个很“狡猾”的人,很有智慧的人,这个是正经文学应该挖掘的东西。我相信朝全这个人也是个幽默的人,因为我看过他前年写过一部《春风化雨——当代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纪实》这么一个东西,我觉得这个作品跟那个相比,是大的飞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还有替我们东华《少年的荣耀》说话,既然大家一直支持我们创研部,大家干脆支持到底。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