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大转折》:以影像叩问历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16日09:46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向前
《大转折》主创采访齐赫文斯基《大转折》主创采访齐赫文斯基

  从历史研究角度讲,1949年中国发生的大转折、大变革,既是一个“显要”学问,也始终是个艰深课题。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白皮书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站在美国政府立场上,力图说服美国公众,中国大陆的“丢失”或所发生的历史性转折,不是美国政策的过错,而是“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 能力”,“我们所做的以及可能做的一切事情,都无法改变这种结局”。

  艾奇逊的这种推脱,引发了“丢失中国”责任的论争。从此,围绕着它,争论不断,辩驳不断,甚至也攻讦不断。离开大陆的国民党和蒋介石表面嘴硬,但内心也在反省。各色人等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千差万别。有人斗狠骂街,有人则写出《腐败的种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大转折发生64年之后,文献纪录片《大转折》问世。它颇具勇气地翻开这段丰富多彩的历史,表明它经过了长期思考和丰富积累。那么,《大转折》究竟给人们提供了什么新认识呢?

  果然,观看过《大转折》,观众会发现这是一部精心制作,喻理、史、情以影像,赋科学态度和缜密思考以镜头素材,重新叩问这段不凡历史,解释历史 转向的因果、源流、人心、社会、道义、力量等因素之间此消彼长,力图使关心、琢磨这段历史大变局的人们,得到更可靠和有根据,更精细和重论证的上乘之作。 可以说,这六集高清文献片的视觉效果是震撼的。而它充分的逻辑演绎和史实求证,则满足了人们求知历史答案的渴望。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这是一句著名的豪言壮语。在中国革命即将走向全面胜利、中华民族历史即将 发生大转折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有理由充满豪迈。28年间,中国共产党经历无数困难、百般艰险,以如此弱小的力量,夺取了全国性胜利,确是一个奇迹。

  但事非经过不知难。克服困难和度过艰险,是需要奋斗和牺牲的。特别在1947至1949这三年间,天翻地覆、乾坤挪移,既是史诗,也是殊死搏斗。文献纪录片《大转折》,正是以精雕细刻的影像手段,展示了史诗的吟成,斗争的诡谲。

  同以往纪录片不同,《大转折》是从抗战末期中国命运之走向入笔的。1943年,对蒋介石来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年份。这一年,由于中国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英国、美国纷纷放弃了在华不平等条约,同中国签订新约。当年末,《开罗宣言》发布。蒋介石兴奋不已。当他一身戎装同罗斯福、丘吉尔 等大国领袖同场出现时,他认为,自己指点未来中国江山、安排命运的时代到了。3月3日,他出版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中国之命运》,其中说:“如果 今日之中国,没有了中国国民党,那就没有了中国。如果中国国民党失败了,那亦就是中国国家整个的失败!简单地说,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国民党。”

  中国的命运就这样由蒋介石来安排吗?《大转折》轻松地引用了毛泽东的一段反驳:“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不知他是从哪里考证来的?各位看过历史 小说的,《三国志》《水浒》《封神榜》《红楼梦》上,都没有国民党,还不是照样有中国?”接着,《大转折》将笔触转向中共七大。在开幕词中,毛泽东这样解 读中国之命运:“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中国的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我们这次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 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出来!”毛泽东说的这本书,就是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就是努力实现那个波澜壮阔“大转折”。

  接着,《大转折》从“命运之争”、“人心向背”、“土地改革”、“军事斗争”、“统一战线”等五个维度,来叩问“大转折”的历史。影片设计了这 样一个场景:1945年12月16日,蒋介石在故宫太和殿接见北平1.8万名大中学生时,受到“伟大领袖”般的欢呼。而在三个月前,他还第七次登上美国 《时代》周刊封面,极尽荣光。影片就此提出一个深刻诘问:“然而,仅仅3年以后,现代中国的历史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尽管黯然下野的蒋介石,还在溪口老 家做着最后努力,但他明白,维持了20余年,受到美国政治、军事支持的国民党政府,已面临灰飞烟灭、土崩瓦解。”

  这诘问,成为解读“大转折”的钥匙。

  《大转折》按照以下历史逻辑,依次回答这个诘问。首先,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失去了民心。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希望和平、安宁的生活,这是历 史主流。共产党提出改组国民政府,建立由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参加的联合政府,实行民主,但都被蒋介石否定。蒋一面提出和谈,另一面则在美军支持下加紧备 战,要彻底消灭共产党、八路军及人民武装。编导者特地采访了定居美国的李敦白先生。当年,李敦白是联合国救济总署驻华办事处观察员。1946年6月,他正 在湖北宣化店工作。通过美方人员,他了解到国民党准备即刻发动对宣化店我军的进攻、挑起全面内战的机密。这是一则非常珍贵的史料。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 面貌昭然若揭。

  其次,同国民党倒行逆施截然相反,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意志,赢得了民心。《大转折》不惜笔墨,扎实、深入、细致、精彩地记录了党实行土地改革, 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唤起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史实。影片通过对参加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亲历者的采访,描述了会议的缘起、进程和《土地法大纲》的实 施,情节细腻,故事感人,令人信服。编导者还采访到美国人韩丁的家人,用一个美国进步人士的眼睛,观察中国处在历史大转折之下的农村、农民及其相关联的中 国政治情景,对人心向背问题,做了强有力的历史解释。

  第三,《大转折》阐述了一个道理,就是毛泽东所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 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这个“站起来”,在历史变革中具有非凡意义。《大转折》编导者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用浓墨重彩描述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及广 大中间阶层,通过正反、新旧和道义比较,逐渐信服中国共产党所引领的中国命运之路,靠近共产党、团结在共产党周围的历史事实。影片选用1949年1月著名 民主人士雷洁琼、费孝通等从北平前往西柏坡,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抵膝交谈的故事。那次见面,大家亲密无间,直谈到凌晨天色发白。毛泽 东讲了将革命进行到底、不走中间路线的道理,给雷、费等人深刻启发。“五一口号”中“协商建国”的实践,由此生动地刻画出来。

  第四,武装斗争是夺取政权的最后发动机。西柏坡是华北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但这里却上演了世界战争史的奇观。《大转折》以一集篇幅详细交代解放战 争的历史进程。影片镜头别出心裁地指向西柏坡纪念馆精心布置的“电报长廊”。这条“长廊”展出了三大战役进行中中央军委同各战场指挥员之间200多封往来 电报。电报形象勾勒出小小农村指挥所里的“大手笔”、“大战略”、“大智慧”和“大气魄”。国民党军154万人在短短140多天内被歼灭,中国之命运就此 完全改观。《大转折》生动记录了这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和蒋介石军事生涯中这最大的败笔。

  最后,《大转折》以非常详尽的分析和令人信服的物证,点破了国民党政权败亡的死穴。编导者专程前往台湾,在国民党党史馆和其他博物馆中,寻找蒋 介石与其他党政要人退台后的反省。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编导者仔细阅读《蒋介石日记》,以求走入蒋介石在大陆失败后的内心。影片充分引证学者的分析, 从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国民党政府内部的腐败,论证这个政权无可挽回走向失败的必然。片中引用蒋介石1949年10月的一次讲演,语调悲怆:“我们今天失 败的原因很多,而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军事的崩溃。”“每一次撤退,高级将领总是先部下而退,置部下的生死存亡于不顾。”“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我们 今天这样颓唐和腐败,也没有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真可谓政权已失,其言也悲。

  《大转折》试图探索新路,将视角充分放大,不仅坚定晓畅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还让来自美国、俄罗斯,中国台湾、香港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几多侧面 讨论1949年中国历史的这个大变局。历史的沉淀,给了不同地域学者更多的理性。他们的客观陈述,更好地揭示了历史的本然和所以然。其中两位超过90高龄 的被访者——齐赫文斯基、李敦白,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分析,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此外,《大转折》解说文辞通达,富有哲理,很多地方形象感强 烈,感染力丰富,是编导者功力和努力的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又说: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的确,历史文献片的制作,不是为史而史,为古而古。它必须发挥记录真实、启迪未来的 作用,才有蓬勃的生命力。愿历史文献片园地能推出更多好作品,发挥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团结人民的重要功能。

总编导张军锋应邀携带《大转折》参加台湾政治大学举办的两岸三地历史人文纪录片创作交流活动。总编导张军锋应邀携带《大转折》参加台湾政治大学举办的两岸三地历史人文纪录片创作交流活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