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总有些电影要在心里停留——吴天明最后的《百鸟朝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15日09:4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赵凤兰

  在近日举办的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曾执导《人生》、《老井》的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作为展映影片亮相,剧中景致宜人的黄河芦苇荡、传统老艺人对唢呐艺术的坚守深深感染着观众。一位影迷表示:看多了追时髦的商业大片后,再来看看这种透着精神和灵魂的民族电影,心里某个柔软处的神经被小小震撼了一下,总有些电影是要在心里停留的。

  如果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百鸟朝凤》可能会续写吴天明的《人生》、《老井》和《变脸》的辉煌。但在今天这个票房被商业大片席卷、部分影片品质低劣的年代,深烙吴天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的《百鸟朝凤》似乎有点生不逢时。《百鸟朝凤》是吴天明最后一部作品,于2012年6月在陕西合阳取景拍摄,获得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四项提名和一项特别奖。但遗憾的是,该片在上院线时却败走麦城,仅上映一天就被拿下,理由是没有观众。对此,演员宋春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谈及吴天明和《百鸟朝凤》时数度哽咽,呼吁不能让这些执着于民族艺术发展的艺术作品自生自灭。

  小成本电影《百鸟朝凤》表现了在社会变革、新旧交替时代,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整部电影在故事情节的表现、电影美学的追求和电影音乐的探索上极其考究,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人情味,体现出创作者的诚意。为了拍好这部影片,70多岁的吴天明恪守着当年拍《人生》、《老井》时的传统,跟演员和主创一起深入生活,研讨剧本。他要求演员们一到剧组就穿上角色的服装,到麦田学割麦,跟唢呐指导学吹唢呐,在阳光下晒黑皮肤,一举手一投足要像自己扮演的角色。

  “《百鸟朝凤》是乡村底层民间文化的一首挽歌。”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说,这部影片坚守的正是一条与《人生》、《老井》、《变脸》等影片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电影发展之路,表现的是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百鸟朝凤》熔铸着吴天明对人生、对艺术、对电影的深切感悟,熔铸着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熔铸着他与底层人物的血肉真情。

  吴天明晚年对中国电影现在的生态环境显现出一种“不适应”,他觉得国内很多所谓的大片很乱,不知道在追求什么。据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郑洞天回忆,吴天明自己掏钱看了两部电影后深表质疑:“这样两部电影,怎么就能一天就过亿?”吴天明要以自己的方式捍卫电影创作的尊严。他拍电影不图感官刺激;选演员不选最贵的,只选最合适的;他在拍电影时,哪位演员带助理,他就换人;他要求剧组严格管理,不做祸害百姓的“蝗虫”;他本人虽身兼导演、制片人,却坚持与剧组同住在条件简陋的招待所,吃同样的饭菜,不搞特殊化。吴天明跟《百鸟朝凤》里的焦三爷一样,古板固执,对艺术心怀热忱,他要以“复古”的方式来捍卫电影创作的尊严,向曾经的“纯真年代”致敬。

  吴天明早年在西安电影制片厂任厂长期间,不仅自己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还曾扶持了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顾长卫等几乎所有活跃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拍摄《红高粱》时曾得到吴天明的鼎力资助,他一直亲切地称吴天明为“头儿”。谈及吴天明晚年的心境,他用“壮志未酬”四个字来形容。“头儿”3月4日因心梗离世后,张艺谋以“头儿”为镜,才肯吐露自己近十年的作品不入“头儿”的眼,知道“头儿”批评他的片子,也知道批评得对,打算新片《归来》完成后给“头儿”看一下,可惜还没等到《归来》上映,“头儿”已驾鹤西去。

  “在中国电影被票房绑架的年代,电影人或许应以吴天明为镜,用他衡量电影的标准重新打量电影的情怀和尺度,重新校准中国电影的走向。”一位电影人感慨地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