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腾讯娱乐讯 科幻电影一直是世界电影历史上的经典类型片,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数码技术的日新月异,科幻电影逐渐成为了世界电影市场的顶梁柱!近几年,占据电影票房前十位的电影,绝大部分都是科幻电影。无论是曾经热映不衰的阿凡达,还是续集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变形金刚,X战警系列,钢铁侠,不仅在世界电影票房,在中国院线也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无敌状态,赚的盆满钵满。
每一个看过电影的中国年轻人,让他随口说出几部看过的电影,答案几乎可想而知。科幻片占据半壁江山。既然好莱坞科幻大片在中国也有如此好的票房号召力,科幻题材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电影人基本不敢做,不敢拍,甚至不敢想?
一部分人说,我们没有那个技术,另一部分人说,我们没有那个资金,还有一部分说的更“靠谱”点,我们中国人拍的科幻片,中国观众不相信啊!
这三个说法本来就是互相矛盾的。
如果问,为什么中国不相信中国人拍的科幻片?他们回答因为没有技术和资金,如果接着问,没有技术和资金就不能拍科幻片吗?他们回答因为不这样中国人不接受。如果再问,当时星球大战也没有技术和资金,为什么现在中国人也能接受?他们回答,反正中国人演的科幻片中国人不相信,风险大,没市场。
于是,在这种毫无逻辑的推论下,就把中国科幻片判了死刑。
科幻片是非常考验人的想象力和思维力的,中国电影人们,又将此归为中国人的原罪:中国人只看现在和过去,而外国人看的永远是未来;中国人没有想象力,中国电影观众是脑残,故事太科幻的,中国观众看不懂,美国科幻大片就是脑残片,而美国科幻脑残片主要是让人欣赏特技和画面音像效果的。
可能他们忘了,曾经在中国上映过两部非常不脑残,而且很难懂的科幻大片,一部叫骇客帝国,一部叫盗梦空间,票房成绩和排名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吧。
当然,中国电影人会暴怒的辩解,因为这两部片子有大卡!大明星!
可是去年,一部叫源代码的低成本科幻片又狠狠抽了中国电影人一记耳光,这部电影没有大卡司,没有大特技,场景有限,就是发生在一列火车上的科幻故事,极低的引进费用,结果呢?一部无人看好的小片,在几乎没有宣传的情况下,取得了亿元票房,完全靠口碑。
就在不久前,被大部分中国电影人看衰的科幻电影地心引力,不仅在中国口碑票房双丰收,也在奥斯卡上一举斩获数个奖项,包括最佳导演奖。
所以,中国科幻片之所以被说成风险大,归根到底是因为现在中国电影界掌握话语权的那些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叫科幻。他们的意识里,科幻就是外星人就是机器人就是外星球,而这些只是科幻的浅层次表现手段,不是科幻的全部,所以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并没有科幻概念。
曾经有一些所谓中国大导拍摄的科幻片,用了天王级的演员,结果电影里除了人套着一个金属壳子外,还是换汤不换药的老路线,因为硬要套个科幻大片的壳子,所以故事编写的让人可以“便血”,最后票房惨败!但这些老先生们,不在自身上找原因,而是责怪中国观众就是不愿意看中国人演的科幻片!真是一个责任推干净的好说辞!
年轻人没有机会,特别是懂什么叫科幻的年轻人没有拍摄科幻片的机会,因为这些年轻人所讲所陈述的,投资方和话语权掌握者,对话不在一个层面上。他们宁可选择露出更多的大腿,以及更大卡演员的出演上。
商人的推理看似无错,但这真的是个悲哀!
中国难道真的没有科幻片的未来了吗?
最近,有一个奇怪的片子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名字很怪,叫《元的阴谋》。这个片子打着科幻概念前导片的名号,照理说这是个九流导演玩噱头的手段,好奇心使然,点击进去一看,第一集是五分钟的短片,看完以后,我无语了,又看了第二集,继续无语。我的无语并不是说片子很烂,而是惊喜的让我无语,中国人居然有拍这种国内没有,国外也罕见的封闭空间科幻片?
封闭空间科幻片,是一个很难的领域,因为这类片子,要用最简单的场景,最小的特技量,最少的演员以及很强的空间、故事结构、世界观搭建能力。
通过笔者的私人关系,预先在腾讯看到了这部片子的全貌。
这部元的阴谋,共五集,每集五分钟,单一场景,没有任何科幻道具,所有的道具就是一张桌子,两张椅子和桌子上的一杯水,没有服装改变,没有后期特技!且只有两个演员!而且,这是个世界观庞大,完整,新奇的正而八经的科幻片,涉及了超过十个物理科幻概念以及较为哲学的自我意识科幻、时空维度。笔者想想脑袋都大,完全不知道能用这么“可怜”的拍摄素材讲个什么故事。
可这部元的阴谋居然把笔者绝对做不到,想不到的全做到了想到了!甚至,五集看完,还是个挺感人的科幻爱情故事!
由于影片的关系,笔者查询了一下这部让我惊喜的片子中的编剧、导演,因为编剧导演都是张海帆。一查才知道,原来张海帆是一个著名作家,有多部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小说,笔者曾经看过他以笔名第三个宇宙写的小说冒死记录!也曾为他的科幻小说吃惊和震惊过!
中国科幻片,的确需要张海帆这类新鲜的血液注入!特别是一些科幻作家,完全可以转型为编剧或导演。元的阴谋这部影片的确给了人惊喜,让人在沉闷不堪的中国电影界看到了新的希望,如果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我们中国科幻片的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