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人物 >> 正文

高强: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12日11:38 来源:中国文化报
 陶彭泽诗意(国画) 35.5×37厘米 高强 陶彭泽诗意(国画) 35.5×37厘米 高强

  44岁的花鸟画家高强依然是个孜孜学子。

  怀着绘画的初心一路走来,总能受教于名师,应该是他的幸运。

  1992年起他在大学期间专修油画专业,师从油画家忻东旺、石磊;2000年,他追随新文人画家赵亭人学习中国画,确立了研习中国花鸟画的方向;2009年,他进入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工作室,专攻没骨花鸟;2013年他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继续深造。“我算是个一直在努力的、想进步的学生。”他说,“能当学生就是一种幸运,因为总有老师在教导你、启发你、指引你。”

  高强从小喜欢画画,在高考前就结识了忻东旺,一直很敬重他。考上山西师范大学后,便有了机会跟着忻东旺学习油画。“忻东旺先生平时话不多,但教课十分认真负责,有时候在画室画人物写生,一画几个月,到最后学生都已经画完离开了,忻老师仍然在画室坚持作画。这个是很难得的,我觉得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具备成为一个大家的潜质了。现在回想起来很惋惜,当时没有好好跟他学,要是当时跟着他真的好好学,也许油画的路子也走下来了。”

  大学毕业后,高强没放下过画笔,举办过小型画展。到了而立之年,他却进入人生和创作的彷徨期,幸而遇到引领他走进中国画领域的启蒙导师赵亭人。“他和新文人画的倡导者、组织者陈绶祥先生,杨春华、胡石、张伟平、周亚鸣老师等在我们山西多次办展。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看他们的新文人画作品,听他们品评书画、谈古论今,感觉非常高雅、飘逸,在小城市很少能看到这样让人心动的作品,也绝少有这样的风雅逸事。领略了他们的文人画之风,我被深深地吸引了,我当时就想拜赵亭人先生为师。”

  那时山西师大的图书馆有一个地下室用于装裱书画,裱画师傅和赵亭人关系很好,专门空出一个房间给他。高强向赵亭人学习的主要课堂就在那里。“那两年的时光现在想想简直是最幸福的时段了,没有人管束搅扰,家里面也很支持,还有这么好的老师指点学习,现在想想就算是博士生也未必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常常是一个电话,师徒两人就约着一同到一个地方讨论,甚至于到后来不用电话,两人已形成一种自觉,每天下午不约而同到地下室去聊天说画,有时候聊到兴起,就找纸来画;有时是先各画各的,或是画到半截儿,赵老师会突然说“我给你改一改”,接着便拿来修补,边改边讲。“那时真是受益无穷,如果不是那一段时间、不是赵老师,不知道我会走怎样的绘画路子。”

  赵亭人是一个严谨的画家和老师,对于学生的问题也会直接提出批评。高强有一次要参加一个活动,画了十几张画,送到图书馆的地下室去装裱,结果赵老师看到对他说:“不管人家给多少钱,画画的事也不能应付,你这个画有点糙,你考虑一下,能不能把这个画收回来。”后来高强就真的把这一批画全部收回来了。从那以后,不管是展览,还是为朋友画画,他都不会应付。

  转学国画的过程并不容易,油画与国画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油画讲究的是色彩、光影、素描关系,而国画讲究笔墨的气韵、变化。高强坦言,他在笔墨和颜色方面也经过了好几年的调整,才慢慢理顺了思路。

  2009年高强打算再进修,赵亭人建议他向国家画院贾广健先生学习。他记得第一次上课,贾广健首先对他们强调说:“画画一定要脚踏实地,心存梦想。”这句话高强一直记在心里。如果说赵亭人是高强学习国画的启蒙导师和引领者,贾广健则在传授教习中为高强打开了绘画艺术的又一扇窗。

  贾广健格外强调写生,作为一个花鸟画家需要对花卉植物进行深入了解,而了解的手段就是写生。“但这个写生并不是照搬对象,而是和自然对话,了解到每一棵草、每一朵花都是有生命力的,要和它们进行交流,和被画的物体达到在‘相’上的沟通。”

  正是得益于这些严谨的老师,高强在创作上才能不懈追求,“现在对画算是着迷了,入境了”。朋友们也说他现在成了“花痴”,因为他在外面见到花就想画出来,就想买回家。

  高强在创作形式上跟随贾广健,也选择了没骨画。“我选择没骨画也许和我喜欢安静有关,另外,因为我接受过西画的造型训练,写实能力相对扎实,画花卉虽然讲究的是意境,但对物象的描摹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目前国内画没骨画的越来越少,因为“没骨画画起来比较慢,尤其写生,要费一上午甚至一天的功夫,之后上色,整个过程不如写意那么快,技法上比较严谨。另外,画没骨画不容易出来,现代人很难有古人那样的心态。画没骨画是不可以骗人的,心里着急,画面就会很急、很糙,心里平静,画面就会平和。犹如耕种和收获的过程,不好好耕地,地里就没有收成,这个和画画一样,一开始不去下这个功夫,也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现在很多人不愿意下这个功夫。”

  高强说他老家南谷丰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榴实不是很大,但果皮和果瓤都红熟美艳,让人不由地倾心。他热衷于画这些石榴,他说石榴符合中国人向往美好吉祥的心态和运势,更令他着迷的是石榴的造型,“石榴树的枝叶、花朵、果实、树干的结构都各有特点,生长、开花、结果的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的面貌,画石榴可以画到很多东西,我会从它刚开始生长,一直画到衰败。”

  对于没骨画创作,高强强调文脉的传承。他说,在中国,花鸟的绘画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从原始的陶罐一步步到魏晋时期单独的绘画作品,再到唐、宋才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花鸟画”概念。宋代的花鸟画是一个巅峰,学习工笔必须学习宋画,而他本身极重视师法自然、师法古人,他一直在学习清代的恽南田,“现在很多人对文脉不太关注,这样会形成一个断代,前人一些好的经验我们就体会不到了。从唐、宋至今,国画的体系是一脉相承的,这个传承关系很重要。追溯这个脉络的过程会越来越有意思,不断地挖掘前人的思想,自己的画面也会变得更加丰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始终是个学生。”

  谈及自己取号“南榖小莲”,这个雅号来源于他的家乡,山西祁县的南谷丰,“榖”与“谷”同义,而“小莲”则是因为他喜爱明代的人物画大师陈老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高强其画其人,正如他取号“南榖小莲”,兼有质朴的生活气息和古典的文人雅致。实习记者 程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