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基层院团 人才之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12日09:56 来源: 光明日报 韩业庭

  

  图为《来自天堂的百合花》剧照,由于缺少演员,这部戏里面20岁左右的男女主角,只能由团里两位年届五旬的老演员扮演。资料图片

“不光缺演员,更缺编剧和导演,不少基层院团已丧失创作能力”

  “不容易,真的不容易!”谈起团里4月份刚排的新戏《来自天堂的百合花》,陕西省渭南市秦腔剧团团长张天平连连感慨。

  张天平指了指身边的副团长代玖奎,继续说道:“除了我们两个团长,全团连行政和后勤人员都上舞台了,没办法,缺人啊。”

  因为缺人,《来自天堂的百合花》这部戏20岁左右的男女主角,只能由团里两位年届五旬的老演员扮演。

  渭南市秦腔剧团“缺人”的情况,只是基层文艺院团人才困局的一个缩影。

  “总体来看,国家级院团人才济济,省级院团和大城市院团情况也好些,大部分地市级院团和县级院团,都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在日前召开的全 国艺术创作会议上,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赵奎伟直言,“基层文艺院团不光缺演员,更缺编剧和导演。不少基层院团根本没有编导人才,早已丧失创作能力。”

  在赵奎伟看来,人才困局,不仅影响基层院团的创作和演出,更关系着地方戏曲剧种的存亡。文化部数据显示,1983年,全国共有374个戏曲 剧种,到2012年已经减少到286个,30年间地方戏曲剧种消亡了近100个。“地方戏的传承大多靠基层文艺院团,有时候一个角没了,一个剧种也就消失 了。这些年地方戏曲剧种加速消亡,跟基层文艺院团的人才流失有直接关系。”赵奎伟说。

“一个月工资一两千元,小伙子找对象都难”

  “市场经济冲击,文艺院团改制,导致待遇下降,人才流失。”这是参加全国艺术创作会议的文化厅局长们的共识。

  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杨建仁举例说,著名舞剧《丝路花雨》自1979年创排,共培养出18代“英娘”(“英娘”为《丝路花雨》中的女主角),可80%以上的“英娘”流失到东部沿海地区了。

  《丝路花雨》的市场如此之好,尚且留不住人,一些缺少台口的基层院团,想留住人更难。

  山西太原一位文艺院团副团长告诉记者,团里曾经几年排不了一部戏,长期发不起工资,他这个副团长为了生计曾去出苦力扛大包。

  “目前,很多市县级院团的年轻人,一个月工资一两千元,小伙子找对象都难,怎么能留住人?”赵奎伟说,“这些年,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办培训班,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等等,但培养人才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人才流失的速度。”

  此外,基层院团人才缺失,还有体制机制性原因。如一些院团的属性仍是事业单位,进人必须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的招聘程序。这往往是“全市(县) 统一的行测、申论公共考试——专业能力考试——面试”。“很多艺术技能很强的报考者,就因为公共考试不过关而被挡在了门外,院团招进来的往往艺术技能又不 强。此外,事业单位往往还规定报名人数与岗位的比例必须达到13甚至14,该岗位的招考才有效,可现实中,报考艺术院团的人并不多,根本达不到要求,这导 致不少艺术院团的招聘往往落空。”文化部艺术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破解基层文艺院团人才困局,需通盘考虑

  基层文艺院团人才困局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院团自身的原因,要解决此问题,需通盘考虑。

  内蒙古地广人稀,一个旗(县)动辄上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少的才几万人。“这种情况下,旗县的院团根本没有市场,完全推出去,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我们整合了全区的院团资源,成立了一个正厅级的文化事业单位,并在创作经费上予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了院团的文艺人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 厅长刘春良说。

  陕西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刘向阳则建议,国家应把基层文艺院团尤其是县级文艺院团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广 播、电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对这些方面,国家进行了大量投入。但在基层,一方面老百姓没戏看、看戏难的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基层院团少台口、没市 场。“把基层文艺院团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政府购买服务,一方面能够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盘活了基层院团资源,有利于这些院团的生存和 发展。”刘向阳说。

  杨建仁提出,国家级文艺院团除创作和演出,还应承担起基层文艺院团人才培训的任务。此外,辽宁省正在考虑成立基层院团演艺联盟,各院团在人才上相互支持,但各院团分属不同行政区划,人才如何整合,尚需进一步考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