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当黄河水流成血液——巴兰华散文集《蒙尘的书信》赏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08日16:20 来源:中国作家网 愚 石

  黄河的恣肆在地球上划出5464公里深浅不同的印痕,也在所经之地催生出太多的恩怨情仇。巴兰华是黄河入海口土生土长的农村汉子,自幼长于斯痛于斯,也让他笔下的散文流溢出穿越亘古的黄河味道,直逼灵魂。

  以粗砺、豪放、犷达的语言景观,再现气势磅礴的黄河原像,初始及野性的美流淌成河。长期反复的水患和泥沙沉积,注定了黄河下游的土地贫瘠。这样的贫瘠养育了个性彰显的黄河儿女,他们身上具有大河的狂放,匿藏着红柳的倔强与旺盛的生命力,更勃发出赤碱蓬的灿烂与恢弘。巴兰华的散文,就这样以一条河的姿势,散发出自然与生命的原香。他这样描述笔下的事物:“野外田地里,村街道上的土地被冰封三尺,大地的裂纹有一寸多宽,深不见底,像一条看不到头的被冻僵的蛇…”(《腊月》)这样的景色是黄河滩边的,恰与躺下的黄河成为绝配。“碌碡做夯只是配角。其实,它的主角是打场。跟土接吻只算是小年轻偶尔的出轨,与厚厚的麦穗倾轧才是大婚正统的婚配。”(《碌碡》)如同戏谑的文字,带着泥土的芳香味道。巴兰华的大部分散文,力求通过语言的质朴、简约,透过生活的本质和原状,甚至是带有粗砺气味的野性,展现黄河口人的豁达、乐观、豪放的原始情怀和生命情致。比如在家乡野地站老了容颜的金色稻束,在贫寒年岁里解馋的浑身墩着面醭的柿饼,攒在草把上红艳艳的冰糖葫芦,空气中炸响了璀璨容颜的二踢脚,腊八节怡人口舌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红枣饭…这些生活气息充沛盎然的散文景象,既像是满河翻卷的泥沙,又像是沉淀静思的细泥,无论是奔腾还是静止,都注定巴兰华的散文,永远离不开黄河挚恋下的故土情怀。

  以柔软、凄美、慈良的人性大善,颂扬爱恨纠缠中的黄河情味,映照黄河长流中绵延激荡的生命大爱。巴兰华的散文精髓,首先是颂赞亲情。在《母亲的怀念》一文中,“一提到家,眼睛就发酸。于是,就昂起头,努力不让眼泪溢出来。”他痛悔忙碌奔忙中没有兑现的母子承诺;他怀念棉袄里充满苦涩味道和童年情趣的燃烧的火焰、棉花燃烧时暖暖的味道和对贫穷困窘的母亲无力回报的深恩(《燃烧的棉袄》);他追忆早逝父亲坟冢上发芽的哀杖,眷恋镶嵌凝定在破旧扶梯上的一家人的温暖(《看不见的手》);他一遍遍地追问,“我静卧在寒冷的月华里,杂乱无章的梦里,我看到初生在荒凉的黄河滩上楚楚可怜的茵陈,嗅到十月蒿的浓浓薄荷气息以及夹杂的淡淡的苦味,我却怎么抓也抓不到它了?”(《黄河岸边的茵陈》)这些亲情的点滴,比千年的黄河流得更深、更细、更长,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黄河赤子的追梦步履,沉重而艰辛:“我曾经有过农民工的经历…劳动时候的汗臭与追求理想的洗发膏的清香一起附着在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身上。这是一个劳动者的气味,是钢与火的较量的气味,是现实与理想拼搏的气味。”(《男人的气味》) 黄河的风可以打磨一个人成长的棱角,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头颅,在自己歌唱与追梦的旅程中,让自省与自励的纠缠成为向上的歌,散发出无限的激荡人心的正能量。

  以奇妙、迥异、悬念迭生的别样构思,探索散文结构造型的独特品相,冲突与撞击心灵的痛奔流成觞。巴兰华起步于小说,成熟于散文。他的散文中吸收借鉴了小说故事结构的有益成分,将散文型塑成充满悬念和跌荡情节的叙事结构,增加了散文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这是他对于散文的有益探索。《蒙尘的书信》中的主题散文,巴兰华娓叙时光流逝中的初恋,将日常状态下的青春萌动与一场刻骨铭心爱情的错过,以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错愕,强化散文的情感对比和矛盾冲突,读来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叹惋美丽爱情的流逝。他的另一篇散文《永远的高梁红》,将物质赤贫的“小叔”与下乡知青“燕子小姨”的爱情悲欢,写得令人唏嘘,“小叔”对“燕子”跨越生死、超越流年的至死之爱,比所有的誓言都要恒久,比所有的悲情都要沉重。

  书信可以蒙尘,但巴兰华的散文思考和独特魅力,将随着时光的流逝更加美丽。因为,黄河水已经流进巴兰华的血管,融为血液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