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朱莉小姐》 拆解的表演,“合成”的世界(张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08日10:10 来源:北京日报 张杭

  这次“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事先被寄予极高期望的《朱莉小姐》(由英国导演凯蒂·米歇尔执导,德国邵宾纳剧院演出),演完之后不免令一些人失望。但我认为它不但饶有趣味,而且不容小觑。

  它的形式是什么样的?主要有两点,一是现场拍一部电影并同步播放,二是使用女仆克里斯婷的视角。在升起的大屏幕下,舞台就像搭起一座精巧的片场,有一个靠推拉门换景、有着餐厅和卧室的仆人房,一部分表演是在这里面进行的。这时,就像“第四堵墙”朝我们关闭了,我们只能从窗子里隐约看见他们拍摄着的表演。舞台的右侧有一个声音合成区,同步进行声音的制造与合成,诸如切肉、流水、配音,这也是一种表演,关于声音的表演。表演被拆解,并且我们通常看得见的被藏在后面,通常看不见的置于前景让我们看见。舞台左侧及右侧后方有时也是表演区,有的表演在场景中进行,有的则单独在表演区进行,并与景致同步合成。这给人一种感觉:我们明明在大屏幕中看到的,真实却不是这样。

  女仆视角在原剧故事开场前增加了一个长长的前奏,我们可以称之为“女仆的生活”。镜头专注于她的环境和工作:她的餐桌、餐具、水池、案台,她揉花、冲洗、切动物内脏…… 同时添加了我们并不能称之为“她的”内心独白的台词,即丹麦女作家英格·克里斯滕森1981年的诗作《字母表》,里面出现最多的是各种花、植物的名。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间离,让我们去关注、去接受一个并非没有内心,而是可能内心精致丰富的女仆。继而我们看到一个隐忍遥不可及的事物的女人——她并非如斯特林堡所说的迟钝,她敏感;她混沌是因为她既无法界定,又不愿让清晰触发痛苦。因而整部以她的视角拍摄的电影是内敛于忧伤的,是沉重得停滞于底部的,是沿着家具和框棂的木纹的,是物化的。

  斯特林堡在《朱莉小姐》序言中说:“她(克里斯婷)是个配角……这些配角所以显得抽象是因为日常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抽象,这与他们的职业有关,也就是没有独立性,只表现他们司职的一个方面……”邵宾纳剧院的版本以克里斯婷为主人公,不但因为我们当前的同情心和理解力希望以任何人为主人公,而且因为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的主人公。物化、异化、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独立性,在一个雇佣制和商品化成为先天性的时代,已是普遍和正常。如今我们把一个物化者作为主人公,正如易卜生和斯特林堡在他们的时代把“恶”作为主人公。当我们都是不道德的挣扎者反抗者、处在悲剧中,我们就都是朱莉小姐和让;当世界到处都在发生悲剧,而我们是悲剧的麻木而悲伤的看客,我们就都是克里斯婷。

  克里斯婷对于整个事件的破碎的不完整的视角,正像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拥有的视角——看到一些新闻、网上的图片、视频。我们正是通过碎片揣测和自以为理解、得到这个世界。

  形式的目的达到了,但它可以完全与《朱莉小姐》无关。那么这部戏剧是不是保留了《朱莉小姐》的精髓呢?我认为是的。它尝试如何在最精简限度内保留《朱莉小姐》的本质。

  《朱莉小姐》所展现的,正像斯特林堡在序言中所说的“上升与下降的变换”,即朱莉小姐与让地位的倒转。原剧中的克里斯婷大部分时间在昏睡,这次以她的视角,让她偷听和偷看一部分真相。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朱莉与让,截取了原剧中的三段,即倒转之前、倒转发生之时和倒转之后。省略掉的,其实主要是朱莉和让对话中的叙述部分,这些在原剧的逻辑中作为倒转的依据。如今下层人的成长和上层家族不可告人的秘密,已成为常识的历史,因此在剧中不再提及。

  另一方面,我始终觉得《朱莉小姐》在戏剧性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朱莉要告诉让那么多她家族的秘密?仅一句“让我们出走之前彼此了解”就足以解释吗?即便认为朱莉小姐已陷入迷狂,仍未免牵强。朱莉为什么哪怕面对一个敌人也要倾诉,是什么让她焦躁不安?我们必须从构思人物的角度考量这个问题。朱莉的家庭经历——女人和男人角色的颠倒,已使她经历了一种撕裂必然性之虚伪的自由选择,并看到虚无,因此她才对等级和习俗充满蔑视。然而她既不能退回到“觉醒”之前,忍受必然性之虚伪,又看到虚无“此路不通”,进退之中她身处的现实却仍然停留在必然性的框架之下。由此朱莉小姐深深带上斯特林堡的气质,超越了他在序言中界定的“女人”。一百年来很少有人在意这个问题。斯特林堡就这样蒙混过去,跳向他的目的。然而他的目的太显眼,对于我们太有价值。无论倒转如何发生,它们发生了,我们看到了一场话语权力的微观争夺战,看到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的语言控制术。

  这版《朱莉小姐》略去追述的内容,也因此巧妙地略去了引起叙述的牵强接缝,留下的“既成事实”——那些为了控制的进退反复、局部的歇斯底里,如今是日常的、轻微的,有时几乎是游戏性的。直接跳转到它们显得非常自然。我们理解这是人性,已无需长长的理由。因而眼下这样的缩编,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