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周振华:好散文何以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07日16:2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周振华

  也许是分母越来越大了。

  评论家李敬泽说过:“散文的精神在于自由,任何无法用明确文体表述的文章都可归为散文。但是,散文也有它的标准,那就是在文章中见到自由而诚恳的灵魂。”不妨对照一下我们的作品,是否见到了自由而诚恳的灵魂?

  近年来,有人以“散文泛滥”来形容或概括当前的散文创作状况。其实,冷静下来细想,这样的现象并不奇怪,不管什么事物,“好的”、出类拔萃的、顶呱呱的、叫绝的、经典的,都少。

  好散文的产生有点像淘金。散文创作需要将个人的人生阅历、经历、体验、感悟、情感、认知、积累、挣扎、痛楚、绝望、期望、回转、辛酸史、磨难史、血泪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等等统统研成细末,融会起来,化为琼浆,铸成一尊尊“真善美”的文字艺术雕塑。光有一堆材料还不够,不具写作天赋或没去挖掘,也出不来东西。因此,你还要会打理、疏导、分拣,你还要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高超的组织者、精湛的建筑工、懂装修,善打磨,最后才能形成一篇散文。散文创作要学习先人之作,但又不可模仿;要吸收经典之精华,但又不能摸不到自己的骨头,可见散文创作的难处。

  文学里面有一个现象我一直在观察、揣摩。一个作家所拥有的创作资源,就散文而讲,少的可怜。如果将它量化,不过那么几十万字,如果以经典的标准要求可能还要少,少到一生最后只留下千八百字的一两篇小东西。其实,这已经不错了。有很多人,写了一辈子,连这点也没有做到。因此,作家的散文产量极为有限。作家王安忆说的话我强烈赞成:“散文不是一种可以经常写,源源不断写的东西。因为散文是直接书写与我们生命有关的感情,生命有多么有限,感情也就多么有限。”可见,好散文的流淌绝不会是滔滔不绝。一个人的一生真的留下一两篇像样的人们叫好儿的东西,就算非常不错了。

  一篇好散文的诞生,谈何容易。北方的庄稼一年一茬,南方最多收获不过两季。而一篇经典散文的形成,比种庄稼更耗时,可能需要作者一生的酝酿、发酵、炮炼。古耜在一次研讨会上这样说:“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和小说等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巧,散文的技巧积淀明显偏少。因此也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门槛低,容易写。其实,王国维早就点明,散文是一种易写而难工的文体。”

  散文是作者心灵深处生命历程的反映,诠释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体味。经典之作需要作者漫长积累,心灵净化,经久揣摩,巧妙构思,精心打磨才有可能诞生,做到这些,但仍不敢说就有了十足的把握。

  作家孙犁曾有过精辟的阐述:“小说家里可以出现职业作家,虚构、编故事,可以不断写。而散文则无法多写,因它与个性体验和阅历有关,不能虚构,必须写真实的生活。经历未必有价值,从经历中体验到的独特感悟才有价值。”

  我对老作家阎纲的尊崇,源于他的那篇《我吻女儿的前额》。电脑统计这篇作品1016个字,不知什么驱使,在我读了无数遍后,又下意识地一个字一个字数完全文,加上标题和署名,每个阿拉伯数字算一个字,不算标点,一共877个字。就是这么一篇不过千字的短文,将人们心灵彻底震撼了。阎纲认为:“写好散文,首先写父亲、母亲、恋人和爱人,写没齿难忘的骨肉亲情,写死去活来的爱,‘端起饭想起你,眼泪掉在饭碗里’。孙犁的《亡人逸事》,快读,三五分钟,掩卷后能让你心酸大半天。散文写爱,要动真感情,作者掉泪,读者才可能含泪。”

  既然好散文少,对待散文创作就要用心、用情、用生命去领会,去构思,去创作,虚心热心诚心学习专家们关于散文创作的高超技艺与方法,聆听他们的至理名言并付诸创作。

  当下,人们对精品文艺的需求日益高涨,强烈期盼更多的好散文诞生,以丰富、营养、润泽广大读者的精神世界。因此作家的使命光荣而艰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