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宁新路:湴湄村的星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07日10:1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宁新路

  竹与木棉花树的幽径,把人引进了林与海环抱的小村。村连着星星片片的“海” ,星片的“海”连着大海,村落便成了星“海”相拥的一块绿翡翠。正是春日午后,明亮的阳光扬洒着纷飞的细雨,淡淡水雾使村庄变得神秘而诗意盎然,恰是一幅星“海”棋布的绝妙水墨画。这是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一个叫湴湄村的地方。村庄远方是海,周围其实是湖、河与珠江,珠江汇入大海,入海口的珠江与大海浑然一体,广州人把有水的江河湖统称为海。这个村出了位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人们把星的海和江河称为海,让人联想到这位音乐家的取名和他故乡人对江河称谓,是音乐家对故乡的赞美和故乡人对音乐家的歌颂。

  这个星海里的村庄,虽已是小楼别墅式的江南水中村,却还留有那久远渔村的印记,那是遗弃在村庄田边和路边的木船。木船像历经风雨沧桑的老人,从残破的船体,可读到它承受过难以想象的艰辛与负重。旧时渔民生活是劳苦而贫穷的。湴湄村的渔民,在这海里飘荡了数千年,也在那透风漏雨的茅草棚里度过了一代又一代,如今他们是耕种现代农业的农民,甜蜜的甘蔗让他们过上了富裕生活。那船与飘泊的生活,早已成湴湄村人的记忆。

  在这记忆里,有件不幸事。那是一个天空灰暗的日子,有个年轻女人的丈夫葬身大海,她在家乡没了依靠,便拖着有孕的身体,回了澳门的父亲家,生下了遗腹子。这女人,就是冼星海的母亲;这遗腹子,就是冼星海。她带孩子劳苦在船上,家也在船上,生活苦涩危难。船的家不是归宿,她带着幼小的儿子,又奔波新加坡去谋生了。新加坡照样没有他们的家,以船为家的日子太苦了。与母亲忍受屈辱的星海,知道自己家乡是珠江三角洲一个美丽的地方,渴望回家乡读书和生活。少年的冼星海,迷恋音乐,广东南沙祖辈“根”的魂魄在牵引着他,那里有所灿若明星的岭南大学,也有迷人的音乐,他想去家乡求学。

  新加坡去广州的船,哪条会载上一个怀揣音乐梦想的青年呢?冼星海坚信会有条船载他去的。他母亲带他回到了故乡。他母亲是个干练而聪慧的渔家女人,她看到儿子对音乐的着迷与对音乐的梦想,便昼夜打工凑了路费,把星海带回了家乡。冼星海不负母亲厚望,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岭南大学。冼星海如饥似渴学知识,也在绽放他天才般的音乐光泽。这音乐的光泽,闪耀着对贫民的爱怜,更透射着对剥削者的憎恨和愤怒。他的曲,他的歌,好似强烈的电闪,穿击到丑恶政府与腐朽社会的痛处,黑暗不容这样的光亮,他被学校开除了。失学的冼星海,没有失去以歌为枪的意志,他又去北京和上海求学音乐。几年的艰辛求学,他在汲取华夏音乐精华营养后,便去法国学习深造。

  法国音乐早已让他着迷。那是法国大革命产生的“爱国者” 、“自由共和国公民” 、“徒工” 、“警卫” 、“鞋匠”等署名的流行小调、民歌、舞曲和歌剧咏叹调,这些让他热血沸腾。更让他兴奋不已的是那记述法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内心欢悦的《一切都会好》 、“把贵族吊在灯柱上”“把贵族统统吊死”等词句的《民族钟鸣》 ,还有那代表法国大革命战斗精神的经典歌曲《卡马尼奥拉》和在民族危亡严峻时刻法兰西儿女奔赴战场为祖国而战的《马赛曲》 。他感到高昂的歌也是武器,它足以成为强大精神力量,足以成为炮弹摧不垮的铜墙铁壁,还足以以歌救人救国救一个民族。他要继续追求以歌为梦的高远道路。

  他挥泪道别母亲,也向湴湄村告别。船从珠江渐渐远去,他泪眼望那越来越模糊的母亲和星海环绕的湴湄村,喉咙咽着留恋和憎恨泪水。他从出生的澳门,到流落的南洋,再到求学的广东家乡,看到和经受了太多的压迫和剥削、国破和家亡,生活的苦难填满了他的胸腔。法国很遥远,遥远的海路有种把他从母亲和家乡湴湄村撕裂的伤感,而法国革命那火热激荡的旋律,使他不得不告别母亲。他相信歌的力量无限,他要为改变社会去寻找歌的强大力量。

  法国音乐的热土,最欢迎有远大梦想和心怀激情的人。冼星海投身巴黎音乐学府,友人资助了路费,可口袋里没学费和生活费。他在餐馆和理发店打工凑学费,终于跨进了巴黎音乐学府。痴迷,使他走近了梦想。他学到了丰富的音乐知识,得到了名家的指教,领悟到了法国革命歌曲的魂灵所在。

  冼星海的音乐才能和成就受到导师宠爱,导师劝他留在巴黎做音乐家,优厚待遇让人眼睛闪亮。而星海看到自己国家正遭日寇侵略而国破家亡,太需要用歌去鼓舞更多的人拿起武器,冲上敌阵;法国人创作了《马赛曲》 ,他要创作出中国的《马赛曲》 ,他要参加到国家的救亡洪流中。他坚信音乐能救国救民族。他让导师失望了,他在炮火中回到了上海。上海多了位音乐抗战的勇士,他把满腔的音乐热血,倾注到了救亡音乐创作上。前线需要歌,他要做奋不顾身的音乐战士。被法国大革命音乐感染深刻的冼星海,胸怀音乐救亡的高深思想,放弃小情调之流的商业创作,一往深情地把精力放到抗战救亡音乐的创作上。他想为国家救亡与民族复兴写令人心潮澎湃的歌。一首又一首抗战歌曲和救亡音乐,从他情感深处飞奔而出,很快传到了抗战的前后方,成为救国救亡的战鼓和号角。

  日寇侵略的战火在猛烈燃烧,他在酝酿更多催人奋进的气吞山河的歌。这时有片热土在召唤他,他感到这将是他音乐创作的乐土,这个地方就是延安。延安热烈沸腾的革命生活,让他的音乐灵感喷涌而发。他创作的一系列抗战救亡歌曲相继问世,即刻成为延安一道道耀眼的精神之光,使人在困苦中兴奋,在弹雨中无畏,在迷茫中憧憬。 《黄河大合唱》就是一道闪耀强大精神力量的雷电之光。它以黄河咆哮的勇猛气势,以黄河一泻千里的势不可挡,高昂地表达出了革命者在国家危亡时刻发出的如狮的吼叫、如雷的咆哮和不做亡国奴的呐喊。听“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多么雄壮昂扬!这首经典之作,鼓舞了千百万热爱中华的热血青年,也让千百万战士勇往直前冲向凶残的敌人。冼星海在上海,在延安,实现了他音乐战士的长久梦想,虽然他病逝时仅走过人生四十年,可他的不朽之作,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从青年时离开故乡的冼星海,再也没有回到过那星星片片连成“海”的湴湄村。家乡人惦记着他,也为有他这位了不起的人民音乐家而自豪,盼望他回到家乡。而南沙区榄核镇政府把冼星海“接”回了家乡,是把他精神的魂魄“接”回了家乡,那是在湴湄村头修建的“冼星海纪念馆” 。这位伟大音乐家多难而不凡的人生经历,印证了一个人成就梦想的路在哪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