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军事文艺 >> 作品 >> 正文

放牛娃的追梦足迹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01日10:57 来源:王文毅

  牛背上放飞从军梦

  黄瑞新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读书的年龄正值“文革”时期,在那个什么都论家庭出身的年月,因为他父亲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他才被推荐读了个初中,之后两年就无书可读,开始为生产队放牛。

  在生产队放牛的人群中,惟独黄瑞新是个孩子。每当看到同龄小孩背着书包上学时,他好生羡慕,不免对自己不能读书天天放牛感到失落。

  不曾想,两年的放牛经历,却让黄瑞新对牛的倔强、憨厚、吃苦耐劳的脾气秉性,对公牛勇猛顽强、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从懵懵懂懂到逐渐清晰,尤其是公牛那种不畏强手、敢争第一的战斗精神,给黄瑞新留下了难忘印象,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个年代,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参军入伍。黄瑞新有两个梦想:一是希望上高中读书,二是希望自己能够参军入伍。

  遥望天空和远山,少年黄瑞新若有所悟。必须想办法学习知识,用知识改变命运;必须走出乡村,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干一番事业。于是,他借来课本,白天放牛时插空读书,晚上在煤油灯下自学。一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功夫不负苦心人。黄瑞新以勤奋、聪慧和执著,从高中到大学一路凯歌,直到研究生毕业。

  1987年1月,还在读硕士的黄瑞新光荣入伍,被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序列,第二年成为总后勤部军事经济学院的一名教员,开始他的执教生涯。

  公牛般的拼劲让他脱颖而出

  在领导和教授的指导下,黄瑞新结合所学专业,夜以继日,刻苦钻研,1989年初,就在国家财政部《财政研究资料》上发表了《应重视军事财政研 究》的论文,提出“军事财政应包括战时军事财政与和平时期军事财政”的观点,在学界产生反响。仅在这一年,他就发表了9篇学术论文,打破了学院个人记录, 在总后乃至全军学术研究领域脱颖而出。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由于他的优异表现,当时的学院领导联名推荐他参加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博士生考试,被全国知名的财政学家许毅教授收为博士生。

  许毅教授衡量黄瑞新研究特长,为他选择了国防财政研究方向。指点他:“以军事财政为突破口,够你搞一辈子!”导师高深的学问和严格的要求,使他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读博期间,黄瑞新发表学术文章15篇,参与编写的中国财政理论丛书《走向未来》之一——《国家财政与国防现代化》在国内影响很大。20多万字的博士毕业论文《国防财政论》出版后被评为全国财政科学优秀理论成果二等奖。

  上世纪90年代流行下海经商赚钱。博士学习期间,许多单位邀请他去工作,经过反复思考后,他带着对军事财政研究的热爱,带着对组织培养的感恩,带着强国梦、强军梦返回了军事经济学院。

  1995年出版了首部著作《国防财政论》,又主编出版了《市场机制重塑的财政理论》一书,专业和专业基础研究齐头并进。1996年,随着台海形 势严峻,黄瑞新把研究重点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财力保障上,其中“军费增长机制论”、“需求因素决定论”等文章发表,展示了他的才能,也赢得了军内外学术界 赞誉。

  “牛眼”看世界,追寻强军梦

  1998年8月,又一件意想不到的好事降临到黄瑞新头上。他受总政治部公派,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学习半年,同行的有40多人。

  经过国内的经济学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习,黄瑞新对自己的经济学功底颇有一些自信。然而,到了美国却有几个没想到:一是没有想到西方经济学已经 发展到数理时代和计量经济学时代,而当时的中国还处在纯描述经济学时代;二是没有想到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如此迅速,博弈论已经在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三是 没有想到西方防务经济学已经那么丰富、那么成体系,并且有先进的方法,而当时国内只知道有盖文·肯尼迪的《国防经济学》,怀内斯的《第三世界的国防经济 学》与石井洋的《日本国防经济学》等有限的西方防务经济学著作。

  不比不知道。来到美国,黄瑞新发现自己经济学功底还不够深厚,知识还不够宽泛,视野还不够开阔,思维还不够活跃。他发奋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努 力钻研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像海绵吸水一般充分汲吮着西方经济学知识、观点和研究方法,记笔记10多本近60万字。半年多的 学习访问,影响了黄瑞新回国后10多年的教学与研究。

  1999年1月回国后,黄瑞新决心干好4件事:第一,把西方防务经济学、特别是军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前沿完整地介绍过来;第二,追踪军人保险事 业发展的需要,建议学院组建军人保险教研室,并作为军人保险教研室首任主任,投入到军人保险理论的研究;第三,建立适应国防经济与军队财务专业基础课的分 层次、体现水平差异要求的公共经济理论教材;第四,完成系里布置的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军事斗争准备财力保障研究》任务。为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与 研究中。这4件事,一直持续到2006年全部完成。

  2000年,黄瑞新编著的《西方防务经济理论》出版,在军队范围内首次介绍了西方防务经济理论系统。2004年至2006年,黄瑞新受国家人防 办委托,主责研究《战时人防财务管理》《人防财务理论与实务》课题和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战时财政动员研究》课题。《人防财务理论与实务》作为软科学课 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新世纪以来,以某超级大国为首的西方一些国家炮制的“中国军费威胁论”甚嚣尘上,混淆视听。黄瑞新感到,作为一名军事经济学专家,面对西方国家 肆意歪曲的鼓噪,需要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辟谣,并解释中国军费增长的正当性,从而有力地回击那些错误观点,在国际上产生了正面影响。

  由于课题研究深入,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阶段性成果《对我国军费增长性质的再认识》于2008年2月6日在《解放军报》发表,当时正是全国人大 开会前夕,文章在国内外媒体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网以“权威专家论证军费增长”为题全文转载,路透社、《联合早报》、香港《凤凰周刊》等境内外媒体纷纷发 表评论。由于研究的创新性以及成果的影响力,《中国军费的弥补性增长研究》课题,2011年获得全军军事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名烈士补偿金为何不如一头牛的价钱

  一个国家需要多少国防费合适,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前苏联国防费一度很高,陷入国民经济军事化;科威特国防费少了,一度陷入亡国的境地。 一个国家国防费有没有规律?黄瑞新研究发现,世界大多数国家选择国防费占GDP的比例在1-2%之间。那么,中国的国防费在什么比例合适?

  确定中国的国防费规模,黄瑞新认为必须立足于中国国防安全的现实,考虑中国的大国责任,分析进行国际贸易,进行能源、货物运输的通道安全有效需 求等。黄瑞新从中国国防费忍耐期、增长期的周期性特点入手,从政府支出重视税收容忍度等经典理论出发,指出国防费与经济同步增长是一个规律,提出了中国国 防费补偿性增长理论。现时看来,这一理论对于中国国防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解释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黄瑞新参与研究、相继撰写了《国防费结构优化的理论解释》《军费结构的动态优化》,建立了战斗力生成函数,剖析了不同要素对战斗力生成的影响, 特别关注战略因素与战术因素对国防费结构的影响。他带领博士生、硕士生一起研究探讨军队从机械化走向信息化导致的国防费结构变化规律。

  黄瑞新花费大量精力与财政部国防司、科研所的专家一起研究《战时财政动员研究》课题,提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财政动员与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财政 动员存在本质不同,其动员的要求、环境、条件、方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在完成《军事斗争财力准备与保障》的课题后,又发表了《战争成本与收益论》,这些研 究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

  在军事斗争准备和多样化军事行动中,军人面临着牺牲、受伤、致残的风险,军人有父母、有妻儿,需要养老糊口,军人流血牺牲是为社会承担责任,风险损失不能由自己承担,国家需要分担其受到的风险损失,这是战斗力生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军人社会保障与军人保险政策激励。

  上世纪80年代初,在边境自卫还击战中流传着一个故事:一名烈士的补偿金只有几百元,还不如一头牛的价钱。2003年海军某型号潜艇沉没,几十 名官兵牺牲,伤亡保险待遇也比较低。这些事件深深刺痛了这位研究军人保险的教授。他决心为分担军人风险、弥补军人损失,想办法、找依据、出思路。

  黄瑞新主责《战时军人社会保障研究》等全军后勤学术课题,分析了中外军队在战时与准战时军事行动中军人面临的各种风险及概率,探讨了军人风险分 担的可能性,认为分担战争军事行动的伤亡风险,既需要社会保险方式,也需要商业保险方式。研究了中国军队实施军人商业保险的迫切性、途径、条件与对策。他 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论证的结果,反映了军人风险保障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军人保险的待遇水平,为全军官兵做了一件大好事、办了一件大实事,必将有效增强 军队凝聚力战斗力,激励广大官兵为报效国家建功立业。

  黄瑞新2005年完成的《战时军人社会保障研究》、2006年完成的《军人保险引入商业保险研究》分别获得军队后勤学术研究成果二等奖。

  牛教授培养的博士硕士都很牛

  公牛的默默奉献和吃苦耐劳精神让黄瑞新十分敬佩,他把这种孺子牛的精神体现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之中。作为军事财政学科的领军人,黄瑞新始终站 在学科建设的前沿。他在《军人保险》课程建设上花费了15年的精力,带领教研室同事将一块杂草丛生的处女地耕耘成军队优质课程的一片百花园。1999年3 月,黄瑞新在军事经济学院首开《军人保险》选修课,2004年他主编的《军人保险概论》教材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军人保险概论》2008年被评为总后优 质课程、2013年被评为全军优质课程。

  作为导师,黄瑞新不仅对自己所带研究生严格要求,对那些出于崇拜信任、自己找上门来的研究生也是认真负责。审阅、把关硕士、博士论文,是一件非 常辛苦的事情,既耗费大量课余时间,又不算教学工作量。扎堆时每天晚上要看论文三四个小时、二三十万字,每年要看几百万字。当看得眼皮打架、扛不住瞌睡 时,黄瑞新就用冷水洗把脸、吃几个辣椒提提神继续看。研究生感叹:“黄教授评改的论文,切中要害,对论文的修改特别有益”。

  从2004年到2012年,黄瑞新每年的教学课时量在1000小时以上,平均每天工作15小时。家属有时埋怨他:“这个家简直成了你的免费旅店”。

  老师牛学生也牛。从1995年起,在教学、科研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黄瑞新先后指导了17个博士、53个硕士研究生毕业。他的学生不负厚望, 有的已经当了副教授、教授,有的当了教研室主任,有相当一部分在总部和大军区机关独当一面,作出了突出成绩,这让黄瑞新十分欣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