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军事文艺 >> 作品 >> 正文

做水下尖兵,为祖国潜航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01日10:55 来源:潘宝玉

  2009年12月,海军评选一年一度的优秀士官人才奖,在众多专家评委中有6位士官评委格外引人注目,315潜艇舵信技师宋卫是其中之一。宋卫的名字由此进入了海军评委专家人才库。

  宋卫从上潜艇就干舵信兵。1996年士官学校毕业后,他在一艘老潜艇上当舵信军士长,1999年底被任命为舵信技师。那一年秋天,支队组建新艇,他被任命为315潜艇上的舵信技师。接艇时,蔡一清是副艇长兼作战长,宋卫在蔡一清的直接影响下一直走到了今天。

  回想在315潜艇接装的日子,宋卫说,那简直是一场考验。新艇与老艇相比自动化程度高,学习难度大,线路、电路复杂。在老艇上,方向舵、升降舵由两个人操作,而在新艇上与操舵有关的车、舵、水全在一个台面上,由一人控制。若自己不能适应,只有被淘汰。

  他主动找来各种书籍,刻苦钻研,掌握各方面的知识。白天,他在艇上钻研设备,跟着蔡一清钻水柜、摸管路;晚上,熄灯后他还打着电筒学,有时直到深夜。为了不放过学习中的任何疑点,他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他虚心向研究所和厂方等技术人员请教,与兄弟艇队的同行进行交流,直到把各种疑难问题弄通弄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熟悉了操艇系统原理,绘制出上百张详细的机械原理图、电路图,掌握了扎实的维修技能,整理笔记3万多字,为新型潜艇操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卫常对班里同志说,要想当好舵信兵,不但要精通专业,还要有责任感,操作时要用脑、用心,要有所追求。

  那年金秋的一天,315艇如钢铁巨鲸般下水试航了。潜艇在大海深处航行,宋卫发现围壳舵操纵时噪音过大,他觉得这不符合隐蔽性的要求,如果在海战中被敌人发现怎么办?为这事,他多次向厂家和专家请教,并通过反复的操纵实践,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他向厂方大胆提出的一些建议,让厂方专家们感到很惊叹,一个士官居然提出了如此好的建议。于是采用了他的意见。实践证明,这项革新不仅大大降低了操舵产生的噪音,还延长了机械的使用寿命,解决了潜艇设计上的缺陷,获得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一次试航航渡中,315艇舵系统突然发生了故障。宋卫检查后发现,是某个零件损坏,按规定,艇上人员只能更换新品,不能擅自拆动,因为那东西价值三四万元。

  海上的航渡,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风浪,一路损坏了两个阀。宋卫十分忧虑。他想,这东西既然是坏的,为什么不能拆开看个明白?他拆开一看,果然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他向厂家反映了此事。厂家技术人员说,他们在近海水域作了长达72小时的试验,应该是可以的。宋卫说,在近海试验72小时,也就相当于我们在海上航行12小时,那怎么能行?厂家认识到问题的症结,后来又作试验,换了钢性强有韧性的零件,解决了问题。

  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维修经费10多万元。

  2006年春季的一天,315艇进行紧张的海上训练。宋卫发现,操纵主舵时的噪音要比操纵尾舵时的噪音大许多。他系统地整理了操纵数据,深入总结操纵经验,反复进行舵效数据分析,觉得应该重视由此引发的操舵噪声加大、舵系统故障率升高等问题。他向当时的蔡一清艇长提出了这一问题,蔡艇长非常重视,支持他作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宋卫立足实战要求,坚持合理的操纵原则,对不同航速下主舵和尾舵的操纵进行了大量试验,提出了“隐蔽操舵法”的概念,确定了某型潜艇一系列新的操纵思路。这与传统操舵方法相比,使操舵频率降低了5倍以上,液压耗能降低2至3倍,操舵整体噪音降低了30%以上,对于潜艇整体战斗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蔡一清艇长对此非常赞赏,他要求宋卫写成论文推广。宋卫把这一研究成果以《立足实战要求,探索潜艇舵手训练新思路》为题,写成了论文,在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受到有关专家高度评价。

  他还先后完成了某型潜艇《舵信专业操作规程》《舵信专业装备预防性检修细则》《舵信专业训练大纲》《舵信专业理论考核题库》等教材,制作了数十份多媒体专业授课教案。

  315潜艇列编不久,支队教练室安装了新艇模拟训练器,然而在调试中不够逼真。机关业务部门特请宋卫参与调试。宋卫在调试中很快发现了问题。他和专家们搞了两三天,终于调试好。宋卫说:“干舵信,不能仅仅会操舵,重要的是会处置各种突发问题。”

  一次,315艇装卸战雷移泊码头,航行中突发方向舵故障,潜艇操舵失灵,随时有撞码头的危险。艇上领导们万分焦急。宋卫沉着应对,果断利用应急措施和侧推装置进行操纵,保证了潜艇安全顺利地完成移泊码头任务,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多年来,宋卫自行排除类似的机械故障40余起,保证了各项重大任务的完成。

  蔡一清生前常对艇上官兵讲,“在我们潜艇上,一个人优秀不叫优秀,只有一个艇队优秀,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优秀。”宋卫十分理解这话的含义。他想,作为一个好的舵信技师,仅仅自己技术过硬是不够的,要真正搞好传帮带,关键时候都能冲得上。宋卫将自己的专业积累毫无保留地用在新舵手的培训上,不断摸索科学组训方法,提高组训能力和训练效益。担任舵信技师以来,他先后培养出11名合格舵手。

  潜艇上的舵信班编制就几个人,而一个新舵手要成为合格的舵手不是短时间就可训练出来的。潜艇部队在执行重大任务中,有的艇队向兄弟艇队借人的现象并不罕见。

  然而,315艇算是例外。蔡一清艇长生前也常常为此引以自豪。

  宋卫也有过着急的时候。那是2006年初,老兵复退后,他们舵信班技术力量明显削弱。此时又值315潜艇担负战备值班任务。为了加快训练舵手,保证潜艇顺利完成战备值班任务,宋卫春节期间主动放弃了探亲休假,组织本班全体人员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带领3名新舵手日夜加班,上艇进行模拟器操纵训练,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把手地教,时间长达一个月之久,全班的训练水平大大提高。

  在随后进行的二科目海上训练中,他采用正常操纵与应急操纵相结合的训练方法,重点提高舵手在应急情况下的处置能力。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使3名新舵手均取得了良好以上的考核成绩。

  一年夏天,315潜艇赴南海某海域执行演习任务。

  宋卫对自己参与执行重大军演而激动、兴奋,参演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十分细致,各种预案准备了很多,有时夜里搞到很晚。

  常规潜艇海上充电是件麻烦事。每次充电,几乎要折腾整整一夜,第二天还要照常值更。

  南方的7月高温高湿,时间一长人容易疲劳。在长达40多天的日子,宋卫和战友们始终处于临战状态,精神高度集中,确保了演习任务的完成。

  宋卫说,作为一个好舵手,要用心积累经验。要像艇长一样,到时候该用什么舵,要知道个差不多,尤其在水面航行和离靠码头的时候。一个舵的惯性是多少,侧推的惯性是多少,要心中有数。另外,还要与艇长和机电长配合默契。

  “装备再先进也是死的,是要人来控制的,所以人的素质最重要。”宋卫十分注意提高舵信人员整体军政素质,在他和班长的带领下,舵信班全体同志思想上积极向上,学习上认真刻苦,工作上积极主动,各项工作都走在了艇队前列。他还结合潜艇部队士官队伍建设的现状,为支队机关业务部门撰写了《当前潜艇士官队伍管理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好评。

  宋卫知道,“打铁须要自身硬。”要求部属做好的,自身首先要做好。有一年春节,315潜艇担负战备任务,他的妻子和不满4岁的孩子同时发高烧住院,特别是孩子的病情一时无法确诊。但艇上离不开他,他无法回去照料妻子和孩子,只好请老乡的家属代他照料,自己依然投身到工作训练中。

  他把艇队当成自己的家,把艇队建设当成自己的事业,处处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岗位建功立业,在无私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3年,宋卫被评为舰队精武成才标兵,荣立了三等功。

  今年,他想把自己多年来参加战备远航的经验所得写一点东西,通过专业杂志等方式与同行们交流切磋,针对远航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时光如流,他在潜艇舵信技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5个年头,如今已是二级军士长的“老兵”了。他和艇上的其他“老兵”一样,把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海军潜艇事业,献给了国防,成为共和国海军的水下尖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