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知识空载导致长篇小说的短命(马步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29日10:06 来源:甘肃日报 马步升

  对于长篇小说的短寿现象,许多高人都曾发表过许多高见。不过,许多高见似乎都存有逻辑上的硬伤。比如,有论者将之归咎于作家出手太快了,端出的反正不外乎《红楼梦》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是,比《红楼梦》的写作耗时更多的长篇小说多多了,照样算不得是好作品,而巴尔扎克在不算长的人生寿命里,却拿出了91部长篇小说,出手应该是很快的,但大多作品历经近200多年无数读者的苛刻拷问,至今仍与时间携手行进在人类的文明之旅中。因此,长篇小说因其规模巨大,固然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做支撑的,但时间支撑起来的只能是作者的创作态度,却不能支撑起小说艺术本身;再比如,有论者认为,“娱乐至上”的创作观念,导致了长篇小说的水平低劣,这就更是难以自圆其说了。娱乐性本来就是长篇小说的本性,事实上,这些短命的长篇小说,娱乐性差,恰恰是所患绝症之一种,而凡是好的长篇小说,其娱乐功能一定是很强的。那么,问题究竟何在?在笔者看来,导致当下长篇小说短命的致命性因素在于知识空载。

  何为知识空载?这是笔者私自琢磨出来的一个词汇,指的是长篇小说中知识性因素缺乏,而造成的小说空壳化现象。众所周知,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承载的是一个具有相当完整性的知识系统,换句话说,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是由一个具有相当完整性的知识系统支撑起来的。在这个知识系统内,大者包含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小者涉及作者的文化修养、各方面的社会知识,以及对人性广度和深度的体察。以这个视角回头张望古今中外文学史,凡是经过时间的淘洗,至今仍然闪耀着巨大光芒的长篇小说,无不具有这样一种品质。《堂·吉诃德》不仅是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而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的艺术高度,正因为作者对中世纪西班牙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即使对骑士小说也有着精深而独到的考察,如此,才可出乎其中高居其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更是被誉为关于资产阶级的一部百科全书,一部《红楼梦》,让中国人提前一个多世纪听到了两千多年封建制度大厦崩塌的声音,《追忆似水年华》全方位地为我们呈现了人类在20世纪的精神困境。如此等等,无不说明,长寿的长篇小说,呈现的无不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知识系统,在这个知识系统里所呈现的知识,既是一部一个时代的社会史,也是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史、心灵史,而且,其提供的知识是经得住多方位多手段解读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也无论哪个群体的读者,也无论以什么样的理论范式,去衡量,去解读,优秀作品都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都可经得住考验的。这便是优秀作品所具有的超越性,超越时代,超越地域,超越民族,还有:超越文体本身。

  由此反观我们当下的长篇小说,之所以短寿,其病症已经昭然若揭了。不是作者出手太快,不是篇幅不够长,不是推介鼓噪不起劲,而是内功修为出了问题。以对长篇小说的宏观思维而论,从作品中看不出作者坚持的,或构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犹如一座庞大的建筑,没有主体结构做支撑,本身便搭建不起,勉强堆垒而成,也经不住任何震荡,亦如一个没有骨头和灵魂的人,只是一些皮肉的堆积。而任何建筑,尤其是宏大建筑,宏观布局必须合理,而这个宏观布局恰恰是由一个个构件结构而起的,任何一个构件,哪怕是微小的构件出了毛病,都会导致整体受损。当下那些短命的长篇小说,或者缺少宏观布局,或者跟着感觉走,布局散乱,经不住一巴掌的拍击,便会四分五裂,而填充长篇小说的一个个知识元素,要么以次充好,凑够字数即可,要么,索性付之阙如,给人一种缺少必要知识的人在给拥有一定知识量的人写书的感觉,既缺乏社会知识,也缺乏生活知识。比如,写到一个久违的朋友来访,主人如何款待,这样一个再也寻常不过的情节,高明的作者,比如曹雪芹,吃的什么,喝的什么,如何制作的,有根有据,怎么吃,怎么喝,有声有色,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听戏有戏文,有角色,作诗,则有作品,人的身份性情不同,拿出的作品也各有不同,等等,在缺少引人入胜情节之处写得引人入胜,这才是高明的作者。而当下的作者,自己不具备这些知识,当然写不出了,反正是“款待”了朋友的,也许自己都觉得这样的描写有些心虚,只好给款待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词:盛情。如何体现盛情?反正是盛情吧。除了苍白,便是虚弱。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情,长篇小说并非以故事独特、情节曲折取胜,相反,任何貌似独特的故事,其实都是人类社会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再寻常不过的故事;任何貌似曲折的情节,实际上随意在身边选取任何一个人,将其人生历程、心路历程铺排开来,都够得上曲折复杂。现代叙事理论的奠基人普洛普在研究了众多叙事作品以后,惊讶地发现,所有的叙事形式不外乎在七种模型中打转儿,也就是说,所有的叙事作品,其故事框架都有着某种雷同性。那么,是什么因素又让每一部优秀的叙事作品,既不显得与另一部的雷同,又能体现出其天外来客般的独创性呢?除了作品中所承载的体现不同作家的知识系统各有不同外,再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解释。还是拿众所周知的《红楼梦》说事儿,假如其中没有数百首艺术水准很高的诗词歌赋,假如其中没有大量的菜谱药方,假如其中没有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广阔的人性世界,那只剩下单一的有关宝黛钗的爱情故事了,而这种故事,又有多大的艺术价值呢。以此而论,对于当下的长篇小说作者而言,要使自己的作品获得长寿,别无他途,只有苦练内功,多读别人几本书后,再给别人写书看,多研究社会人生,再写社会人生,正如王夫之所说:目之所见,足之所践,是铁门槛。

  (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丝路论坛”供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