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书香中国 >> 书评 >> 正文

现实与超越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28日11:08 来源:张方明

1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什么都可以缺,但惟一不能缺的是魂,是精神,是承载着这种魂、这种精神的人。这种人,我们习惯于称他们为“英雄”。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不乏这种“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和舍身求法的人,而他们正是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不灭的脊梁”(鲁迅语)。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堪称“脊梁”的英雄人物一刻也不曾缺失,即如近年来,抗击“非典”战役中,无数医护工作者用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谱写了最华美的生命乐章,有些人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杨利伟只身进入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还有大地震中抢险的人们、反腐除恶爱民的桩桩动人故事、让国旗屡屡升起的奥运健儿,他们哪一个不让我们产生一种心灵震撼?他们当然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可以说,当今时代许多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耕耘,以不同方式参与着这段伟大历史的书写,英雄不是没有,而只能是更多。于是,一系列崭新的不同于过往时代的英雄形象得以呈现于近年的文艺作品中,于是,一个个“孟祥民”相继诞生,成为时代的楷模。

2

  人人皆有英雄情结。当今时代,仍然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时代。人们的审美心理,既需要仰视、远视和膜拜的英雄,更需要使人感到亲切的身边英雄。所谓“完美”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种离人们太远、太不真实的文学英雄,人们只能欣赏,却并不感到亲近。

  在人们的精神追求更多趋于现实化、庸俗化、实用化的时候,唤起人们的英雄情结无疑成为了文学的社会责任。文学在展示和批判现实生活以及人性缺憾的同时,也可以弥补生活的缺憾,向人们展现一种更理想更完美的生活和人性。越是社会转型期,越是人们精神上陷入迷茫,人的神性被遮掩、人性中善的美的光辉逐渐暗淡的时候,越是需要英雄传奇在他们心中唤起那种久违的崇高和感动,人们对英雄的渴望,说明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是来自人们内心的原欲。《孟祥民》的出版,就是这种原欲的再现。

3

  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英雄,人们所崇拜的英雄也不同:在昏暗的年代,崇拜的是武松、李逵等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英雄;在艰苦创业的年代,崇拜的是焦裕禄那样鞠躬尽瘁的英雄;在战争年代,崇拜的是诸葛亮等运筹帷幄的帅才和关云长那样智勇双全的英雄;在民族矛盾尖锐时期,崇拜的是岳飞、文天祥那样的英雄;在腐败积重难返的时期,崇拜的是包拯式的清官和反腐英雄;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损害人们健康的时候,人们更期盼着“孟祥民”这样的环保英雄的出现。

  人有现实的物质享受欲,也有依赖想象生活的精神享受欲。他们渴望文学作品的引领,渴望超越现实的生活,渴望理想化的生活。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弘扬人性中的善和美,这个时代的精神需要被一种崇高和伟大所引领,使人再次拥有神性的光辉,这应该是一个有良知作家的社会担当。人性中有着善和美,也有着丑和恶,写人性中的什么和怎样去写人性,弘扬什么和贬斥什么,这是考验一个作家良知的问题。作家张洪兴勇敢地担当起这份责任,他创作的《孟祥民》用文学作品中的英雄来介入现实生活,既符合人们对人生楷模的审美需求,也有益于引领时代的道德情操精神走向。

4

  每个人的“基因”中都有“英雄因子”。当一个人的“英雄因子”相对聚集较多时,他就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英雄”。“英雄”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这里。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英雄人物就作为追求更高、更完美的精神境界的象征而为人们所崇敬。如果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思议的民族,那么一个没有英雄人物形象的时代同样是不可思议的。英雄人物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滚烫的热血中也涌动着七情六欲,也有人之常情。

  张洪兴笔下的英雄孟祥民,也有父母需要孝顺,有妻子需要陪伴,有儿女需要养育,有同学、同事、亲友需要往来。他有空也会回家做做饭,陪女儿做做游戏,探望探望老人,陪妻子聊聊天,结婚纪念日给纪念树浇浇水,给妻子、女儿过生日,为女儿记了厚厚的四大本成长日记。他还会做棉被,会摊煎饼……

  他所以成为时代楷模,成为时代英雄,是因为在他的身上,积聚了常人达不到的更多的“英雄因子”:执行法纪不打折扣,不会变通;在被毒打的情况下毫不妥协;在种种诱惑(如:给他下岗的妻子安排工作,以送助学金名义送钱,请客吃饭等)面前不为所动;人性化的执法,对污染企业不是简单的关停完事,而是帮企业想办法——转产、上项目、技术改造;在病魔肆虐的状态下,仍然忠于职守……

5

  当今社会,一次次的思想启蒙运动,现代信息传输方式的革命化变革,尤其是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使所有人无论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都进入到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一个个体或群体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评价已从过去有意识或无意识设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独立的个体认知和评价构成“多元”的“每一元”,在与其他“诸元”的冲突中总会坚持自己的认知尺度和价值标准,这也意味着“每一元”都会有自己的英雄。这是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前提,同时也给现代文学家们塑造具有时代感、普世感的英雄人物带来了难度。

  一个时代要健康和谐地发展,必须需要足以沟通各“元”的核心价值观念,而这正是正面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最为重要的根据。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在多元中寻求统一与沟通的时代,需要将多元整合为一个有序的活体的时代。这种统一、沟通与整合的工作在文学中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正面的、健康的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实现。

  英雄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时代背景,在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时代,涌现出来的往往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作家们对这类英雄的塑造轻车熟路,驾轻就熟;如何表现和平时期的英雄,这是当代作家面临的新课题。张洪兴创作的《孟祥民》,在平凡中见不平凡,在琐屑中见崇高,在熟视无睹中见精神,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可亲的新时代的英雄。

  社会的进步单靠个别的英雄是不行的。《孟祥民》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可以唤醒沉睡在人们意识深处的“英雄因子”。这种“英雄因子”逐渐被唤醒、逐渐增多,必然会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时代发展正能量,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更为高级的形态发展。

  (《孟祥民》,张洪兴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