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青春 >> 新闻 >> 正文

长篇小说《紫竹情》: 时代变革中的青春图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25日16:38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张同吾

 

    段天杰的文字才华和创作现象,不仅令人惊叹,而且值得思索,它揭示了创作主体对创作客体精神观照的多重奥义。半年前他出版了散文精粹《永远的高度》,可谓 笔酣墨饱、激情澎湃、正气凛然,其中许多篇章是重寻伟人踪迹、重现伟人风貌、重温峥嵘岁月、重振民族精神。多年军旅生涯,使他对部队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对 战士们充满挚爱的深情,他的许多散文不仅生动传神,而且入魂入骨地描绘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坚定如山的意志、澄净如水的心灵和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 品格。而他记述母慈子孝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闪烁着人性光芒。他的散文具有优美意境和诗化情韵,因而感人肺腑动人心弦。作为一位在职将军, 日理万机、日月倥偬,仍能笔耕不辍,足以令人惊叹了,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仅用3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紫竹情》。这部散发着清新墨香的书稿,引 领我走进一片崭新的生活园地和精神世界。他所描写的是20世纪90年代,在崭新语境下的大学生活,情天爱海中的悲欢离合,求职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实现个人 价值和命运归宿的上下求索,市场经济大回潮冲击下的心理嬗变,柳暗花明过程中的生命欢歌,情感与理性的矛盾、精神与物质的失衡、性格与命运的关系,这一切 都离段天杰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环境相距太远了,他是怎样把间接经验与先验性相融合,把新一代大学生的青春群像写得如此鲜活生动呢?这不能不视为创作心理学中 值得探索的奥秘。

    小说的主人公叶凡,是一位美丽善良的江南女孩,她怀着对人生理想的憧憬,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来校报到的第一天,便与同为新生的杜利民邂逅相遇,从此 上演了一幕从一见钟情到炽烈如火、从相濡以沫到终被遗弃的情爱轨迹。紫竹院是他们第一次幽会的地方,正巧遇到竹子开花,叶凡说听人讲竹子开花会耗尽自身所 有的养分,然后枯萎死去,她为之黯然神伤;杜利民说一切生命的法则,都是辉煌到了极点就开始衰落。也许是巧合,这次对话竟成了他们爱情命运的谶语。是偶然 还是必然?这种偶然是否也寓于必然?这个别是否也包含一般?作者深谙悲剧的美学意义,从多角度多侧面描绘叶凡姣好的容貌、高雅的气质、善良的禀赋,她给人 的第一印象便是:“白净细腻、眉清目秀,头梳自然流畅的马尾辫,身着白底碎花连衣裙,脚穿白色休闲皮凉鞋,走起路来典雅、飘逸,像一朵清纯、圣洁的茉莉 花”。在杜利民心中,“她有一种魔力,一举一动都引他关注,一颦一笑都让他陶醉,一招一式都拨动他的心弦。他自从见到叶凡就心神不安、魂不守舍,只要她不 在自己的视线里,就觉得整个世界都黯然失色,做任何事情都索然无味”。“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愁,如潮似汐般翻卷荡漾,让他欲罢不能、欲休不止”。作家对人 物的性格逻辑把握得十分准确,杜利民来自贫穷的山村,父母是农民兼小贩,没有文化,他自幼便滋生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律精神,志向和野心相掺揉,他必须刻 苦学习和顽强拼搏才能出人头地。叶凡的父亲是将军,母亲是中学老师,他对叶凡既觉得高不可攀,又穷追不舍。作家以无数生动传神的细节,表达了他的聪慧伶 俐、热情洋溢、多知多懂、善解人意,从而让叶凡渐渐坠入情网并如醉如痴。叶凡的母亲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凭直感觉得杜利民有些工于心计,他的同宿舍同学,以 男性对男性独有的敏感,觉得他追求叶凡是“狼追羊”。杜利民虽有文才,但他清醒地认为在物欲冲击中斯文扫地,于是改学理科专攻“计算机科学与实用”。叶凡 稚嫩、善良而痴情,主动放弃读研的机会去挣钱供他赴美读博,然而到了那里出于利益的诱惑,他便背信弃义与一位门第高贵的美国女孩相恋了。作家长于心理描 写,他以细腻的笔墨,描写了叶凡对他的信赖与思念,以及她遭受沉重打击后的肝肠寸断、生不如死。作家懂得悲剧的震撼力就是最美好情感和美好命运遭毁灭,我 们为之流泪、为之愤懑,为之呼唤圣洁的爱情天长地久。作家意在启示读者该怎样理解这种并非个别的爱情悲剧呢?有位男诗人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 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句带有悲怆意味的格言,是以道德观念观照世态人心;有位女诗人说,在爱情天国里,“男人是规定的世俗,女人是天意的宗教”,这是以 片面的深刻阐释性别文化的差异,都不能全面地揭示当下情感与理性相矛盾、道德与利欲相冲突的复杂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

    段天杰以清晰的淡彩,描绘了时代背景,改革开放拓展了人们的精神天地和文化视野,广泛地汲取人类文明智慧的成果,在人生坐标上强化了个人价值和自我意识, 却淡化了道德守则;市场经济激活了全社会的行动机制,给人们带来了物质利益,也强化了事务化和贪欲性。但是,它只能催化贪欲的人更贪欲,而坚守良知和道德 的人们仍在坚守,天地间仍在闪现着人性光芒。段天杰灵动地刻画了高迪、孟伟、刘升、常亮、白云飞与翟敏、郑洁、于斌、林丹、婷婷、王越、黄娟等男女学子们 青春群像,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境遇、性格气质、价值取向都有差异,有的也曾被铜锈诱惑或有情感的坎坷,他们又都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在磨砺中 走向成熟。他们在对叶凡的救助中,表现出同窗挚爱的友情与大爱无疆的魅力。崭新的时代为他们拓展宽广的道路,也拓展了他们的精神疆域、实现了自我价值。小 说结尾是他们集体飞往澳大利亚去旅游,意在让叶凡从噩梦中醒来在更宽广的天地中寻觅人生的快乐。段天杰以诗人才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诗的意境和诗的情愫。飞 在天上,让叶凡觉得“人要常坐坐飞机,透过云层看人间,一切的一切都那么渺小,何必把一些东西看得太重,非要把自己压趴下不再起来呢?”“行进在机场到市 区的公路上,如同进入一个无边的植物园,一眼望去,满目青翠,鲜花遍野,天湛蓝湛蓝的,朵朵白云悠闲自在地飘过,空气清新得像过滤过似的,来到这里,人们 的眼睛好像也亮堂了许多”。叶凡说“其实每个人都在漂泊,身在他乡,心有旁骛,情系别处,梦中游弋,人很难找到一个灵魂与肉体结合、爱情与面包兼得、事业 与情趣一致、激情与长久融合的完整意义上的家。这就注定了,人们不愿漂泊,却只能漂泊”;高迪补充说:“在心的深处,有一个最温暖、最柔软的住所”。这些 富有深层哲理的语言,标志着他们的成熟,真正理解了人生的完美是相对的,而残缺是绝对的,只能在残缺中去建构相对的完美。

    自古以来将军本色并不是诗人,正常现象是“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而随着时代发展,当代军人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知识结构的嬗变,却不断出现“将军笔下开生面”。感谢段天杰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浓缩的时代风云图,一幅充满诗意和哲理的青春画卷。

    是为序。

    《中国国门时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