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希望掀起关注成语的热潮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25日16: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宋宇晟)《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第一场、第二场将播出。《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在接受中新网邮件采访时表示,希望观众能够因此更加关注成语。“如果社会上能够像去年那样掀起关注成语的热潮,那这个节目的意义就比只有单纯的高收视率要大得多了。”

  成语具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特性

  《中国成语大会》18日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预选花絮,引起了广大观众热情的议论和期待。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中央电视台将在本周调整《中国成语大会》的首播时间。《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第一场、第二场赛事,将分别于4月25日周五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4月27日周日在综合频道晚间8点档播出。

  谈及为什么选择成语作为节目的主题,节目总导演关文正表示,节目主创是在仔细地拆解了成语的特征之后,才寻找到用“猜词”这种形式来展示成语的。

  他说:“因为成语有高度浓缩,它字面的意义往往无法全面涵盖成语所指的意思。成语的字面意义可能来自于一个故事、一部经典、一则寓言,而它实际所指的内容已经变成了全民族有共同默契的、有更丰富内容的一个代称。”

  《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经历似乎让关文正对成语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在他看来,成语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成语有自己特定的语言形态和特定价值。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更为丰富和厚重,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表达着臧否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成语古今同源,古今同用,形成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它仅用四个字即可完整地写情状物,是高度浓缩、凝练的语言形态,韵律之美自成一派。成语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景观和智慧景观。”

  他说:“成语是值得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文化瑰宝。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全球各语种中,唯一的、独特的语调,成语具备了中国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特性。”

  曾有“很多老外”进入节目主创的视野

  说到本届《中国成语大会》的参赛选手,关文正称,在初选过程中,曾有“很多老外”进入了节目主创的视野。“但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成语对于外国人,实在有点太难了。”

  “因为成语的字面意思和实际的寓意之间有一种距离,这是外国人学习汉语时需要翻越的一个高峰。那么很多外国人可以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但是要想让外国人参与成语的竞赛节目,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虽然并没有外国人参与本届《成语大会》总决赛,但关文正表示,有几名少数民族选手给节目主创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如我们有一个选手叫达吾力江,是哈萨克族人,小时候在新疆长大,现在在北大学考古。还有一个学生叫陈春燕,是朝鲜族。按她自己的话说,在十岁之前,她周边的环境都是以朝鲜语为主的,接触汉语并不多。她十岁以后,不断地接触汉族文化,现在已经在中国政法大学学社会学了。”

  “可看性差”并不只是文化类节目的问题

  在关文正看来,《中国成语大会》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电视节目。“如果节目播出之后,能够让成语游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现象,一种大众喜爱的文化休闲方式,那一定可以提升未来《中国成语大会》参赛者的水平,还可以让将来的节目越来越精彩。”

  他说:“如果全民因此更多关注到了成语,或者形成了了解成语、学习成语的热潮,那就太有意义了。这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这个节目能带给观众的利益。我想,这是我们最自豪的事儿。”

  对于“文化类节目常被认为可看性差”的说法,关文正则认为,“可看性差”并不只是文化类节目的问题。“如果放到通常意义上来讲,任何一类题材的节目,可看性可能都不太强,不然收视率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比如有些节目,占有了全国的很大数量的观众,而有一些节目,没有什么收视率,没有观众。这个现象在任何一类题材都有,因此并不是文化节目具有天然的‘无趣性’,它也并不具有天然的‘有趣性’。”

  他说:“任何一个题材,如果做的不好看,都会失去观众的耐心和兴趣。而任何一个题材的节目,如果它真的好看,都会拥有观众。所以,只有平庸的作品才没有空间。而我们尽可能不做平庸的事儿,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儿、有智慧含量的事儿。当然这是一个追求,是一个想象,我们自己未必做的到。但是最该有的是这么一个目标。在这方面,我认为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

  文化类节目并未迎来春天

  近来随着文化类节目的逐步增多,有关文化类节目的讨论也愈发热烈。有评论认为文化类节目逐渐增多,已经有泛滥的趋势;同时也有人认为,原创的文化类节目不怕扎堆,越多越好。

  而在关文正看来,文化类节目远没有迎来了“春天”。“我并不认为随着去年《汉字听写大会》这种文化类热点的电视节目走红,文化类节目就迎来了它的春天。今年有一些文化节目已经开始迅速衰败,这也证明了我的观点。”

  关文正认为,文化类节目,要想真正拥有公众的关注、拥有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大家都开始尝试去走这条路,甚至扎堆,“我觉得这都是好事儿。因为创意资源越集中,大家对这方面的兴趣越集中,越能够激发出优秀节目。谁都不敢或者不想这个事儿,也不可能凭空就出一个好节目。越是竞争激烈的地方,越是大家扎堆的地方,才越有可能促生出更高水准的追求,更高的竞争力,必须得在竞争中才能实现。”

  而同时,关文正也表达了他的担忧。“最怕的就是大家都在以一种浮躁的情绪,以一种赶时髦的、抢热点的一种浮躁的心态去面对文化题材”。他说:“扎堆是好事儿,然后最怕的就是叫‘试一枪就跑’。”

  他说:“有很多人实际上是因为他看到了某种热点性,或是某种投机性的契机。这样他就特别容易放弃,就不会真正进入文化本身,就容易形成‘迅速扎堆,然后迅速解散’的情况。我们希望,有一定深度思考的、不从浅近的市场利益出发的电视同行们一起来坚守。因为这个实际上是我们整个民族和我们每一个观众,都需要的事情。它对于我们的整个文化传承,真的特别有意义。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节目都看成是和收益直接对换的一种努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