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安意如:“有底蕴地谈风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25日16:04 来源:南方日报 陈小庚

  安意如蛰伏三年后,力推清代“诗红人不红”的黄仲则

  “有底蕴地谈风月”


《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 安意如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4年2月 定价:39.80元《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 安意如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4年2月 定价:39.80元

  重点关注

  虽然争议不断,但是安意如让“没有读过文学史”的普罗大众知道了纳兰容若,让“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成为口耳相传的名句……这些倒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也因此,安意如赢得了一大批粉丝。自2012年出版《世有桃花》之后,安意如转向了小说创作,却让一直对她的诗词赏析念念不忘的粉丝们苦等许久。近日,安意如携她解读清代诗人黄仲则《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的新书到广州与读者见面,在与读者见面后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谈本书的创作背景。

  ◎谈传主在写纳兰容若之前,就已经心倾黄仲则

  即使是对一个普通的文学青年来说,黄仲则也是一个颇为陌生的名字。但是,一提到他诗里的一些名句,如“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一湖新雨后,万树欲烟时”等,却几乎无人不知。《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的传主,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地位。

  黄仲则,清乾隆年间诗人,江苏常州人,以诗才称名于当时。他少负其才,却在三十五岁英年早逝,一生坎坷,穷困潦倒,留下2000多首诗,合为《两当轩集》。作为诗歌奇才,黄仲则无缘生于唐宋,虽有才华,思想心境却与时代格格不入。清代大文豪袁枚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时,悲叹道:“叹息清才一代空……”作为同乡人,瞿秋白的日记中提到黄仲则的频率很高,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在苏联的时候也频频念起黄仲则的诗,想念祖国和家乡。郁达夫的著名短篇小说《采石矶》,就是以黄仲则为主角。

  在郁达夫的笔下,黄仲则刻薄孤傲。安意如却不这么看,甚至不无激赏:黄仲则虽然自身境遇曲折,却不乏济世情怀,称他是继续了中国士族的传统的“大清第一诗人”!

  谈及与黄仲则的结缘,安意如说,少年时那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让她咏叹良久,她从那时知道清代诗词中也有不可多得的上品、珍品。也因此开始了对清诗的兴趣,开始读《饮水词》,写了纳兰容若,写了《当时只道是寻常》(饮水词评鉴)。“从黄仲则到纳兰容若,再到黄仲则,这是早已注定的因缘。”她说。

  ◎谈写作给情感加入学术

  因为觉得当时自己驾驭不了黄仲则这个题材,安意如只好选择了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些诗句,在她的感性解读之后,迅速成为被当代青年所传唱的名句。但是,对于黄仲则,她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她说,黄仲则并不同于历史上那些声名卓著诗人,词人,需要很长时间去酝酿,写他的难度要高于写那些为大众熟知的人,而这正是写作的价值和乐趣所在。她说:“仲则诗,是托付给知己的诗,这本书也是托付知己的书。”创作《聊将锦瑟记流年》的数年间,安意如在朋友的介绍下,到复旦大学跟随古典文学的教授系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史。除了自己潜心研习,还与古典诗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收集、阅读大量诗论和历史资料,写作期间几易其稿,欲罢不能,最终写定篇幅长达48章,30余万字的力作。正是有了这些学术训练,让她能够“有底蕴地谈风月”,并且较为完整地展示了清代诗人黄仲则的悲曲人生和璀璨诗篇。

  在保持过往文清字丽,情感细腻丰沛的风格之余,安意如对于人性、生死、生活态度等问题的思考更为深入。可以说,《聊将锦瑟记流年》不仅仅是她沉静修学的成果,更集她历年诗词赏析作品之大成。

  在这部新作中,安意如对黄仲则的诗歌与人生经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评析,将其与秦汉以来的杰出诗人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的经典诗词作对比,不仅真实还原了一个遗世独立的诗歌奇才的形象,更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沿革,从诗词剖析传统士人运命和思想格局。

  访谈

  向往盛唐诗人的“漫游”生活

  南方日报:能否详细说一下你在复旦大学修学的情况以及今后的学习计划? 

  安意如:关于学习,我只是觉得是一种乐趣。很多朋友知道我的进修计划之后很惊讶,说你还需要学历去证明自己吗?我说,正是因为如今不需要了,才可以更放松地学习,我自嘲是中年发奋的典型,学习是因为可以有计划地读一些书。这样积累下来,比荒废和固步自封要好。选择复旦,是因为出版公司在上海,他们特别希望看着我在眼皮底下读书写作,但北大,中大,南大亦可。修学的计划是肯定的,具体学校还没定,中大我做第二考虑,广州我喜欢,还可以学粤语。

  南方日报:你花大半的时间来旅行、交流,是否可以理解为有意模仿古人特别是古代诗人的行吟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诗作?

  安意如:你说的太对了!我一直对盛唐诗人的“漫游”生活非常认可,固然我不是诗人,但从古代到民国的士子是有游学传统的,正好我又喜欢旅行,何乐而不为?再说现在的城市千城一面,困居一地,不但无益于眼界和心胸的提升,也感受不到自然之美,不如多在各处走走,看看山河大地,偶尔还能找到一些古朴的风貌,和古人的诗情对应上,有更深更鲜活的感悟。

  南方日报:你的旅行有没有特别的路线和规划?还是说走就走的率性随意?从旅行中你得到哪些启发?有哪些特别的人与事让你印象深刻?

  安意如:说走就走,是一种心态的自由,而不是对旅行的态度,旅行必须是有一定计划的。比如,对目的地的基本了解,对行程的适当规划,行前的准备(如果去国外,还必须准备好签证,语言也是要基本过关的),安排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地方(知道什么季节去哪里最好),这些都是说走就走的前提。在旅行中,我不太跟人聊自己,基本不提自己的职业,我喜欢的,是以观察者的身份进入到另一个状态中,去倾听和感受。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我个人在旅行中感受最深是周围人的善意,我经常得到陌生人的帮助,这让我更坚定善是正道,只要你用温柔开放的心态对待别人,也一定得到相同的回应。还有就是对得失不要计较。诸事顺意,只当经历。我最近比较迷恋去国外看博物馆,这是印象深刻的事情。

  南方日报:你从3月开始做本书的宣传,在各个城市与粉丝见面,这么多场活动下来,你觉得读者对黄仲则这个人的接受度如何?你觉得现在年轻人读古诗的热情是高了还是低了?对你本人有什么影响或者启发吗? 

  安意如:我很感谢读者的认可,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知道大家(不管是什么年龄层的读者),他们对文化和诗的热情未改。有很多孩子真的是从小学开始读着我的书长大的,我特别欣慰地觉得我老了。至于黄仲则,我收获到的反馈是,大家对他很感兴趣,很惊讶清朝有这样好的诗人,只是以前不知道。黄仲则是我在诗词赏析上不想错过的人。我并没有想,这本书能不能让黄仲则红得跟纳兰一样,我只是想他的好诗,他这个人有被更多人知道的价值。

  南方日报:关于本书,你觉得哪些方面是你最得意的哪些又是你觉得有遗憾的?

  安意如:我最满意的,是我相对完整地呈现出了黄仲则一生的际遇和经历,把他的好诗都选出来给大家看。我认真地评析,遗憾的是学识和见地还不够,有很多知识点,应该可以聊得更通透,这也是要求自己继续修学的原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