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音画诗剧《面朝大海》清新呈现海子的诗歌与爱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25日09:31 来源:中国作家网 叶怡雯

  对于海子诗歌的阅读和诠释一直在多种途径上进行着。比如,校园里关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主题的讨论;周云蓬将《九月》谱乐成歌,在文艺青年 中传唱已久。最近,在纪念海子逝世25周年之际,由屈轶担任编剧、导演的音画诗剧《面朝大海》在京演出,引起了众多海子诗歌爱好者的热议。该剧以多种视听 艺术相结合的方式,意象化地展示诗人海子的情感经历: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和一个饱经风霜的女人,她们如何与诗人海子相遇、相恋,然后又相互走失。剧作探讨 了海子的诗歌及其爱情经历的一种互文关系,对于诗人最终的死亡与诗歌、爱情的关系也作了相关的思考。

  这个不谙世事的纯真少女叫雨儿。这个饱经风霜的成熟女性叫芳姐。海子和雨儿在校园里爱得炽烈、纯粹,然而却因为家庭背景或者性格沟通产生问题而 导致分手。海子和芳姐因相互赏识对方的才华而相知,却因为年龄的悬殊而未能在一起。芳姐以一个“成全者”的姿态出现在这段感情里,为了要让海子完成他的诗 歌梦想,她以“成熟”的身份俯视进而拒绝了这位“幼稚”的弟弟。两位女性都离开了海子,然而她们分享着一些共同的念头:海子是一位天才,她们即使退却了也 对他有着满满的爱。她们抽身而去是为了让他的世界被诗歌所占有,是为了让他更加珍视才华、完成诗歌梦想——“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 诗”。这也是贯穿全剧的海子的诗歌理想。

  剧作中,海子的情感与实际所经历的,到底有多少重合的部分?通过仔细阅读海子的多本传记,笔者发现,雨儿对应的是海子在校园教书时的初恋女友; 芳姐的对应者则模糊一些,她融合了多个人物原型的特征。这些爱情经历对海子的诗歌创作无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正如海子在长诗《太阳》中写到的:“在人类尽 头的悬崖上那第一句话是:一切都源于爱情。/一见这美好的诗句/我的潮湿的火焰涌出了我的眼眶/诗歌的金弦踩瞎了我的双眼”。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脑 子里总有着这样的疑问:诗人这样的“长诗理想”从何而来?诗人的诗歌理想与爱情经历之间究竟是如何的不可调和?这些问题几乎很难从融合了民谣弹唱、钢琴伴 奏以及诗歌朗诵的剧作中找到答案。

  在剧作中,海子的形象是分裂的。当涉及到诗歌的话题时,海子是执著的、决绝的、往前冲的;当面对现实的情感时,海子是软弱的、被动的、无力的。 剧作一方面试图表现上世纪80年代那份单纯的“理想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又试图将海子从“天才”拉回到“普通人”的角色,所以恋爱的场景总是那么“小清 新”,比如玩捉迷藏的游戏,从后面蒙住恋人的眼睛……实际上,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海子。屈轶对海子及其诗歌的这份理解,有其独特之处,但如何在新语 境中,将多个维度之间的裂缝缝合,则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即便有这些遗憾,也无法阻止我对该剧的喜爱。它通过音乐、舞蹈、诗歌、多媒体等多种元素,将躺在纸 上的海子诗作鲜活地展现在舞台上。海子的诗歌几乎贯穿全剧,对于诗人生活和情感的变化,有层次地选取了不同阶段的诗歌来表达。音乐、舞蹈的精彩呈现,也会 帮助观众更加迅速地入戏。此外,在音效上,观众可以不时听见“水”的汩汩流淌之声和“火”燃烧的噼啪声响,而“水”与“火”正是海子诗歌中重要的两个元 素,这一点对于海子精神的暗示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语言、画面和声音构成了互文关系,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听众会随着剧情的起伏去仔细聆听一首首精彩 的海子诗作。正如屈轶所说的:“在这里,诗歌不再是已经渐渐远去的事物,它以一种综合艺术的方式呈现——可吟、可歌、可舞、可演,而这种综合形式的诗歌正 是一种对诗歌传统的回归”。

  也许,我们不必将剧作《面朝大海》中所表达的内容坐实,而只是将它视作一个以海子为灵感的独立创作。它是现在一代年轻人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海 子及其诗歌作出的一种理解和判断。它从诗作中摘取了“爱情”、“梦想”、“孤独”、“流浪”、“纯粹”等关键词,用一种“小清新式”的故事、对话,想象着 一个梦幻与现实相杂糅的爱情、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