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青春 >> 新闻 >> 正文

两岸青年和平发展论坛举行 呼吁更深入交流与合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21日16:07 来源:中国台湾网

“跨越海峡 青春同行——两岸青年和平发展论坛”19日在京举行。50多位自两岸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人士、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和相关机构人士围绕两岸文创、金融、环保等多项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中国台湾网4月20日北京消息 “跨越海峡 青春同行——两岸青年和平发展论坛”19日在京举行。50多位自两岸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和相关机构人士围绕两岸文创、金融、环保等多项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激荡了脑力,碰撞出智慧火花。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如今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旋律,作为两岸关系的主力军,两岸青年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深入交流合作,增强互信,积累共识,共同促进两岸全方面的发展繁荣。

  本届论坛由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台湾中华中兴菁英发展协会、台湾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民革中央联络部、民革北京市委会、民革山东省委会共同承办。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建邦在论坛开幕上致辞表示,近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大积极进展,维护了台 海地区和平,增进了两岸同胞福祉,符合两岸中国人共同愿望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两岸青年交流与融合为促进两岸关系的整体发展作出了贡献。希望两岸青年应进 一步加强交往,扩大交流,加深感情,积累共识,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搭起一座希望之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梅发表主题发言表示,大陆经济的崛起改变了当今的国际格局,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和两岸经济文化发展的共同需要。

  “两岸没有更多了解,如何更多融合在一起?”中华中兴菁英发展协会理事长郑正铃就之前台湾发生的“反服贸”学生运动举例表示,很多台湾年轻人因为出 生、教育的原因,对大陆不是很了解。希望未来两岸扩大交流层面,丰富交流内容,让更多台湾年轻人能够参与大陆的活动,加强沟通和对话,化解长期以来形成的 隔阂与误解,共同参与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北京拉卡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北京大学EMBA特聘导师孙陶然在论坛上分享了与台湾企业合作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两岸商业上的合作可谓 “水乳交融”,但很多都仅止“表面”繁荣,深度上尚存发展空间。他希望未来两岸企业界能有清晰定位,基于各自的优势,以真诚、互信的心态,通过有益平台, 让两岸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深入,为两岸的各方面发展带来益处。

  古都文创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古都掌中剧团副执行长、中华接触青年交流促进会监事宋威颖则对台湾青年到大陆就业、创业提出诉求。他表示,大陆有很好 就业的环境和创业环境,在参与大陆交流的台湾学生中,近七成想参与到大陆的就业发展,希望两岸有关机构,能够缩减相关行政程序,为互相交流合作提供更多有 益措施。

  中华中兴菁英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台北市青工委员陈建维,中华环保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周赢、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会理事长陈长风等就金融、环保、文创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发表了各自看法。

  论坛上,两岸主办单位代表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与会青年嘉宾在通过充分交流探讨后,达成多项共识,并发表了共同宣言。(中国台湾网记者 普燕)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建邦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中华中兴菁英发展协会理事长郑正铃发表主题演讲。(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论坛上,两岸主办单位代表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与会青年嘉宾在通过充分交流探讨后,达成多项共识,并发表了共同宣言。(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论坛前,两岸与会嘉宾拜谒中山像。(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论坛前,两岸与会嘉宾拜谒中山像。(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