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郑荣来:读袁鹰《病房怀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21日15:13 来源:中国作家网 郑荣来

  读诗甚少,不太懂诗。但逢好诗,却反复玩味,并铭记于心。

  14年前,袁鹰以新著《秋风背影》,题款赠给我们夫妻,扉页上以他那敦厚有力、自成风格的硬笔书法,题写了一首五绝旧体诗:“秋风送背影,泉下故人多,劫后幸存者,怆然感逝波。”四句诗浓缩了全书内容,表达了深沉的感慨。作为“沧桑文丛”之一种,本书是他的纪实文学集,所写皆当代文化名人的沧桑经历。他以凝重、雄浑和沉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时代的种种风浪和逐浪于其中的各色骄子的坎坷命运,笔下有人有事,有情有谊,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与主人公同呼吸、同悲欢,笔到紧要处,纸上如有泪。读着《秋风背影》,如见逝波重现,大手之笔,令人感佩。诗作高度凝练,而且合辙合韵,富有音乐美。起伏跌宕的表达,把人带进一种艺术中。

  不久前又读到袁鹰的《病房怀旧》20首,那是诗人前段时间住院安心脏起搏器时所写。也是很巧,本组诗所怀旧友,也都已是“泉下故人”,他们生前都是文化名人,时代骄子。他们的遭遇,都是历史的悲剧。《秋风背影》以纪实文学反映,《病房怀旧》则以诗歌表现。形式不同,但气场相通。作者的沉重心情,都是连贯着的。

  《病房怀旧》像是信笔写来,但看得出来是举笔沉重。岁月匆匆,往事历历,多少人和事!跃然笔下的社内故旧,就有邓拓、杨刚、陈笑雨、徐放、蒋元椿、郭小川、刘衡。依次读来,有情有味。旧事有时代感,故人各有个性。20首浓缩60载,四声咏出时代歌。

  他写老总编邓拓:“初见邓公便觉亲,灯前细语问平生”,一个细节一幅画面,亲切情状如在眼前;“诗魂今日应无憾,泪溢银河注九天”,沉冤终于得到昭雪,感怀难抑泪如注。

  写女副总编杨刚:“难得忽然香火盛,成群结队祭杨刚。”“白花如雪送君去,千古文章未尽才。”“成群结队”“白花如雪”,状写出敬仰者之众,有才有德赢得好口碑,可惜才华未尽难以释怀。

  写老编辑老诗人徐放:“铁窗难蚀青松志,两卷遗编传后人。” “人生坎坷堪嗟叹,意志不改硬汉魂,难得真人真性情,骨气成就皆可歌。”

  写记者蒋元椿:“江南才子蒋元椿,有笔如刀震板门,只缘三字‘圣旨口’,倾跌蹉跎大半生。”元椿因笔成名,因口蒙冤,“有笔如刀”形容已经到位,“震板门”更写出才子文章影响了得。

  写老记者刘衡:“峥嵘铁骨数刘衡,咬定牙关不乱承。”蒙冤21载从不承认自己是右派,堪称铮铮铁骨,磊落人生如瀑布,如直立行走的水。

  写当年领导作风:“一声‘老邓’感温馨,平等和谐胜万金。”“下班不用公车送,小巷从容信步归”。一句称呼一种作风,真情呼唤此风回归。

  2012年金秋,诗人过了88岁米寿生日,此刻又自表心志:“病房回首费沉吟,渐了衰龄未了情,剩有当年意气在,拼将微力报苍生。”先生刚在医院安了心脏起搏器,但雄心犹在,“拼将微力”是真情流露,至今笔耕不辍,为的是“报苍生”,要为百姓继续贡献心力。

  袁鹰的诗,内涵丰富而深沉,描绘形象而生动,它引领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一瞥往日的沧桑风景,有沉重也有温馨,有向往也有期待。

  唐代以后盛行的近体诗流传至今,它和今人热衷的自由体新诗,共同组成当代诗坛的主流。近体诗今人也称旧体诗,毛泽东自己酷爱它,却不主张在青年中提倡。但事实上青年中依旧还有很多爱好者。旧体诗和新体诗,是不同的诗歌样式,但既称为诗,就有共同的特性。诗言志,是其中千古不变的要义。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都不忘自己的职责。袁鹰诗也有寄意在诗中,写人咏世都暗寓理想于文字间。

  袁鹰乃诗坛老将,深得诗的灵魂,深知诗的要义,写来得心应手,言志言世也言情。志之坚定,世之纷繁,情之深沉,都在妙笔描画中。晚生是诗的门外汉,混迹文坛大半生,却未曾叩开诗门之一缝。但前辈的诗艺的娴熟,则是显而易见。比如用韵,20首一无例外,都用平声韵,每首一韵到底,鲜见违规的疏忽。比如平仄,也都合辙,偶有例外,也是遵“不以词伤意”的原则。正因为如此守规范,他的诗中就有音乐的律感,读来朗朗上口。

  我喜欢诗,对它却又有敬畏感。自由的新诗不是我的至爱,优美的旧体诗我又畏它要求过严。因此我只喜欢读诗,却没有胆量作诗。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那是指《诗经》,今人的诗没那么重的分量。但我们的读诗,是一种审美活动,读好诗能领略美,能体验人生,能感知时代,能涤荡灵魂。我不敢写诗,皆因畏惧,默读佳篇,却心存敬意。我读袁鹰的诗,心情也如此。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